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书法家,前中书协主席张海先生“行稳致远——张海八十以后新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张海八十岁以后创作的书法作品120余件,让这位卸任多年的书协掌门人再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海先生并未出生于书香门第,但是从小就喜欢上了书法,凭借着踏实的努力最终走上了职业书法家的道路,最终执掌书协,并荣获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终身成就奖殊荣。张海先生常年坚持学习创作不辍,于八十岁高龄依旧能够创作百余件作品办展,实在令人敬佩。

张海先生书法诸体皆长,书风淡雅,与传统书法上有创新,个人风格明显,尤其他独创的破锋行草书,充分利用了破锋强调了作品的虚实、浓淡、黑白、轻重之间的对比,结合他特有的结字,辨识度很高,别有一番韵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破锋是指毛笔的笔锋散开,写出的笔画分叉,这在书法当中属于败笔一类,但是张海先生能够从败笔中找到艺术灵感,加以充分的利用进行创作,为别人极力避免的败笔注入了艺术灵魂,将败笔写出了艺术感。

从这一点上来评判,张海先生是具有过人的胆识和独到的艺术眼光,只有拥有独到的艺术眼光的人才能够从废弃和失败中找到成功的启迪,而也只有拥有过人胆识的人才敢用别人都遗弃的东西和方式进行创作。

破锋书法并非张海先生首创,古人就充分利用破锋写出飞白的效果,但是张海先生的破锋行草书却与之不同,他更强调了笔锋的劣,通过劣而不止、劣而不修,给人一种情难自已、肆意纵情的韵味,还略带倔强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张海先生的创作视频可以看出,张海先生书写时执笔较为靠上,笔直腕平,以笔尖着纸,运笔灵活、轻快,而笔锋破处并不仅仅局限于笔尖,而是从笔根处就已经颇为多股,就好像一支缺毫的劣质笔一样。

其实无论是质量多差的毛笔,如果不在笔根处反复蹂躏,也很难出现从笔根处就分叉的情况,从这一点上来分析,可以推测张海先生毛笔的破锋并非是由独特的用笔习惯自然而成,很有可能是张海先生在书写前对所用毛笔进行了特殊的处理。

如果真是这样,这种通过额外的处理来达到书写效果的行为就显得颇为刻意,并不符合自然书写的艺术要求。

傅山曾说过:“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此语被后人尊为书法创作的真谛,如果张海先生真的为了追求破锋效果刻意处理过毛笔,那么他的这种行为显然是有悖傅山的这一理论的,大有故意扮丑之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顶级书法家往往要求不择纸笔,信手拈来,呈现自然天真的书写面貌,张海先生的破锋行草显然是不满足这样要求的。

为了破而破,甚至不惜破坏毛笔达到破锋的效果,这样的做法并不显得高级,相反有些投机取巧,略显俗套。张海先生作为当代知名度非常高的书法家,如此刻意安排创作,实在不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