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确实有不少中产朋友,有改善换房的需求。

但是大家手中的预算,以及考虑到家庭的负债率,也能够再来一次一步到位的改善,如果买到不合适的,很难再进行第二次改善换房了。

所以,大家都特别珍惜这几乎是可预见的中远期内,唯一的一次买房改善的机会了,因此,面对不少项目时,就会左右踌躇,产生选择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少改善业主的担忧,其实是不无道理的,毕竟,未来的改善房赛道,可能会有更多的“好房子”面世,比如0公摊甚至负公摊、低容积率、户型换代升级等。

比如一些省份,已经针对改善房出台了新的设计规范,对改善住宅的建筑高度、容积率、连续面宽、层高、基础底板厚度、外围护结构、外墙保温、防水防渗年限、地下工程、屋面工程、绿地率等,都作出了新的规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规范下建造出来的房子,一定会对原有的旧规范体系下的房产,形成降维式的竞争优势,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好房子”面世,那么性价比方面,自然也会随行就市。

如此一来,过去旧规范体系下建造的房子,在新生代的“好房子”对比下,含金量就会大幅缩水,比较劣势会更加明显

唯一可能还能有所保留的价值,就是地段上和稀缺资源配套上的不可替代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未来远郊容积率1.0的限制一旦放开,那么别墅市场也会迎来一段空前繁荣的时期。

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耕作基因,对于有天有地的院子、带花园的房子,本来就有着天然的偏爱。

一旦别墅市场迎来大爆发,那么过去旧规范体系下,建造的所谓联排、合院、叠拼等经济适用墅,也会大概率迎来被市场淘汰的命运和结局。

显而易见,只要别墅市场的供应跟上来了,价格方面自然也就不会那么紧俏和高昂了,稍微有点实力的改善需求,都会选择带大花园、大院子、独门独院的独栋“一户建”了,而不会再理睬过去那种“排屋”、叠拼或单层面积局促的迷你别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当下不少改善型家庭,并不是不想改善,也不是买不起,而是很多人都在等待一个机会。

大家一方面在蓄力存钱,让自己拥有更强大的购买力,能够得上更优质的改善产品。

另一方面,也在等待更好的改善时机,等待本地区、本城市关于改善住宅的新的设计和建造规范出台之后,等待更多的改善项目、更多的“好房子”面世,市场供应相对稳定纯熟、价位相对更有性价比的时候,再出手进行改善。

因为,一旦未来自己所在的地区、城市,出台新的适用于未来中长期的改善住宅设计规范,那么过去那些老产品,包括很多的二手房,都可能会面临更新换代带来的产品力竞争。

谁知道未来的改善市场主流,是大平层?洋房?还是“一户建”别墅呢?

就算是有一个先来后到的地段决定论,也不排除城市的中心地段会发生变迁的可能性。

毕竟,对于改善需求而言,再次买房,最终都还是要用来居住的,小区硬件质量等方面的产品力,对于居住体验也是至关重要的。

过去的地产逻辑,那种完全靠地段和配套来取胜的,毕竟也只是少数的稀缺地段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