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反动派在进行了充分的战前准备之后,公然撕毁双十协定,率先朝着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此后数月的时间里,国民党反动派在全国范围内多点出击,将战火扩大到其他解放区,至此内战全面爆发。

在面对蒋介石的突然袭击,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其来势汹汹的气焰所吓倒,由我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奋起反击,解放战争全面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战争中的逆转

在毛主席的战略中,将对国民党的作战分为了三个部分。分别是积极防御阶段、战略进攻阶段和战略决战阶段。

战争一开始的时候,国民党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当时国民党正规军拥有86个整编师,248个旅,部队规模达到了200万左右,而特种兵、海空军、后方机关和学校等又有156万人,非正规军74万人,总兵力达到了430万人的规模。

相比之下,解放军的总兵力只有区区127万人,双方的兵力对比达到了3.4:1。

除了人数上的优势外,国民党军还接手了100万侵华日军的装备,并且得到了美国的军事援助。拥有100多艘舰艇、900多架飞机和大批枪支、火炮、弹药、坦克、汽车。

相比较于人数上的劣势,武器装备上的劣势解放军更加明显。

按理说,这样的巨大差距很容易就能推演出战争的胜负。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终却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人民的支持,愣是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经过战争初期的失利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从1948年初开始转入战略进攻。经过一年多的战斗,此时国民党军的部队人数已经只剩下373万人。

经过中共中央的战略决策,我军抓住国民党军主力深陷解放区腹地的时机,以主力打到外线去。

毛主席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明确提出:“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粉碎国民党将战争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

不得不说,毛主席真的是战略天才。在解放军转入外线作战之后,解放区的生产得以顺利进行,而在非解放区的作战除了消灭敌人外,还对敌人的后方生产补给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作用,同时还在付费解放区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在这样此消彼长之下,人民解放军在1948年间共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收复和解放拥有3700万人口的15.5万平方千米土地和164座中小城市,为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

1948年9月12日,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率先打响。经过四个多月的激战后,三大战役先后取得胜利。

此时,整个长江以北大局已定,国民党军精锐殆尽,再也没有能够与解放军进行决战的资本。此时的蒋介石也早已经早早地做好了逃往台湾的准备。

一方面是心有不甘,另一方面是为了为自己的失败而挽尊吗,所以蒋介石明知大势已去,但还是在长江边上组织起了江防,想要以此阻止解放军渡江南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此时,蒋介石已经无兵可用。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军只剩下204万人,其中正规军只有115万人。攻守易势,此时的人民解放军已增加到400万人,其中野战军218万人。

战争之初,国民党军占尽优势尚且不是人民军队的对手,而今攻守易势又哪里能够挡得住人民军队的汪洋大海般的攻势呢?

最终渡江战役也败了。此时,蒋介石在大陆唯一剩下的嫡系部队也就只有在西南地区的几十万残军。

宋希濂的“败战计”

1948年8月,宋希濂受胡宗南的邀约,前往汉中面见了胡宗南。两人都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更是蒋介石的亲信。

这次会面,两人商榷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以剩下的残余军队在西南和解放军决战,有无实施的可能?

宋希濂和胡宗南两人将当时蒋介石还能够调动的部队,甚至包括那些曾经两人正眼都不会看一眼的地方杂牌不对全部算上也仅仅只有90万人左右。

200多万的正规军都败了,何况如今这90万的杂牌部队呢?面对这巨大的差距,无论是宋希濂还是胡宗南都觉得胜利无望。

面对这已经定下的败局,宋希濂在思考再三之后提出了一个“妙计”,那就是将能够调动的30万正规部队转移,在解放军二野和四野未形成包围之间,将部队转移到滇缅地区。

不得不说,宋希濂的这个想法虽然大胆,但也不失为一步“秒棋”。

首先,30万的正规部队后撤,不仅可以保存有生力量,还可以牵制住云南王卢汉,避免卢汉反水。

第二,要是战局不利,部队可顺势迁往缅甸地区。以当时的缅甸军力,绝无阻挡着30万部队的可能。

第三,一旦国民党的这30万部队迁往缅甸,就可以依托二战时期就存在西南国际运输通道继续寻求美军的支援。

胡宗南在听了这个计划之后连声叫好,于是两人联名将这个计划呈给了蒋介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为什么否决了“滇缅计划”

1949年8月29日,蒋介石从台北飞抵重庆,部署大西南保卫战,并于8月30日上午在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召开军事会议。

会上,胡宗南与宋希濂阐述了关于“滇缅计划”的详情。这两位老蒋的嫡系门生原本以为这个计划一定能够得到蒋介石的赞许,可让两人没想到的是,蒋介石在听完之后当场就怒喝道:“娘希匹,还没开打就想跑,是嫌败得还不够快吗?”

听完蒋介石的话,宋希濂和胡宗南吓得大气都没敢出一声。

其实也难怪蒋介石会发怒。因为“滇缅计划”,蒋介石必然是不可能接受的。毕竟做了这么多年国民党的话事人,蒋介石早已经习惯了那种颐指气使的姿态。想要蒋介石把部队放到西南边陲打游击,这估计怕比杀了蒋介石还难。

一旦部队撤到缅甸地区,就意味着这支部队将会成为非法武装,而蒋介石这位中华民国统帅在国际社会的声望也会一落千丈。

另一方面,自从解放战争以来,蒋介石自认为有雄兵百万不惧解放军。但是在解放军灵活多变的战术下,蒋介石的部队从来就没有正儿八经地发挥过其装备的优势。所以蒋介石一直憋着一口气,非得想要与解放军来一次决战不可。

而最重要的一点,虽然胡宗南与宋希濂是蒋介石的嫡系门生,但是蒋介石还是不敢让两人带着不对南撤。一旦两人挥师南下,协兵自立,蒋介石将对两人没有一点办法。

因此,蒋介石明明知道部队南撤是一步“妙棋”,也就是不会同意两人的主张。

最后,蒋介石觉得自己的话说重了,又解释道:“西南必须守住,待反攻大陆之时,才可与台湾及沿海岛屿遥相呼应。西南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物产丰富,尤以四川人力物力均很充足,90万部队,守上一年不成问题。”

其实蒋介石的话在这时候已经显得有些多余,不过还是得这样解释一番。毕竟在败军之际,即便真的与宋、胡两人貌合神离,但是这戏还是得唱下去。

1949年11月1日开始,解放军第二、第四野战军分左右两线,发起了对宋希濂部队的进攻。

在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的攻势下,宋希濂的防线迅速瓦解,最终只能西撤依托乌江进行顽抗。

当年的12月8日,川南地区的大部分城市已经解放。

宋希濂西撤,胡宗南眼看情况不对,于是便在12月23日丢下私自飞往海南三亚。留在四川的胡宗南部3个兵团全部战场起义。

到达三亚之后,胡宗南怕蒋介石责罚,又再次飞到西昌。并于第二年的3月逃往台湾。

宋希濂兵败大渡河

胡宗南一走,其在川的3个兵团全部起义;加上云南王卢汉的起义,此时的宋希濂真可谓是四面楚歌。

最终,宋希濂在大渡河沙坪被解放军包围。当年大渡河没能困住红军,却在这里成为了宋希濂的陌路。

宋希濂想要自杀,最终却被其警卫排长救了下来,成为了解放军的俘虏。

1954年6月,宋希濂被转入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改造。5年后,宋希濂成为了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

晚年宋希濂因为思念自己在国外的亲人,最终在80年代的时候定居美国与家人团聚。

晚年时,宋希濂回忆自己当初的那个“滇缅计划”依旧感到十分惋惜。要是当初蒋介石真的让剩下的部队执行滇缅计划的话,可能真的会给解放军带来不小的麻烦。

不过历史没有从来的机会,更没有假设。就算真的让宋希濂率部南逃,也终将阻止不了历史滚滚前行的车轮。

参考资料:《解放战争全纪录》200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赵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