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人们平日交流不再用书信,多通过手机、电脑打字,因此现代人时常出现“提笔忘字”,写错字的现象,甚至很多眼尖的游客,观览名胜景区时,发现牌匾、碑石存在“错别字”,令大家哭笑不得,可专家却说,这些字错的绝妙,今天我们总结一下,5大著名景区出现的“错别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处景点:济南趵突泉,号称“天下第一名泉”,当年乾隆帝南巡之时,品泉水泡的茶,味醇甘美,特封此名号,泉眼附近立一石碑,上刻“趵突泉”3字,由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题写,但游客观赏泉水时,无意发现碑石刻的“突”字上面,少了一个点。

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目前存在2种说法,有的学者认为,“突”没写点,表达当地百姓的美好祈愿,希望泉水翻涌,永无止尽,另一部分人则说,当年篆刻石碑时,喷涌势头极猛,高度达到了4、5米,把上方一点冲掉了,虽然与常见形态不同,但正是这一点的缺失,让布局更显和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处景区:同样位于济南,它就是著名的大明湖,“明”字的“日”,多了一横,变成了“目”,观察景区其他地方的“明”字,也全部以“目”而写,背后原因与清朝时代因素有关,不可提及“明”字,当然存在一种戏谑说法,趵突泉“突”字的点,流到大明湖,所以“明”字多了一横。

第三处景区:泰山刻石,爬过泰山的都知道,山上篆有诸多刻石,而万仙楼北侧有一块碑石,上刻“虫二”两字,由清代才子刘延桂所写,“虫”字上面多了一横,据说当时日本学者,研究了10年,没有解读出含义,以及错字原因,而郭沫若看后,联想到繁体字,推测他将“风月”繁体的外框删减,意味风月无边之意,于是呈现出这一形态。

第四处景点:西安碑林,如同趵突泉的“突”字一样,南城墙魁星楼下的碑林,“碑”字少了一撇,此字由林则徐所写,当时他遭到构陷,被革职流放,途径西安时,写出“碑林”二字,特地少写一撇,暗喻自身被诬陷,丢失了官职,心中郁愤难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五处景点:曲阜孔府,这里的“错别字”很少有人发现,位于两旁的楹联处,“与国成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中,“富”字宝盖头少了一点,“章”字竖笔从上连到下,此处隐喻孔府乃文人聚集之地,所来文人全都富贵无头、文章通天,含义颇为美好。

经过上述分析、介绍,我们可以清楚知晓,景区出现“错别字”,并非无意写错,而是根据风景特色、心境状态、时代因素等,刻意为之,而且撰写牌匾、碑石者,多是古代书法家,“现代字”经过简化、改造,与繁体字的形态不同,也处于常理之中。

您对景区出现的“错别字”有何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