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小企业是经济活力的源泉,在促进就业、推动科技发展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对于世界各地的中小企业来说,持续的资金缺口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世界经济论坛于近期发布的《未来全球金融科技》报告显示,在发展中国家,金融科技公司的数字创新使整个经济体得以绕过规模较大的银行系统,为那些原本被排除在传统银行系统之外的人予以选择。

相较于传统信贷,供应链金融是金融科技的前沿阵地,在风控上将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化为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主的产业链整体可控风险,在“稳链、补链和强链”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借助数字经济和新兴技术的发展浪潮,供应链金融通过“全新的商业模式+金融服务方式”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输血渠道”。

科技赋能,数据成为小微企业融资另一张“通行证”

“社交媒体数据、心理测量数据、生物识别数据,甚至联邦快递或联合包裹运输数据……它们都是重要的替代数据点,能够为中小企业予以非常快速、稳健和准确的信贷决策。”剑桥大学新兴金融中心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张征指出,金融科技公司能借助另类数据来做出融资决策,这种替代数据策略意味着中小企业能够获得以前只有大型企业才能获得的全套金融服务。

数字经济使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与此同时,近期AI大模型技术的突破也更让业界意识到,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重塑全球的各个行业,金融业也不例外。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指出,我们正处于一个新旧动能的转换期,全球金融科技不断迭代发展,此时技术先进性成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重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正在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金融科技的研究和广泛应用,充分利用科技赋能,推进实现普惠金融“覆盖广、成本低、风险小”等目标。

在数字化趋势下,供应链金融被认为是充分发挥数据价值、践行普惠金融的最佳途径之一。《中国经营报》相关报道指出,供应链中包含丰富的交易、库存和物流数据,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能够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深入挖掘和分析这些数据,进而精确评估企业信用和风险。

精准画像,融通产业链数以千万计的中小微企业

供应链金融兼具产业和金融的双重属性,该领域的创新竞相奔涌。供应链金融的多个参与方包括核心企业、金融机构、科技企业、供应链服务商等都在探索如何运用数字技术,将产业链上下游、数以千万计的中小微企业贯通链接起来。

在今年4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对《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实施方案》进行介绍时提到,“鼓励银行将积累的内部金融数据和外部信用信息有机结合,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充分挖掘数据要素价值,为企业准确地‘画像’,优化信用评估模型,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开发线上贷款产品,提高小微企业服务效率。”

当前,已有不少金融机构纷纷寻求并布局数字化供应链金融系统,通过整合海量的信息和数据,实现客户精准画像、风险自动识别,以先进技术的力量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以供应链金融科技公司联易融自研的智能数字风控平台为例,该平台在供应链金融业务基础上搭建的数字化开放平台,聚焦提供发票、流水、工商、司法、网查等多维数据获取+规则运算+风控策略+联合建模等一站式服务,旨在助力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在融资授信、供应链管理、风险监控等场景里构建数字化风控能力。

通过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能够提升普惠金融的效率和透明度,精确评估企业信用和风险,为链上成员企业提供定制的金融服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纵深产业,供应链金融为中小微企业融资“量体裁衣”

在各类产业亟需数字化转型的当下,供应链金融不仅要拓宽服务范围,更要纵深产业场景,细化服务,为中小微企业融资“量体裁衣”。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华近期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要确保供应链金融切实有效地服务,必须深度融入和精准对接不同产业的场景,以场景为依托推动并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近年来“直播经济”成为拉动内需、扶植小微的新兴业态,针对这一场景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金融机构需要和电商平台、物流企业、科技公司等直播电商生态中的多方进行合作,获取更准确的业务数据和信用信息,运用新兴技术的应用深入挖掘并分析企业的经营数据,准确评估企业信用状况,为直播行业中参与的各个环节提供资金流动支持和匹配的产品服务。

以联易融的电商供应链金融科技方案为例,公司针对直播电商行业及其资金周转需求高的特性,布局基于交易、物流和结算等数据驱动的直播电商供应链融资业务,联手金融机构优化融资场景模式,在2023年成功助力了来自抖音、快手、拼多多等平台约500家小微电商获得近7亿元的融资。

2024年1月,达沃斯论坛发布的《金融科技的未来:实现弹性和包容性增长》报告指出,金融科技是推进普惠金融的重要力量,该行业利用新技术和新措施为各种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供应链金融亦不例外。在传统的信贷理念无法覆盖所有金融服务需求的情况下,供应链金融为扶植中小微企业和赋能实体,创造更多的新的工具和渠道,在拉动经济复苏、振兴小微企业中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下,供应链金融在科技驱动下不断进阶,运用科技解决方案打破壁垒,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助力形成更加开放、融合、高效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为实体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国企供应链业务合规应对与增量转型实战

最近,我们在广西南宁开设第五期《十不准下国企供应链业务合规与增量转型实战培训》的消息一经发出,就收到了很多广西及周边省市国企报名参训的反馈。前五期培训中,也曾有200多家央企、国企、上市公司、民企、银行近500位骨干精英报名参训,很多都是董事长、总经理亲自领队学习,其中好几家国企还特别组织了公司20多位、30多位骨干精英报名学习,其他报名的企业也是5人、10人这样报名的,实在太火爆了!

为什么这场培训深受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喜欢?那是因为我们是真真切切在帮大家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焦虑!

所以,我们计划于5月23-24日在江西南昌开启第六期《十不准下国企供应链业务合规与增量转型实战培训》课程,集结5位来自风控、审计、控货、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领域专家,分别是具备10多年供应链风控实战经验的风控专家、给厦门三剑客和多家央国企做审计咨询服务的审计专家、专注研究货权风险管控及全国可流转仓单体系建设的控货专家、拥有20多年产业互联网构建及在大宗商品供应链领域具有实操经验的资深产业互联网专家老炮、给多家金融机构及地方公共服务平台做咨询培训、规划指导的资深供应链金融专家,帮大家解决合规整改、强化风控、实质控货、寻找新业务增长点等棘手难题。

课程核心话题如下,欢迎提前扫码报名~

1.如何记账、签合同、运营等,才经得起审计的问询?

2.如何做好内控,避免监管部门认定为“会计核算不规范”、“内部控制不健全”?

3.是否上游为预付、下游为应收就一定是融资性贸易?

4.如何实质控货,怎么做才算“到位”?

5.如果真实业务场景中只能原地货转或直发怎么办?

6.“瞬时转移”的问题怎么解决?

7.具体什么情况下才能按全额法确认营收?委托加工如何记账?

8.除了大宗贸易,还有别的方法能获得营收吗?

9.如何立足本地实际、本地特色产业重新获得业绩?

10.如何避免掉进别人设计的融资性贸易、循环贸易骗局?

11.团队人员严重不足,如何高质量实现那么多目标?

12.国企如何与民企合作,快速解决规模等问题?

13.头部/典型供应链公司是怎么做的?有何可借鉴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