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最后一棵树木有多孤独吗?

它已经有两百五十多年的树龄了,可是,却没有同类,甚至连繁殖都无法做到。

科学家为了保护它,甚至不惜花重金将它的种子送上太空。

这究竟是什么树木呢?它如今成功繁殖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 具体链接赘述在文章结尾 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 细节可能存在润色 请理智阅读 仅供参考

珍惜树木

这种树木的名字叫普陀鹅耳枥,如今,它依旧屹立在浙江舟山普陀山风景区的佛顶山慧济寺西侧,已经被严格的保护了起来。

作为地球上仅存的一株野生普陀鹅耳枥,它见证了人类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决心和执着。

说到普陀鹅耳枥的发现历史,那就更久远了。

这种高大乔木植物,首先是在1930年被著名植物学家钟观光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年逾古稀的钟先生怀揣着对未知植物的好奇心,游历到了浙江普陀山。

偶然间,他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落叶乔木植物,这棵树外形秀美别致,树干通直挺拔,高达20米。

而且树皮颜色灰褐,枝条疏朗有力,伸展开来别有一番风姿。

由于这棵树独特的叶片形状,这棵树也因此获得了别名,"鹅耳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钟先生随即采集了标本带回进行研究,之后,这棵树的秘密,也被揭开。

普陀鹅耳枥属于雌雄异株植物,也就是有别于一般植物,雌花和雄花分离在不同植株上。

它们的花期错开,雄花先开放,雌花后期开放。

雄花细小而简单,无花被,密集成短穗花序,只有雄蕊和一些托叶,雌花略大一些,呈黄绿色,有一圈小小的花瓣环绕着子房。当雄花抽出成簇的雄蕊时,便可远远望见一簇簇金黄色的"蓬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陀鹅耳枥的果实是核果,呈卵圆形或椭圆形,成熟时为蓝黑色。果核坚硬,外有一层肉质果皮。

虽然果实表面看似普通,但藏有这种植物繁衍后代的宝贵基因。

总的来说,普陀鹅耳枥以其独特的外形、优美的色彩变化和罕见的雌雄异株现象,成为植物界一颗闪亮的明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谁也没有料到,几十年之后的今天,这个新物种的野生种群数量已经锐减至仅剩一株。

有关专家指出,普陀鹅耳枥这些年数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就是,其自然繁衍能力极低,再加上人类的过度采伐,使得野外种群陷入绝境。

如今唯一的那一株,就是浙江普陀山风景区的那一棵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然繁殖的困难

普陀鹅耳枥自然繁殖能力低下,主要是由于它繁衍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

首先,它属于雌雄异株植物,雌花和雄花分别孕育在不同的个体上。由于二者的开放时间常有10天左右的错位,使得雄株传播花粉时,雌株往往尚未准备好接纳。

其次,普陀鹅耳枥的雄花虽具备风媒传粉能力,但花粉的活性仅能维持9天左右,一旦错过雌花开放期,授粉就无从谈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一个,即使勉强实现授粉,由于普陀鹅耳枥雄花的花粉发芽力低下,最终成活的种子质量也会大打折扣,自然发芽率也不理想。

最后再加上普陀鹅耳枥生长的地点常常遭遇来自大自然的威胁,比如狂风骤雨等,使得它成熟的种子极易被吹散,幼苗更加难以在母树附近自行萌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送上太空

面对普陀鹅耳枥岌岌可危的生存现状,人类开启了保护之路。首先,科研人员想方设法提高普陀鹅耳枥种子的质量,主要做法是在雄花成熟时收集花粉,并在雌花开放期进行人工授粉。

这样得到了一定的效果看,普陀鹅耳枥的数量在慢慢的增加。

然而,这都是同一个母体繁衍出来的,基因突变的概率很低。

毕竟人工培育的普陀鹅耳枥大多是通过无性系扩繁获得,缺乏遗传多样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期近亲繁殖可能会导致种质退化、抗性下降。

这就导致了,普陀鹅耳枥依旧无法在自然生存下去,为了增加普陀鹅耳枥的基因多样性,人类决定将它送上太空。

有人可能会疑惑,送到太空上就能有所改善吗?

事实上,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在太空环境中,种子会受到来自宇宙射线、高能粒子等各种电离辐射的照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辐射能够引发DNA发生突变,从而在后代个体中产生新的基因突变体。

对于濒危物种来说,较高的基因多样性有利于种群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增强抗逆性。所以,将普陀鹅耳枥种子送上太空,也是希望借助辐射诱导突变,增加这一物种的基因库。

第二,据推测,早在数亿年前的地球环境中,生物就普遍遭受各种宇宙射线和高能粒子的辐射,这种高辐射环境可能成为推动生物进化的重要驱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种子暴露在太空辐射环境中,实际上是在模拟生物远古时期所处的自然状态。

这种做法有望重现生物自然进化的轨迹,从而获得更强的适应性。

总之,将普陀鹅耳枥种子送入太空进行辐射育种,是目前增加其基因多样性的一项重要尝试。

而且,如果成功的话,这对于珍稀物种今后的保护,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方案。

2011年,我国科学家将普陀鹅耳枥的种子送上了"天宫一号"飞船,在外太空的特殊环境中进行"基因育种"实验,促进基因突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振翅高飞的"太空种子"

在太空舱内,普陀鹅耳枥的种子,遭受了各种极端环境的考验,比如剧烈温差变化,强烈宇宙辐射,微重力状态等......

最终,,这批"太空种子"平安返回地球,他们将携带着未知的基因密码,开启新的生命征程。

回收的"太空种子"在经过半年的低温层积苷后,进入了发芽温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工作人员十多年的照顾,终于在2021年的时候,太空种子破土而出,释放出生命的勃勃气息。

太空一行确实令普陀鹅耳枥的遗传密码发生了一些改变。

专家说,从发芽率和幼苗长势来看,这些种子的活力很好,抗逆性明显增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这些幼苗遗传多样性增加,对病虫害、干旱、盐碱等逆境环境适应能力普遍增强。

根据预测,未来将筛选出更多耐寒、抗旱、抗病等优良特性的个体。

这些宝贵的新种质将为保护普陀鹅耳枥提供强劲动力。

不仅如此,科学家还将着手研究探寻这些太空辐射诱导的突变基因具体位置和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旦阐明其中机理,将大大加快分离和鉴定优良基因型的进程,从而为加速培育新品种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当然,普陀鹅耳枥保护的道路仍然重而道远,但有了"太空种子"孕育的崭新生机,科研工作者充满信心。

届时,一个遗传背景更丰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更强的新种群将重新绽放生机。

其实,除了普陀鹅耳枥之外,还有很多的珍稀树木,也体验过太空之旅,并且被成功救活,其中银杏树就是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银杏的太空之旅

银杏树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树种,有着悠久的历史。这种树木被誉为"活化石",因为它的形态与亿万年前的化石植物十分相似。

银杏树生命力顽强,能够在极端环境中生存,因此在中国很多名胜古迹中都可以看到它高大挺拔的身影。

然而,就在这样一种源远流长、生命力旺盛的树种正濒临灭绝的时候,人类发现了拯救它的办法——把银杏树的种子送上了太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7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和欧洲载人航天中心开展了"种子育种"的合作项目。他们将数十种植物的种子送上国际空间站,在那里经历无重力、宇宙辐射等太空特殊环境的洗礼。

令科学家们惊喜的是,在经历了太空之旅后,很多种子的活力明显增强。其中,银杏树种子的发芽率更是从14%飙升到了87%!研究人员推测,太空特殊环境或许刺激了银杏树种子休眠习性的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太空之旅"重生"的银杏树种子,不仅活力十足,而且还可能拥有一些新的遗传特性。科学家们将进一步对它们进行系统研究和培育,以期能培育出更强壮、生命力更顽强的新一代银杏树品种。

如今,人工培植的银杏树数量相当可观。许多城市的公园都可见到银杏树的身影。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现存银杏树约有6500多株,其中约6000株分布在中国。中国是银杏树最主要的分布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经过数十年的持续努力,如今,我们已经成功培育出四千余株普陀鹅耳枥后代。

其中,在上海植物园培养的部分普陀鹅耳枥实生苗已能正常开花并结实,为将来重现野外种群奠定了基础。

不过,保护工作远未结束。人类有责任珍惜地球上仅存的这一株普陀鹅耳枥野生植株,并最终让它的后代们在原生地茁壮成长,重现昔日的生机和活力。相信只要人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尊重生物多样性,定能让更多瀕危物种重拾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