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团长,是我把炸药包放错了位置,一个鬼子也没炸死。”

1943年,八路军山东总队第2团的一个小兵,一脸沉痛地跟副团长王凤麟请罪。

王凤麟听后,竟然笑呵呵地对小兵说:“你干得好呀,以后咱们就按照你的方法来。”

小兵一听满脸惊喜,负责爆破这么久,第一次看见副团长高兴成这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出了错反倒要受表扬,而且领导还要发扬光大?

这件事,还要从这个爆破小兵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这个小兵名叫刘厥兰,出生在山东淄博的一个矿区里,祖祖辈辈都在这里采矿。

我们知道,采矿光靠人力挖掘是办不到的,从老辈子开始,就用土炸药炸山采矿了。

刘厥兰从小就跟着父亲下矿,一有时间就看着父亲摆弄炸药,看到一小包炸药一旦被点燃,“轰”的一声,整片山头立马四分五裂,刘厥兰就觉得非常神奇。

慢慢地,刘厥兰胆子越来越大,14岁的时候,他竟然偷了父亲的炸药,跑到村外的荒地上搞实验,想看自己的炸药能炸出个什么效果。

当时,一声巨响把村里人都惊动了,还是以为鬼子的轰炸机扔炸弹了。

直到众人看到灰头土脸的刘厥兰,才知道这小子竟然自己玩儿上了炸药。

虽然事后有些后怕,但刘厥兰的母亲并没有怪怨他,毕竟,这里的男孩长大都是要下矿的,早点学会弄炸药,也不是坏事,只是嘱咐孩子要注意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长大了的刘厥兰,并没有像家人预想的那样当个矿工,而是参加了革命。

当时,日本人已经占领了山东,看到家乡人整天生活在鬼子的铁蹄之下,刘厥兰决定跟着八路军一起打鬼子。

02

到了部队以后,八路军领导得知这个孩子特别喜欢摆弄炸药,于是就把他分配给了号称爆破大王的王凤麟,让他在王副团长手下搞爆破。

在王凤麟的指导下,刘厥兰原有的那点土炸药技术,得到了科学地应用。

那时候,八路军物资和军火十分匮乏,每一点武器弹药,都不舍得浪费,都想用在刀刃上,就像一分钱也要掰成两半花一样。

所以每次刘厥兰都要认真计算,这次爆破,都炸死了多少敌人,炸毁了敌人多少工事。

然而这一次任务,他却失手了。

那是1943年2月,八路军接到一个新的任务,攻克位于山东泰安徐家楼的一个日军的碉堡。

这个地方日军已经占领了很久,由于地形狭窄,借着周围的山势,易守难攻。

接到任务后,王凤麟对此做了细致的分析,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先在通往鬼子碉堡的地方,炸出一条路,然后采用“外爆”的方式,摧毁日军的工事。

当时有种方式叫“内爆”,就是要在敌人的碉堡下挖一个坑,把炸药包放进去,点燃导火索后,敌人的碉堡直接变成一片废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方式摧毁力强,但是既危险,又不方便,爆破手除了带上炸药包,还要带上铁锹和镐头,耗时很长,万一被敌人发现,爆破手就可能牺牲。

当时为了让炸药取得更大的效果,很多爆破手都选择内爆,结果在实施过程中被敌人的火力压制了。

后来,王凤麟带领团队研究出了“外爆”,就是在工事的外围墙根下,快速放置炸药,凭借炸药的冲击波,摧毁一部分工事。

这样虽然削弱了炸药的威力,需要加大炸药的剂量,但是动作迅速,成功率高。

这一次,王凤麟也交给刘厥兰一个外爆任务。

03

那天,刘厥兰一个人带着炸药包,悄悄穿过山林,朝着敌人的碉堡行进。

远远地,刘厥兰发现了碉堡的影子,这时候,他需要潜入碉堡周围,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放置炸药,然后隐蔽起来,点燃导火索。

突然他听到一阵枪炮声从敌人的碉堡里传出来,不知道敌人是发现了他,还是发现了八路军的部队,总之敌人向外开火了。

刘厥兰顾不上仔细侦察地形,看到附近正好有一个洞穴周围都是杂草,特别适合隐蔽,于是,他就把炸药包放了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处理好一切,他等待敌人的枪炮稀疏了,马上跑到安全的地方,引燃了导火线。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敌人的碉堡完好无损。

那一刻,刘厥兰的心都凉了,团里为了这次行动,做了这么久的工作,可他这一招,彻底把敌人惊动了,下次爆破还不知道该怎么行动呢。

刘厥兰边想边难过,早知道如此,就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把炸药埋得近一点,哪怕自己牺牲了,也不想计划落空。

就在刘厥兰自责的时候,王凤麟听到炸药响起后,敌人的碉堡并未射出炮火,就带领八路军一路攻击了碉堡。

进到碉堡之后,他们才发现,日本鬼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有些人一动不动,有的人还在地上扭曲呻吟。

原来,刘厥兰的炸药包虽然没有炸毁碉堡,但是巨大冲击波,把碉堡的敌人全都震晕了,有的人受了严重的内伤,有的人即使没伤,也失去了战斗力。

正是刘厥兰这个歪打正着的行为,让八路军一下子俘虏了大批日军。

要知道在战争中,有时候俘虏敌人的意义,比打死敌人更大,这可以用俘虏作为战争的筹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不仅仅是筹码,有些日军害怕自己被杀,会把自己知道的全部交代出来,给八路军提供非常宝贵的情报。

所以,当刘厥兰向王凤麟检讨的时候,王凤麟才对他的这次行动,给予了极高的肯定。

从那以后,王凤麟觉得这个爆破手段非常好,于是就着手研究爆破的距离和杀伤力的配比,让行动既迅速,还能有恰到好处的杀伤力。

后来,这种爆破技术还被命名为“震荡作战”,意思是想把敌人震晕,然后在战场进行扫荡。

在“震荡作战”的帮助下,山东纵队2团在一个月内,俘虏了上千名日军,给敌人的意志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就这样,刘厥兰在部队内部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人们都钦佩地称他为“爆破大王”。

新中国成立后,刘厥兰离开部队,来到吉林辽源煤矿工作,用自己的爆破技术,为国家的采煤事业做贡献。

但是不幸的是,因为长期和爆破打交道,又经常深入矿井,刘厥兰患上了严重的硅肺,经常咳得上气不接下气。

因为疾病,抗美援朝时,老英雄看到昔日的战友入朝作战,自己也遗憾地

对着鸭绿江泪水纵横。

在此,向每一位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和国家建设立下不朽功勋的前辈致敬!

---end---

作者:沐风

编辑:池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