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前身为北洋大学,创立于1895年,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起点。在“甲午战争”失利后,清政府为培养自强人才,由光绪皇帝批准,在天津创建了北洋大学堂,由盛宣怀担任首任督办。该大学堂分为头等学堂(大学本科)和二等学堂(大学预科),其中头等学堂包含律例、工程、矿务和机器四个学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科卓越,探索新发展

学校秉持“强化工科实力,深化理科基础,振兴文科发展,繁荣医学教育,以及推动学科的交叉融合”的发展策略,已成功构建了一个工科卓越、理工互补,同时经济、管理、文学、法学、医学、教育、艺术等多学科齐头并进的综合性学科体系。目前,设有76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广泛的学术领域;拥有4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3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在学科影响力方面表现卓越,共有15个学科领域成功跻身ESI全球前百分之一,其中4个更是达到了ESI全球前千分之一的高水平,而工程学科更是取得了ESI全球前万分之一的辉煌成绩。此外,还有两个学科荣获了教育部教学改革“101计划”的殊荣,充分证明了学校在教学改革方面的领先实力和卓越成就。

交叉创新领航,多学科建设支持

作为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前瞻视野的高等学府,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针对基础前沿和新兴领域,高度重视学科交叉融合,探索组建了大型建设工程安全无人驾驶汽车等13个校级学科交叉平台,按照“1个主干学科+3个支撑学科”的建设模式创新推动了以“双一流”学科为核心的5大重点学科领域,支持增设了4个一级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有效促进了学科融合发展,显著提升了学科创新力和影响力。

为强化学科交叉的顶层设计与统筹推动,学校于2022年9月成立“天津大学学科交叉中心”,先行建设“储能技术”“智能建设与安全”“医工融合”“智能+”“文化遗产保护”“应用数学”6个分中心,旨在着力打造紧扣国家急需的示范平台,加快形成拔尖复合型人才的培育高地、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高地。

在跨学科创新方面,天津大学牵头培育组建的“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成为了全国首批14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这一荣誉充分彰显了其在化学化工领域的卓越实力和创新精神。此外,天津大学还持续深化医工交叉融合,通过整合医学与工程学科的资源,推动了两大领域的互补发展,现有13家附属医院及医学中心,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毕业生高就业实力强劲

天大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给予了极高的重视,通过构建一套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以及积极拓展校企合作,为毕业生提供了广泛且优质的就业机会和服务。最新数据显示,天津大学的毕业生在初次就业时便展现出了极高的竞争力,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高达91.09%,而整体毕业去向落实率更是攀升至94.86%。这一显著成果不仅彰显了天津大学在就业领域的卓越实力,也充分证明了其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