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领导喜欢说“我只要看结果”?

碧翰烽/文

领导者的重点在于把方向、建团队、带队伍,最终工作就是看结果、定奖罚。看结果就得要抓重点、善放权、担责任。

01

贾珍为了让王熙凤料理秦可卿丧事,目标很简单,就是看结果,“只要好看为上”。

为了这个结果,贾珍给了王熙凤足够的权力,把对牌给了凤姐之后,什么都不干预。一是妹妹爱怎样就怎样,要什么只管拿这个取去,也不必问我。二是不必存心省钱。三是不要存心怕人抱怨。

有了这些授权,王熙凤展现了“杀伐决断”的历练老成。一者,迅速分析出了宁国府中的五个问题。如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执,临期推委;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可以说,件件直指宁国府之问题要害。

随后,凤姐在分工、规矩、审核、惩处等方面有条不紊,大家知道了凤姐的利害,自此兢兢业业,不敢偷闲。合族上下无不称叹者。排场、面子,都挣够了

贾珍算不得优秀的领导者,但在贾宝玉的推荐提醒下,至少选对了一个管事的人。所以,想要的结果也就有了。至于这个结果是否正确,不在此文探讨之中。

02

其实,一个领导“只要看结果”,一般具备了优秀领导的潜质。但最终是不是优秀?或者是伪优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一是能否体现务实的目标管理理念,看结果就是直达终极目标。我们在目标管理方面,往往有多重多层目标,有最终的结果目标,还有工作过程中的程序目标。

实质上,最为科学的还是结果目标,属于终极目标,这才是工作的重点所在。有些事情你说得天花乱坠,做得程序形式满满,留的痕迹没有漏洞,最终看的还是结果,结果不行,前面都可能是空空。因此,不管你的工作做得如何,如果没有达到应有的结果,没有谁会真正喜欢的,何况是领导。

现在有的地方和单位之所以形式主义泛滥,就是忽略了结果目标这个最重要的本质,流连于程序形式上的痕迹结果。

如此,领导可以集中于重点,避免被各种事务缠身。

二是能否体现科学的赋能放权思维,看结果就是复杂问题简单化。在现实当中,要完成一件工作,实现一定结果,需要动脑筋、想办法、出实招,有的时候努力了、奋斗了,也不一定能够达到想要的结果。

如果不是看结果,就可能会按照上面制定的各个步骤、要求、标准、规范,照搬照抄地机械执行,使得有些手脚可能被束缚了,施展不开,导致简单问题复杂化。

现在只要看结果,就是善于放权,当领导的不能事无巨细,什么事都抓,结果什么事都抓不好。而是充分赋予团队队伍充分的自主权、主动权、创造权,营造宽松的空间氛围,推动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

如此,也就是充分调动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事事让领导操心、辛苦。

三是能否体现担当的履职履责精神,看结果就是承担责任。有的时候,只看结果,一方面可以显示对工作的关注度与重视度;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回避责任。比如某某事情没有干好,没有实现应有结果,有的领导就会说,我是提了要求的,为什么没有干好?是不是不努力?是不是没有找到好方法?就把问题原因推到过程当中去了。

如此,领导既可能担责任,也可能将责任压力层层传导给团队。

03

因此,只要看结果,或许是领导务实、科学、担当的优秀品质,但也可能成为官僚、平庸、甩锅的问题,从而让团队队伍无所适从。

至少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关于“结果”的要求是不是科学务实。如果对于目标结果层层加码,不符合客观实际,不尊重事物规律,不坚持科学法治原则,怎么做都完成不了,怎么做都违背常识,那这样的结果导向是不科学、不现实的。提出这样结果的领导,是该打个问号的。

二是关于人财物资源职权等方面的保障是不是到位。领导提出只看结果,就意味着不会过问过程和程序,而对于具体操作者来说,过程程序是相当重要,因为涉及到具体事情,这都需要有人有钱有权来办。有的领导只讲要结果,关于人财物资源职权的保障只字不提,也不解决,这其实是不担当不负责。

三是关于团队队伍的选用是不是正确。选好人、选对人,建立优秀的团队,是促进发展实现结果的关键要素。而且,是不是建立了赏罚分明的晋升激励机制?真正激发团队的活力。如果人没有选对选好,激励机制不到位,方法就可能不对,结果也可能走偏。有的甚至可能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有的乱作为、不担当,可能弄出更坏的结果。如此,只要看结果,就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