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准备发动时,根据解放军广州军区命令,由广西军区边防师负责广宁省方向的作战,牵制敌人主力,拔除敌边防据点,配合军区大部队在高平、谅山方向作战。受领任务后,边防师首长立即开会研究,周密制定作战方案,并据此形成作战决心:第一阶段,组织一个加强步兵团,在师炮兵群火力支援下,于2月17日拂晓发起攻击,首先歼灭楠西、鬼屯岭之敌,然后围歼保肯边防屯之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肯位于越北广宁省芒街县大波村附近,隔北仑河与广西防城县相望。北仑河宽40余米,水深1米至2米,流速较缓,有的地段可以徒涉。该河以南为越方一侧,地势渐高,沿河有一条东西走向公路。在距河2公里的地幅内,有楠西、大波、江坎潭、鬼屯等村庄。保肯边防屯位于大波东侧高地上,其南侧为斗梅岭,东侧为马头山,海拔都在500多米,山上树林茂密,杂草丛生。两山山背在楠西东南侧相接,形成一个山垭口,其间有一条南北走向的简易公路,是该地区的纵深通道。

战前查明,保肯地区有越方武装边防人员和民军各约1个连驻守,共200余人。其中保肯边防屯驻兵精干,对我挑衅频繁,因而受到上级嘉奖,被树为模范边防屯,成为边境上向北防御的一个坚固堡垒。驻防该屯的武装边防人员多有战斗经验,熟悉当地地形,经常向我境内开枪开炮,气焰十分嚣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越军在保肯地区的部署是:在3号高地有1个加强排;在2、4、6、9号高地各有1个加强班;楠西、鬼屯两地配置有民军,并有少数边防人员为骨干;越军的核心阵地和指挥所位于3号高地。越军在各高地上均构筑了工事,有暗堡、堑壕、掩体和掩蔽部,以交通壕相连接。在河岸越方一侧设置了竹签、铁钉和地雷,有的地段竹签地纵深达6-7米。在楠西和鬼屯两个据点周围有一道竹篱笆,3号高地外侧有一道一列桩铁丝网,其北侧埋有防步兵地雷。

越军严密组织火力配系,将堑壕与掩体、掩蔽部与地堡、工事与住房、火力与障碍物互相结合,配置了高射机枪2挺、重机枪4挺、40火箭筒4具、60迫击炮4门、82迫击炮2门等火器,形成了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越军基本上以班为点部署兵力,以班、组、单兵凭借有利地形和坚固工事,依赖火力进行防御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边防师首长对越军在保肯地区的防御进行了仔细分析,认为敌人兵力虽只有两个连,但地形有利,工事坚固,火力密集,易守难攻。为迅速夺取边防屯,歼灭守敌,边防师决心使用一个团兵力对保肯之敌发起攻击,并组织2个122榴弹炮营、1个107火箭炮营进行火力支援。如此在兵力、火力上对敌人形成绝对优势,牛刀杀鸡,一击必中,干净利落地完成歼敌任务。

一场激烈的堡垒攻坚战,就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