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成都之美浓缩于一处,哪个地方最能代表成都?相信很多人会说是成都世园会中的成都园。那么,成都园中到底藏有多少“宝藏”?又隐藏着多少故事?

在成都园“花居”中,有一座“繁花入锦”蜀锦文化厅,厅中选取了唐宋时期带有经典花卉的蜀锦佳品做复制件展示,借蜀锦为载体,以小见大,展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蜀锦图案取材广泛、构思精巧,“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蜀锦艺人善于巧妙选用以植物和自然景物为代表的各种题材,用其形、择其义、取其音,组合成含有一定寓意或象征意义的纹样图案,表达吉祥、如意等美好的寓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蜀锦的颜色鲜艳且不褪色,主要得益于天然植物色素。成都,天府之国,沃野千里,有丰富的天然植物色素,正是这些植物色素,赋予了蜀锦五光十色的绚丽色彩。特别是染红色,最为著名,蜀锦又被称为“蜀红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成都园,不仅能欣赏到“繁花入锦”,还有目之所及的百花争艳,这其中便有一片“宝藏地”——蜀锦田。

蜀锦田是以蜀锦的特色纹样和色彩为创意来源,运用50余种成都乡土花卉(如丝路之花蜀葵、天彭牡丹等)和创新培育花卉(如小报春、腊莲绣球等),集中展示面向未来的节约持续低维护花园建造理念。

如今,不仅在世园会现场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天目地黄”“白及”“太平花”“琉璃草”“蜀葵”……这些原本在田间山头的乡土特色植物和罕见的外来园艺新品种也在成都街头纷纷亮相,为公园城市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气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成都依托四川植物资源优势,以生态资源赋能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创建了以“特色植物研究应用中心”为载体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模式,汇聚社会各界资源,探索出一条特色植物从资源挖掘、开发应用到市场化、产业化的有效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林下、高架桥下等光照不充足的城市空间,利用耐阴植物赪桐、野扇花、板蓝、红盖鳞毛蕨等进行生态性组合配置,形成低维护可持续的阴地植物景观;在二环高架、天府广场、三环路及公园块状绿地,则运用抗性强的乡土特色植物小报春、白及、板蓝等开展由点及面的多元化场景配置栽植。在文化系列场景示范方面,以川花蜀葵、木芙蓉、太平花等独具历史气韵的植物为媒介,开展以川文化为主题的景观探索,续写城市独特文脉。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李菲菲 供图 市公园城市局 责任编辑 常莉娟 编辑 王钟婧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