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薇,1960年出生。生于广西南宁,长在东北,20世纪80年代分配到桂林工作。在2000年左右,我有了创业的想法,但具体要做什么还没有思路。这时恰好有朋友来找我,说灵川有一处好地方,让我去玩玩,我就跟着去了。

我和朋友来到在灵川县潮田乡大山口村庄皇店,这里气候凉爽、植被丰富,的确是个休闲的好地方。特别是我把手伸进溪流里,当时是夏天,溪水冰凉,水里的寒气让我浑身一激灵。当时我就感觉这是块养冷水鱼的好地方,便把创业地点定在这里。

在做出养鱼这个决定之前我认真走访了这里,当时碰到一个人,他说他在这里养过鱼,不过现在不做了。我问他为什么放弃,他说他在这里搞了3个鱼塘,有一年涨大水,把他的鱼全冲跑了,损失惨重。我听了后,心里庆幸:幸好遇到这么一个前辈,让我能吸取经验。当我决定来这里养鱼的时候,我一口气承包了6个鱼塘,还拉着一同创业的朋友说,我们要把山里的溪流挖一挖,挖宽一些好养鱼。

养什么鱼好呢?我那时候满怀热情,觉得要做就做最好的,便把目光定在鳟鱼上。我从北京订购鳟鱼苗,并从北京空运过来,这个成本可想而知——一根小鱼苗要15块钱。不过我朋友看了都说鳟鱼好,以前只有地域偏北方的地方养着吃,如今我们在桂林养,开了冷水鱼的先河,肯定有市场。我也信心满满,把鱼放在鱼塘里,时不时就来看一看、喂一喂。

但是喂了整整一年之后,我觉得不太对劲了,怎么一年过去这些鱼不见长呢?捞一条鱼上来做着吃,那味道,柴得咬都咬不动。我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后来我到北京一个冷水鱼养殖基地寻求帮助,基地的老板说问题出在我们喂的饲料不对,我才知道养殖鳟鱼饲料很关键。鳟鱼饲料的制作有较高的技术难度,因此国内养殖户基本上是从专门生产鳟鱼饲料的生产商那购买,能自主研发鳟鱼饲料的养殖户太稀少了。

由于饲料和水温控制的原因,我养的第一批鳟鱼不算成功,养也养不好,卖也不好卖。吃了这次亏,我一方面更换鳟鱼饲料,一方面引入其他冷水鱼种。在灵川县农业部门的帮助下,我又养起了西伯利亚鲟鱼。

得益于山里优良的自然资源,在我们的精心照料下,鲟鱼在这里长得很好,一年不到就长了四五斤肉。我把这事告诉北京的养殖户,他们直呼不可能。看到他们的反应,我心里就有底了,我知道我的鲟鱼品质肯定极好。经过十几年的经营,我的冷水鱼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养殖模式也从一开始原生态养殖到现在技术与环保并重。基地现在仅鲟鱼就有10万尾,主要出售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每年销售额过百万元。

在养殖稳定后,我就开始琢磨怎么销售。这一点我又继续借鉴了北京养殖户的经验,在山里办起了农家乐。从2000年启动,到2005年办农家乐,经历5年,我的养鱼事业终于走上了正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薇(左一)为客人展示鱼生吃法。

随着农家乐生意的蒸蒸日上,我开始增加其他产业。2006年,我开始养猪,后来又种茶,主要是为了丰富农家乐的服务项目。我的养鱼事业得到了灵川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如今我把产业做起来了,自然也要回馈当地。我现在产业发展用人基本上都招收本地村民。在冷水鱼养殖方面,这些年先后有龙胜、资源等地的人找我取经,他们也想从事冷水鱼养殖,他们想学我就教。我发现贵州一些地方的鲟鱼养殖依托东盟市场把鲟鱼卖到东南亚国家,我觉得桂林也可以,所以我很乐意传授我们的养殖经验,希望能为桂林鲟鱼养殖产业做大做好贡献自己的力量,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来源|桂林日报(记者何月 通讯员张沛然)整理

桂林日报社新媒体运营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