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大明朝是我个人十分喜欢的一个朝代,他是古代封建王朝中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有鉴于历史距离较近,且中间经历了清朝的将近三百余年的统治,很多流传下来的历史人物已经面目全非,英明神武的明太祖朱元璋成了鞋拔子脸就是最明显的证据。

但,1368年成立的大明王朝,朱元璋手下却有四位在中国历史上都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名将,无论经历什么样风霜雪雨,他们的军事才能和历史功绩永远不会被埋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功贯古今第一人”徐达

徐达是汉族古典十大将,朱元璋平定天下的最大功臣,也是大明朝最为倚重的将领。

徐达早年在乡间农作,后遇到朱元璋招兵,徐达响应其号召前去参军,从此成为朱元璋手下重要将领之一,在采石矶和太平府的战役中初露头角,与常遇春二人冲锋陷阵,斩杀元将陈也先,连续攻克元朝数座城池,受到朱元璋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朱元璋与陈友谅争霸时期,徐达多次在重要战役中战胜陈友谅,并守卫朱元璋老巢应天府,用计谋算陈友谅,威震张士诚,为朱元璋潘阳湖之战打下了完美的基础。

东征张士诚期间,连续攻克张士诚手握的几座重镇,诛杀张士诚手中将领,威震江淮,最终逼死张士诚。

徐达最大的功绩在于北伐,北伐蒙元期间,不仅仅收回了丢失455年的燕云十六州,而且创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南向北的胜利之师,后攻克元朝首都大都,继续挥师西进,在太原和兰州分别击败王保保率领的10万和15万大军,直接将蒙元手握的常备军力一举打垮,奠定了明朝对于全国的统治地位。

后与王保保会战于沈儿峪,此战彻底击败蒙元全部精锐,俘虏元朝官员高达8500余人,仅王保保和其家人逃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徐达北伐和西征的功绩太大,故而在当时将北京改名为北平,以纪念他平定北方的巨大功劳。

”孙权战友“常遇春

汉族古典十大将,大明王朝开国头号猛将,朱元璋最为信赖的将领,经常向别人说自己可以带领十万兵马横扫天下,故而又被称为“常十万”,与三国时期那位经常带着十万兵马出征被打得落花流水的孙十万着实不同。

常遇春早年是盗匪出身,经常打家劫舍,干干拦路抢劫的活,后投奔朱元璋,跟死其四处征战,逐渐得到重用。

常遇春作战勇猛,每次打仗必定是先锋,在龙湾之战中大破陈友谅部队,后在鄱阳湖决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是朱元璋能够立足江淮地区的重要将领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奉命攻打江西、湖南等地,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将朱元璋的势力迅速推进到长江中游地区。

徐达北伐期间,常遇春作为北伐副将,在塔尔湾地区与元军相遇,常遇春独自出战,与二十余人的蒙古铁骑面对面冲杀,将蒙古人杀得大败,并在随后的洛水北岸,击败了元军主力,斩杀五万余人。后跟随徐达进军元大都,并放火烧了这座历史名城。

常遇春是朱元璋最喜欢的将领,从江南一直打到漠北,从来没有战败过,可以说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但他不愿意接受俘虏,过于残忍,最终也是年纪轻轻死在了班师回城的路上。

“西南战神”傅友德

傅友德早年跟徐达一样,也是在家务农,后来农民起义接连爆发,傅友德便弃农从军,刚开始刘福通四处作战,后在李喜喜兵败蜀地后,傅友德投靠了明玉珍,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明玉珍对其并不重视,所以没过多久,傅友德又投奔了陈友谅。

陈友谅杀了徐寿辉,自称汉帝的时候,傅友德对他心生不满,带着兵马投奔了朱元璋,朱元璋对他十分看重,一来就委以重任,让其跟随常遇春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鄱阳湖之战中,傅友德身先士卒,战胜陈友谅先锋部队,身受多处箭伤,却是死战不退;跟随朱元璋攻打武昌,脸上中了一箭,眉头都没皱一下,拔掉箭之后继续冲锋;与张士诚大战江北,俘获战舰数千艘。

洪武年间,傅友德跟随徐达北上,在大漠七战七胜,打的蒙古人闻风丧胆;西征期间,在太原率领50轻骑直冲王保保中军,无人能挡,朱元璋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特赐丹书铁卷,免死金牌一枚。

洪武四年,傅友德奉命率军伐蜀,所到之处,敌人望风而逃,仅有的少数防御也是不堪一击,被傅友德击败,用极短的时间就将天府之国平定。

后被任命为征南将军,率军攻打云贵地区,活捉段宝,半年之内平定西南二省。

傅友德是一位可以比肩徐达的将领,无论是谋略还是勇武,在大明朝都是数一数二的人物。

“捕鱼儿海孤魂”蓝玉

蓝玉出场的时候是跟随常遇春四处打仗,洪武四年,又跟着傅友德平定四川,之后又跟随徐达进行第二次北伐战争,并在此时迅速建立功业,连续三次打败元将帖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