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古往今来,有太多的文人侠士,一身铮铮傲骨为国为民,最后却因奸佞当道,不愿屈服,而被昏聩的皇帝赐死。

可他们那份寒窗苦读的刻苦,那份为国为民的大义,将永远被后世人所铭记与传唱

明朝大臣于谦,便是一位未能得到善终的大臣,他这一生为民执政,拼死护国,政绩赫赫,最终却无奈死于权势的滚滚车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曾写下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如此高风亮节,注定永远被后人传颂。

志向高远少年时

于谦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是当时的官宦之家,祖辈多代都在朝堂中做官,到了于谦祖父时,甚至官拜工部主事。

可是他的父亲于仁,却志向并不于此,选择了归隐市井的普通老百姓生活。

传闻中,于谦降生的前一日夜,于仁曾在睡梦之中见到了一代名臣文天祥,文天祥托梦道,感念于家世代忠良,为官清廉,故准备转世成为于家的子嗣,投胎于于家。

  1. 明朝第一忠臣于谦便出生了,于仁为其起名为谦逊的谦。

并且在于谦的一生当中,他都在虔诚地供奉文天祥,将这一位铁骨铮铮的忠臣,视为自己一生的榜样与学习的目标,事实上,于谦也确实做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谦自幼敏而好学,勤勉刻苦,小小年纪便立下了,要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远大志向。

他寒窗苦读数十年,立志要考取功名,入朝为官,为百姓平反冤案,为国家尽心尽力。

在聪慧机敏的天赋和坚定不移的意志,这两者的共同加成下,于谦很快地就实现了自己梦想的第一步。

永乐十九年,年仅二十三岁的于谦成功考取了进士,迈入了自己的仕途

然而,他未曾想到的是,自己的仕途将会走向何种结局。

一身正气,执政为民,政绩赫赫

于谦为官期间,百姓当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一位怎样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好官。

他为百姓平反数百起冤案假案,获得了百姓们深深的爱戴

时值1426年,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反,于谦随明宣帝一同出征,朱高煦被明军擒获后,被于谦的一身正气所震慑。

同时于谦又细数其罪状,言辞犀利有理,汉王朱高煦被其痛斥得伏地认错,抬不起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谦这一生都在坚定地为百姓办实事,守护一方的安定,确保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甚至在他所掌管的地区之内,盗贼流寇都不曾敢轻易露面作乱。

1449年时,明英宗率兵出征打仗,于谦极力劝谏无果,明英宗最终被俘于土木堡。

失了皇帝,此时朝野上下一片混乱。

这时又是于谦站了出来,他力挽狂澜,言辞激烈地反驳了徐有贞迁都的提议,表明了京师乃是国之根本,断不可生出迁都的念头,宋朝南渡的结果便是前车之鉴。

这次的皇帝出征,大部分的精锐将士,都沦陷于土木堡,缺少军队,局势动荡不安。

于谦巧妙地调动了地方军力,运用自己所学的兵法整顿军队,带兵前往土木堡进行支援,京都的局势,这才得以稳定

奸臣涉政,于谦惨被冤杀

然而,在明朝的后期,政局十分的混乱。奸臣当道,阉党把持朝政。

朝堂上下乌烟瘴气,朝臣们对于当时把持朝政的太监王振,几乎是谄媚的态度。

入朝觐见时经常带着金银珠宝,或是好酒好菜去与这位太监套套近乎、拉拉关系。

然而,一生清廉的于谦却丝毫不屑于此,也有人劝他带些东西去给王振,哪怕是什么土特产之类的也能够聊表心意,于谦愤愤地表示,自己仅有这两袖的清风

太监王振,便因此记恨上这样一位一心为民为国,清正廉洁的好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对于于谦拒绝向他行贿的做法大为不满,伺机胡乱给于谦扣下了莫须有的罪名,并且指示通政使李锡弹劾于谦。

于谦最终被判处死刑,收监于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