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作为带领苏联打赢二战的男人,是拥有独到的战略眼光的。二战结束前夕,斯大林为了苏联的安全,提出了对日宣战的重要条件,那就是维持外蒙原样。

斯大林坦言,外蒙是中俄之间的屏障,只有让外蒙分出来单干,才能避免将来有一支军队从南向北进攻,切断西伯利亚铁路。这事关俄国的命运。

时至今日,外蒙依旧是中俄之间无法逾越的缓冲地。其实除了外蒙以外,斯大林在外东北地区,也下了一盘大棋,以至于彻底封堵了中国进入东北亚市场的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霸占哈桑区还不够,苏联还要珲春口岸

1860年中俄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后,沙俄便夺取了外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一直到兴凯湖这一段,全部被沙俄所侵占。

至于兴凯湖以南一直到图们江这一段,实际上完全是因为清朝勘界官员们囫囵吞枣的工作态度,才沦为了沙俄领土。

无论如何,清朝也应该意识到,沙俄通过这份割地条约,妄图将吉林的所有沿海地区都割走,这是巨大的战略损失,至少应该保留一处吉林出海口才对。奈何当时清廷高层恐俄的情绪比较浓,结果就让沙俄钻了空子。

对中国来说,最大的损失,当属哈桑区了。这地方紧挨着中国珲春,拥有多处天然良港。如果当初勘界时据理力争,不至于把这地方也拱手让给俄国人。

而有了哈桑区,那么中国便能利用摩阔崴的天然良港,顺利进入东北亚地区。这不仅能拓宽市场,而且将大大节约运输成本。

结果现实是,整个哈桑区,全部被沙俄所占。以至于俄国的领土一直延伸到了图们江边。过去图们江一直都是中朝之间的边界,这么一搞,图们江口的15公里左右,便成了俄朝边界了。也就是说,整个吉林,全部被俄朝两国封堵了起来,从昔日全国海盐县最长的省份,变成了内陆省份。

沙俄留下的唯一缺口,或许就是图们江的通航权了。1886年,在清末官员吴大澂等人的争取之下,与沙俄重新勘定边界,收回了部分失地,同时也得到了图们江通航权。

一时间,珲春成了热闹非凡的口岸城市,来往船只络绎不绝,除了渔船和商贸船只外,珲春还开辟了前往日本长崎,以及到朝鲜半岛的元山港、釜山港的定期航班。极大地便利了东北百姓,绝不是网上那些唱衰珲春的人所说的鸡肋。毕竟黑龙江、吉林二省,都可以利用珲春口岸进行对外贸易和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到了苏联时代,情况又发生了转变。

1931年,日本非法侵占我国东北,随后扶持起了伪满。1935年,在不经过中国的允许下,苏联擅自将东北的中东铁路,卖给了日本,退出了争霸东北的战局。

1938年7月,苏联认为张鼓峰是他们的地盘,因为张鼓峰是当地的战略制高点,得到张鼓峰,就能俯视珲春口岸,所以在当地安排了一小撮人放哨。而日本和伪满这边则觉得张鼓峰包括哈桑区,都是中国的地盘,所以双方打了一仗。

结果日本在冲突中战败,苏联趁机向前推进,把势力范围一直推进到了图们江,只给当地居民留了一条狭长的地带。

吃了亏的日本,索性也在当地设立了军事禁区,以免苏联进一步向珲春口岸推进。这么一来,珲春口岸基本就废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北亚实力最强的,只能是苏联

那么问题来了,苏联连中东铁路这么重要的摇钱树都放弃了,为啥非要夺取张鼓峰呢?原因无非只有一个,他们要彻底堵死图们江出海口。

日本在二战之前,实力是非常强劲的,足以和苏联掰一掰手腕。而苏联的前身沙俄,也曾经在日本手上吃过大亏,1905年的日俄战争,差点把沙俄给一波送走。

所以说,从战略层面上来看,苏联是非常忌惮日本的。而日本霸占东北以后,开始实施自己的大陆计划,俨然要把东北打造成一个军事、经济都很强悍的地区。

这一点严重影响了苏联的利益,当年沙俄之所以要将边境线一路推进到图们江,阻挠中国人出海,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中国进入东北亚。

市场就那么大,多一个对手进来,那么大家分到的蛋糕自然就要少一些。所以说,从这里封堵中国进入东北亚的路,自然是最方便的。

苏联继承了沙俄的衣钵以后,自然也要延续这种策略。不过当时他们在东北亚所面对的对手,已经不是清朝了,而是日本以及伪满。

封堵上这条路,那么伪满北部就成了一个内陆地区,想要盘活这里,他们就只能依靠辽东半岛,这么一来,伪满将很难参与到东北亚的竞争当中去。一切战争的目的,都是为了达到经济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远东要想盘活,就得尽可能减少竞争对手

沙俄包括苏联,最大的烦恼,其实就是远东地区难以盘活。这地方距离俄国的核心区域实在是太远了,除了国家征召派遣,没多少俄国人真的愿意背井离乡到远东来生活。

但是远东对沙俄包括苏联来说,又太重要了。因为这里是他们在东方最重要的出海口。再往北的鄂霍次克海岸常年冰封,而堪察加半岛距离大陆架又太远,不利于物资运输。所以说盘活远东,成为了历代俄国人的重任。

东北亚市场,其实是非常大的,这里有俄国、日本、朝鲜、韩国包括美国的阿留申群岛。苏联要想盘活远东,最理想的做法,就是抢占东北亚市场。

只要商贸经济被盘活了,那么远东自然就能够吸引大量的人才前来,有了足够的人口,那么远东的防御自然可以固若金汤。

中国不是不能参与到东北亚的经贸中来,但是需要绕很大一圈才行,等绕过来的时候,时间成本、物流成本累积起来,价格方面就没什么优势了。

反倒是苏联,完全可以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将黑龙江、吉林甚至内蒙商贸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些地区的商品要想进入东北亚市场,没问题,先交给苏联,苏联赚一笔以后,再进入东北亚市场。反之亦然,日朝美韩等地的商品,想要进入黑龙江、吉林、内蒙等地,最节省的办法,也是经过苏联的手,让他们赚一笔。

很多人瞧不上这种二道贩子的行为,其实任何行业,只要能做到垄断的地步,二道贩子就是最挣钱的行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斯大林认为未来中国,足以和苏联一较高下

记得小蒋在1945年曾经前往苏联,希望让斯大林改口,将外蒙还给中国时,斯大林对他说过一些推心置腹的话。

首先,斯大林承认,苏联之所以非要外蒙出来单干,主要是看中了这里的战略位置,这地方必须成为中苏缓冲,而且得由苏联掌控。

为啥呢?因为苏联没有安全感,斯大林很担心未来有一天,会有一支军队北上切断西伯利亚铁路,到时候俄国就完了。

小蒋对此却不认可,他认为,中国当时并没有任何能力可以北上威胁到苏联。可斯大林接下来的一番话,却让人醍醐灌顶。

斯大林认为,即便中国不会北上,难道中国就不能联合其他力量北上吗?这里的其他力量自然指的是美国。

而且,斯大林还认为,中国人口众多,百姓勤劳能干,一旦恢复和平,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赶超绝大多数国家,必然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到时候,你说苏联要不要留一手呢?

我觉得斯大林后面这段话还是很有道理的,至少从现在的状况来看,就是这么回事。所以说斯大林不仅要外蒙,而且还要封住中国进入东北亚的通道。

毕竟以中国的产能,一旦进入东北亚市场,那苏联包括后来的俄国,在东北亚还玩个球啊?没有任何竞争力了可言好吗?一切为了垄断,为了垄断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桑区,宁可荒着也不开发

哈桑区拥有多处天然良港,是中俄朝三国的交界处,其战略作用完全不亚于对岸的海参崴。但是,哈桑区至今依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尚未开发的地区。

也就是说,人家宁可把这地方荒废着,也不愿意大规模开发。其实但凡哈桑区大规模开发了,那整个东北的经济立马就能盘活了,经济发达了,谁还愿意背井离乡呢?毕竟这里紧挨着中国本土,与其借一个海参崴,倒不如把哈桑区盘过来,毕竟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借来的海参崴,还不如罗津港好使。

奈何,先是上世纪50年代建立的俄朝友谊大桥,堵死了图们江的出海口,后是哈桑区禁止大规模开发,导致摩阔崴这类天然良港荒废殆尽。

似乎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过去的100多年里,死死地掐着东北亚的咽喉,就是不让中国进入这片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