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教育厅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省高效办成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山东省推进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改革,具体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仲红波:首先简要介绍一下这项改革的应用场景。《义务教育法》规定,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具体办理时,须向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县(市、区)提出申请,根据户籍、房产、居住、就业情况,区分不同类型,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对申请者材料信息审核后确定就读学校。这就需要家长在给孩子报名的时候,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特别是户籍和居住方面的信息,一是出于就近就便安置入学儿童的需要;二是为了合理规划并有效使用现有教育资源;三是为了切实维护教育公平公正,让每一所学校的录取都有据可依、有规可循。

之前普遍采取线下报名入学的方式,家长很不方便。一是材料多,准备的时候较为繁琐,要跑多个部门开具证明材料;二是多跑路,有时材料准备不齐全,需要往返多次。这项改革,一方面是实现了“少跑腿”“零跑腿”;另一方面是实现了“少证明”“零证明”。

山东开展这项改革的意义,一是惠及群体面广量大。近年山东义务教育招生每年都在250万人以上,特别是2023年达到307.8万人,惠及群众面广、受众群体量大。二是实现便民惠民。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打通数据接口多达11项,在学区内有房有户的家庭无须上传任何证明就可以,其他类型入学群体网上提交证明数量平均由4件次减至1.5件次、下降了62.5%。三是维护公平公正。大数据手段提取和核验报名信息,减少了原来人工审核纸质材料的误差,让“假证明”再无可乘之机。同时,报名录取情况后台自动记录,整个招生过程有据可查,增强了招生的规范度和公信力。四是具有推广价值。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的改革站在群众视角,规范服务流程、强化数字应用,特别是在居民政务数据信息贯通使用方面创造了一定经验,操作性强,可供其他为民事项借鉴、移植和推广。

中国教育报记者:

请问在工作中,山东在高效办成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方面,各部门是如何相互配合,为学生入学服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邢顺峰:孩子报名入学,如果在招生片区内有房产和户口,只需要提供房产、户口和身份证信息,其他情况则需要提供婚姻登记证明、出生医学证明、居住证、社保、租房合同等多达10余项材料信息。这些信息分布在多个部门,没有部门的协同配合,是不可能最大程度实现群众办理“零跑腿”“少证明”甚至“零证明”的。

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多次对此作出批示要求,将教育入学“一件事”纳入20件民生实事、全省大数据创新应用突破行动等重点任务,进行部署推进。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省大数据局组织各有关部门先后3次召开协调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围绕平台架构、所需数据信息类型、实现形式和部门责任分工等进行会商和论证,统一了各部门思想认识。

二是制定完善政策体系。省教育厅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深化数据赋能高效办成义务教育招生入学“一件事”实施方案》,配套出台《义务教育招生入学“一件事”工作指南》,部门对各自职责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比如民政部门负责提供所需居民婚姻登记信息,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提供所需网签购房合同信息、房屋租赁备案信息、保障性住房信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提供所需居民社保缴纳信息。9部门联合编制了《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所需材料参考清单》,用以指导全省各级数据信息共享,公布了11项所需材料的近百个信息要素。以“保障性住房”材料为例,其中就包括了家庭成员姓名、身份证号码、与主申请人关系、房屋地址、合同起始时间等11个字段,最大程度支撑居民子女报名入学平台信息验证需求。

三是建立协同有力的推进机制。省级层面,由省教育厅牵头,各部门均明确了责任处室、责任人员,及时研究解决日常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业务联动、数据赋能的横向协同机制。市县层面,各地将此项工作纳入教育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力予以资金保障和数据技术支持,建立健全了政府领导、教育牵头、部门配合的纵向推进机制,各级各部门协力将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山东法制报记者:

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涉及到新生的户籍信息核实和户籍类证件证明的使用,请问山东公安机关在这方面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申延军:为实现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的高效办理,最大限度减少户籍类证件证明使用,全省公安机关按照职责分工,主要做了以下三项工作。

第一,强化人口数据研判分析,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规划提供基础资料。公安户政部门定期分析研判、准确掌握、科学预测城乡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数量规模、迁移流动、城乡分布等情况和未来发展变化趋势,为落实“十四五”义务教育规划,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提供精准支撑。

第二,强化人口基础信息服务,为教育部门提供准确高效的身份核验。公安部门定期与教育部门研究会商,通过省政府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提供常住户口登记信息和流动人口居住证信息的查询和核验服务,助力各级教育部门随时随地实现适龄儿童报名信息的自动检索、自动采集和自动校验。

第三,强化户籍类电子证照应用,实现申请材料“零提交”。在全省全面推广居民身份证、户口薄等户籍类电子证照应用,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家长可通过“爱山东”出示电子证照,实现申请材料“零提交”,教育部门可直接获取电子证照进行核验、存档,不再需要家长提供相关原件和复印件。

下步,全省公安机关将坚持服务优先,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人口服务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户籍类证件证明的使用,把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实事做实、做好。

来源:山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