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目一

定制式3D打印人工椎体

项目编号:Z20240063

知识产权情况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1项专利权

项目亮点

椎体的重建是决定脊柱手术效果的关键一环,而人工椎体是目前最先进的重建方式,人工椎体的发明和成功应用大大推动了脊柱外科的发展,目前已有数款人工椎体产品问世,尤其是胸腰椎人工椎体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遗憾的是,对于颅底、上颈椎等特殊节段以及长节段脊柱缺损由于解剖结构特殊、缺损不规则等原因导致无法通过常规人工椎体进行有效重建,是脊柱外科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随着3D打印技术的问世和成熟,个性化的3D打印人工椎体可有效解决上述难题,本项目设计的基于3D打印的个性化板体一体化人工椎体具有人工椎体强度大,贴合生理曲度,对缺损区重建的匹配度高,锁定螺钉固定位置精确等优势,可实现对目标缺损区的个性化精确重建。

技术效果与指标

采集术前CT、MRI等影像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设计人工椎体,采用3D打印机打印出个性化板体一体化人工椎体,此人工椎体采用的材料为临床最常使用的钛合金,具有安全性高、生物相容性好、贴合生理曲度,对缺损区重建的匹配度高等优点,可实现对目标缺损区的个性化精确重建。本科室已经完成10余例上颈椎、颅底以及胸腰段等长节段和特殊节段的3D打印人工椎体重建,并且进行了GCP注册临床试验,目前临床试验已经完成病例入组,随访数据显示其效果良好。

技术推广及应用前景效益

随着我国脊柱外科技术的进步和我国科技实力的提升,过去的众多脊柱外科手术禁区正在被逐步突破,诸多领域正在与世界前沿并跑甚至是领跑。尤其是脊柱肿瘤领域,上海长征医院骨肿瘤科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脊柱肿瘤治疗中心,完成了诸多世界首例的创新性手术。基于3D打印的个性化板体一体化人工椎体在脊柱外科的成功应用进一步推动我国脊柱肿瘤外科的突破和成熟,将过去诸多无法手术的脊柱肿瘤和脊柱外伤等缺损的手术变为可能,也有助于我国占领这一领域的学术制高点。

交易方式及金额

交易类型:独占许可

交易金额:人民币1000万元

项目公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目二

一种颈椎前路手术的术中生理曲度矫正的装置

项目编号:Z20240064

知识产权情况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1项专利权

项目亮点

颈椎病是目前的人群中的常见病、高发病。对于早期颈椎病患者,可以给予推拿、牵引、按摩等保守治疗,但对于严重的颈椎病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颈椎病的外科手术治疗一般可分为颈椎前路手术和颈椎后路手术两类。颈椎前路手术可于术中直接解除神经压迫,术中创伤小,远期效果好,但因颈椎前路的内固定系统把持力较弱,术中不易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颈椎后路手术通过切除部分椎板,达到神经的间接减压,手术效果劣于前路手术,但因其术中可使用牢固的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可塑造良好的颈椎生理曲度。

颈椎的生理曲度是指多节段颈椎椎体间的曲度,正常的颈椎生理曲度是一个前凸的,这样可以有利于缓解颈椎椎间盘的负荷和震荡,减轻颈椎椎间盘的负荷以及椎体的负荷。如术中无法有效纠正不良的生理曲度,患者术后存在顽固性颈痛,甚至临近节段退变加速的风险。在目前的颈椎病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颈椎前路手术虽然远期效果好,但存在无法有效矫正生理曲度的缺点。且因为手术操作的无菌要求,术中通过体位调整来矫正颈椎生理曲度也存在操作不便,且有增加手术时间、增大术中感染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在颈椎前路术中,根据术前及术中颈椎侧位X线片,调整气囊压力,在头部及肩部固定的前提下,向上支撑颈椎,恢复颈椎正常生理曲度,随即使用颈椎前路内固定系统予以固定,维持生理曲度正常。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可操作性强,能很好的应用于颈椎前路手术中,且不增加外科医生工作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获得资助情况(国家计划课题等)

上海申康重大临床研究项目——ACAF与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临床疗效的前瞻性、多中心、开放、随机研究

技术效果与指标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卫生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椎前路手术的术中生理曲度矫正的装置。由肩部固定系统、曲度调整气囊和头部固定系统组成,肩部固定系统由底板和肩垫组成,曲度调整气囊由颈部固定垫、气囊、气囊充气管、手动充气球和气压计组成,头部固定装置由头部固定架、枕垫基座、头部防旋转垫、额部固定带和枕部固定凹槽组成, 在颈椎前路术中,根据术前及术中颈椎侧位X线片,调整气囊压力,在头部及肩部固定的前提下,向上支撑颈椎,恢复颈椎正常生理曲度,随即使用颈椎前路内固定系统予以固定,维持生理曲度正常。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可操作性强,能很好的应用于颈椎前路手术中,且不增加外科医生工作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推广及应用前景效益

在目前的市面上,尚无同类型产品出现,暂无市场竞争,本产品可适用于绝大多数的颈椎前路手术,弥补了市场空白,具有良好是应用前景。

交易方式及金额

交易类型:技术转让

交易金额:人民币50万元

项目公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目三

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管路组件

项目编号:20240041

知识产权情况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1项专利权

项目亮点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最主要方式之一。据《全国血液透析登记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底,血液透析患者人数达84.4万余人。血液透析患者需常规每周3次,通过体外循环管路组件进行体外血液循环治疗,以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

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管路组件是一种体外循环输送血液的装置,包括动脉管路、静脉管路、气泡收集器、压力监测器、集液袋及与管路连接的侧支,以实现预冲、废液收集、排气、压力监测、药物注射等功能。目前临床通用的体外循环管路组件,其动、静脉管路较长,管路夹无固定功能,集液袋为单管单向设计,临床应用效果欠佳。

现设计的《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管路组件》,在原来管路组件的基础上,缩短了动脉管路、静脉管路长度,废液袋Y型管三通和单向阀设计,管路夹设有环形固定卡扣,可确保临床有效执行标准操作,提高异常情况处理的快捷性。

交易方式及金额

交易类型:技术转让

交易金额:面议

项目公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目交易咨询

上海技术交易所 交易部 朱思聪

电话:1590057294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