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官媒报道,普京宣布开始建设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之间的高速铁路,这引起了友邦中国的极大兴趣:涉及1.7万亿的项目,就凭中俄两国的交情,凭中国在高铁建设的世界第一,就该让咱们分一杯羹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俄罗斯建设高速铁路的计划,中方早已摩拳擦掌了,希望莫斯科能够吸引拥有丰富经验的中国公司。但普京并没有让中国参与其中的意愿,他优先考虑的是本国的技术。

报道称,与中国承包商的合作可能会惹来美国不高兴,并实施制裁。因此,普京认为,依靠自己的力量更合适。

俄媒还顾及到了中国的情绪:拒绝让中国参与高铁建设,不可能对俄中关系产生重大影响,高度互动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仍然在线。

中国已经形成“八纵八横”的高铁网络,积累了丰富的高铁建设经验;而俄罗斯还在为在本世纪初就开始规划的高铁项目而苦恼。最近,普京宣布,这个价值1.7万亿卢布的项目启动,但不会与中国合作。

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的高铁项目,原本打算在2017年修建,但计划因各种因素推迟, 2019年、2021年,俄方再提修建计划,却因俄乌冲突爆发,计划再次搁置。

去年八月,普京才一声令下,宣布项目落实时机已到,高铁要真正建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列宁格勒地区指定了一家特许公司,来建设该项目的主要区域路段。这家特许公司是俄本国的锡那拉集团。

俄罗斯这个项目之所以拖延了这么久,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是资金问题。俄方预估,包括轨道铺设、车站建设、高速列车购买等各个方面,成本为1.7万亿卢布,按俄罗斯当前的国力状况,资金是最大难题。

第二是技术挑战。俄罗斯冬季漫长严寒,极端气候条件对高铁的建筑材料、施工设备以及作业时效都面临极大挑战,要确保列入一能在极低温环境下安全运行。

第三是地理条件。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直线距离就超过了600公里,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存在大面积的沼泽地带、冻土层等,需要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中国对以上困扰的解决经验丰富,若和中方合作,那都只是天边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中国高铁在成本控制方面有明显优势。中企往往能以比成本更低的报价,提供同等或更高水平的技术和服务,这对于资金有限的国家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比如保加利亚高铁项目。

中国成功建设了世界上最长的高铁网络,覆盖了南北温差大、东西气候差异显著的复杂地理环境。京哈高铁,冬季温度低至零下三十几度;兰新高铁,穿越干旱的戈壁沙漠地带。这些项目的成功建设和运营,能为俄罗斯高铁项目提供宝贵的参考。

中方在面对地质复杂性问题时,工程师和科研人员在长期工程实践中掌握了一系列成熟的地质勘探、评估和处理技术,无论是跨越山区、河流还是处理冻土和沼泽地带,都有着丰富的经验。

放弃如此合适的合作伙伴,俄方有什么样的考量呢?

当前,俄罗斯高铁市场有巨大的潜力。远东地区的开发,基础设施的构建和更新将成为重中之重。由俄罗斯企业承包项目,不仅可以在施工期间创造众多就业机会,降低国内失业率,还能增强国内企业在本土高铁市场的竞争力,避免过多市场份额被外国企业瓜分。

在经历过与西方国家关系紧张的两年后,俄罗斯深刻认识到,无论是哪一领域,关键技术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让本国企业承担大型基建项目,既是提升技术能力、促进技术革新的良机,也减少了对外部技术和服务的依赖,从而增强自主性和安全性。

俄方选择的锡那拉集团,在铁路运输和建设方面经验也非常丰富。在俄罗斯和西方国家关系交恶前,该企业还曾多次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开展过合作,2021年时,锡那拉还跟西门子共同表示,要在2025年之前建造电动列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为重要的是,这家公司和俄政府的联系也非常密切, 2021年,该集团曾收购过俄天然气工业银行的子公司。能和国家银行做生意的,必定有一些政治背景。将如此重大的基建项目托付给该企业,无疑是普京最放心的选择。

最后,承包商选择俄罗斯企业,也并不意味着中方就完全没有了机会。

专家认为,可以利用自身在生产成本控制和物流优势上的优势,为项目提供高性价比的建筑材料和设备;还能派驻工程技术人员和咨询专家团队,为项目提供从规划、设计到施工管理的全方位技术服务;对于特殊技术或工艺要求较高的分包环节,中方企业也可因技领先术而获得合作机会。

中方时刻准备着,等待合作的机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