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妻走到银行柜台前说:“我要给一个东北账户转300万, 过些时日再汇700万。”柜员瞪大眼睛看着他们,只见他们白发苍苍,身穿破旧迷彩服,身后还跟着两个人。于是柜员对他们说:“因转账金额巨大,您们稍等片刻。”柜员以为老人遇到了电信诈骗,请他们进入办公室,悄悄报了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警在得知消息后立马赶来。问明情况后,两位老人的身份惊动了领导,随即两人的事迹也公之于众,让无数网友落泪肃然起敬。

老太太叫马旭,是武汉军区的一位正师级退休干部,丈夫叫颜学庸。

1933年,马旭出生在黑龙江省木兰县的一个中医世家里。14岁时马旭选择了参军入伍,随后她被分配到野战军担任卫生员。

马旭跟着部队跋山涉水,她冒着敌人的炮火,背着沉重的医疗箱穿梭往复,将无数重伤的战友从鬼门关拉回来。

作为卫生员,马旭接连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抗美援朝等,还参与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在上甘岭战役中,她遇到了同为军医的颜学庸,两人在战场上救死扶伤,在烈火之中培养出了感情。

回国后,马旭被保送到第一军医大学继续深造。凭借出色的成绩,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武汉军区总医院做外科军医,这一年马旭才刚刚23岁。由于医术高超,马旭得到了一个响亮的外号“军中一把刀”。

1961年,作为军医的马旭负责为我国新成立的空降兵部队提供后勤保障。来到部队后,马旭发现战士们在跳伞时,军医都会在很远的地方等待,不出事还好,一旦出现意外,军医受困于复杂的地形,将很难迅速展开救治。

于是马旭就向上级提出要一起参加跳伞训练,这样战士们降落到,他就能保障到。结果却被领导以暂时不招收女伞兵给拒绝了。

然而马旭并没有放弃,首长不同意她参加训练,她就在家里挖了一个大坑,填上沙子,再拉来一张桌子,制成了一个简易的跳伞训练台,练习跳伞动作,她一天给自己规定至少跳500次。

就这样坚持了半年后,马旭终于掌握了全部跳伞要领。于是她再次找到首长提出申请。领导们也被马旭的决心所打动,亦或者是想让她直难而退,便让马旭当着一众伞兵的面试跳。

但首长没想到的是,马旭接连跳了三次,每一次的动作都非常标准,赢得了围观战士雷鸣般的掌声。而马旭也破例被批准加入空降部队。

1962年马旭和颜学庸结束了爱情的长跑。结婚时,马旭对颜学庸说:“我不要孩子,我们要是生儿育女去了,那肯定是影响我的事业。”丈夫说:“那好,我理解你。”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他们没有要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后来的20多年里,马旭成为我军空降兵史上伞龄最长、跳伞次数最多、年龄最大的女空降兵。

然而一个老兵,怎么会有1000万呢?原来马旭退体后还干了不少事。

1984年,部队从安全角度考虑,不再批准51岁的马旭跳伞,退休后马旭拒绝了国家的福利安排,选择住在了简陋的30㎡的小屋中。

马旭和丈夫一起搞起了有关空降兵医疗保护方面的研究。为减少空降训练伤病和风险,夫妻俩潜心钻研医学,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

多年跳伞的经验让他们知道,空降兵最害怕的就是落地时脚踝扭伤。他们研制出充气护踝和高原供氧背心,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依靠着这些专利的奖金和专利费,老两口也积攒了一笔不菲的奖金。

他们还撰写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填补了中国在这方面的空白。

后来,老两口曾在武汉市区买了套商品房,打算开个卫生所,因为不习惯市区喧闹的生活,他们卖掉房子,把钱存了起来。

尽管他们有不少的存款,但二人的生活却依旧十分清贫,家中的家具和物件都十分简陋,身上的衣服也一直是缝缝补补。15元的鞋子也不知穿了多少年头,脱胶了,便买粘胶粘一下继续穿。

老两口还亲自打理着一个小菜园,平时吃的也都是亲手种的菜。马旭说:“青菜到外面买得六七块钱一碗,在家自己种,我看一块钱也不值。”

之后,他们还在村子里进行义诊,继续发散着他们的光和热。然而,随着年纪渐长,马旭心里一直有个遗憾,那便是家乡的教育事业。

于是在2018年9月的一天,马旭在老伴以及木兰县两名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了银行,将几十年积累而来的1000万捐赠给木兰县,专门用于教育和公益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都说他们夫妻二人很傻,努力了一辈子,赚的钱全部捐了。马旭却说:“我得报恩,我家乡送我参军了,不然我早死了,哪还能够成为战士,成为有利于人民的人呢?”

当被问到为什么不留一点自己花,她的回答诠释了什么叫做大义:“我不能说是现在我穿得花红草绿的,吃的山珍海味的,是吧?我翻身不忘本呐,我不能忘我家乡父老兄弟姊妹们呐,不能说老了等着国家养活,我们要老有所为,老了也做贡献。”

2018年12月,马旭夫妇被评为了“2018感动中国人物”。

马旭夫妇数十年甘于清贫,为家乡一掷千金,祝福老人家晚年幸福,这才是我们该追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