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将士们!我们的身后就是上海,一步也不能退后!”这是淞沪抗战期间,蔡廷锴将军对手下的十九路军将士所说的话。

当时,淞沪抗战正到了关键时刻,中国军队的抵抗异常顽强,大大出乎了日军的意料,竟不得不迫使其四度换帅、数次增兵,在损失一万多人的情况下依旧死战不退,使日军根本就无法速战速决,大大延缓了其进攻锋芒,这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上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廷锴

战事最紧张的时候,蔡廷锴将军还发明了一种特别的战术,一经试验后,矮个子日军各个都死的惨不忍睹。特别是在战前,蔡廷锴将军还慷慨激昂的说道:“打日本人的时候都不许手软!跟这帮家伙还讲什么人道主义?”

那么蔡廷锴这位信念如钢的抗日名将为什么会这么说?他究竟下令使用了什么方法重创了来犯的日军?

死战不退

蔡廷锴的以身作则,在淞沪抗日前线为麾下十九路军的将士们灌输了莫大的勇气和信念,让他们得以抵挡住了日军极为凶猛的攻势,最终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以莫须有的罪名炮轰我中国东北军,北大营,随后就对我国东北三省发起了猛烈进攻。在张学良的严令和蒋介石的默许之下,东北军一枪未开就放任日军侵略,随后兵力收缩,退往锦州。

不出所料,日本的这一做法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英法两国操纵的国际联盟在知晓后,立刻派出了调查团前往东北进行实地调查。为了应对来势汹汹的调查团,欺骗国际舆论、掩盖自身的罪行,日本侵略者捏造了各种假象来企图混淆调查团的工作。

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因为西方列强最后提出了让中日两国同时退出东北地区,由他们来接手东北三省的计划。荒唐的是,国民党政府最后竟然选择接受这一提案,反而是日本代表认为国际联盟厚颜无耻,随后以退出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抗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苏方面,则是对日本的侵略行为进行了默许,因为苏联还想继续扩大自己的国土,美国则是和日本暗地里有条约。为了转移列强的注意力,同时也是为了继续侵占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日本在1932年1月28日蓄意发动了一起无耻的侵略行动,即一·二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日军在司令盐泽幸一的指挥下分三路突袭上海,驻守上海的第十九路军则是在总指挥蒋光鼐和军长蔡廷锴的带领下,历经血战才守住了上海。

蔡廷锴更是在战前不断鼓舞我军士气,反复表明:上海是中国领土,十九路军是中国军队,“国军守国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需要别人的命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廷锴

他还说过:“我蔡廷锴可不是张学良。”话里话外都表现出了他对于张学良在东北地区,实行的“不抵抗政策”大为不满。

战争很快就打响了,这是一场双方战力悬殊的战斗,十九路军这边加上随后赶来的第五军,满打满算也就4万人,基本上都是以轻武器装备为主,敌军则是有六七万人,还兼有飞机、坦克、军舰样样齐全,更不要说重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了,根本不缺。

蔡廷锴就在这样的悬殊战力之下,带着部队和淞沪的日军血战了33天。原本在日军的计划里,一周之内就能解决中国军队,结果却被十九路军拖在了淞沪地区,寸步未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士们!我们的身后就是上海,一步也不能退后!”蔡廷锴在前线说出如此一番话来,中国军队顿时奋起反扑,多次将数倍于己的敌人拦截在淞沪沿线,严重迟缓了日本侵略者原本的邪恶计划。

可以说,蔡廷锴的话唤起了每一个中国人内心那股最真挚的爱国情感,也让十九路军爆发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战斗力。日本人自明治维新以来,第一次感受到了这个古老国家所蕴含的能量。

之后,日本的指挥官在短时间内前前后后换了4任,死伤人数超过一万,也依旧没能成功攻占上海。这其中既要归功于蔡廷锴指挥得当,也存在其他方面的客观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准备万全

蔡廷锴在淞沪抗战过程中,还发明了一种独特的战法,这种战法最终将数以万计的日军坑杀在阵地中,为淞沪抗战的阶段性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多年的战斗经验告诉蔡廷锴,日军这种普遍矮小的体型,很容易在冲锋的时候落入敌人的陷阱。于是,他就针对这一弱点提出了一个很有创造力的解决办法:他让战士们把战壕挖深,阻击的时候就在脚下垫一个小板凳在下面,等敌人冲过来就带着小板凳一起跑。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让敌人误判我军的战壕深度,等他们冲过来时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凭借正常身高,提供有效的火力压制和火力支援,只能由平地进攻转变为仰攻,这就相当于变成了瓮中之鳖,无处可逃。蔡廷锴也下令直接对战壕里进行射击,不允许投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廷锴

当时有人觉得这种战法和蔡廷锴的态度很不好,战法既不光彩,又违背了人道主义,还不允许投降。结果蔡廷锴一听就火冒三丈:“打日本人的时候都不许手软!跟这帮家伙还讲什么人道主义?”

面对蔡廷锴的这种战法,日本人也没办法,因为即便火力上压制了中国军队,陆军也无法有效对敌方的阵地进行占领,将战线持续推进,这其实就等于蔡廷锴让日本侵略者一步也无法前进。

但巧妙的战法属于灵光一现,万全的准备才是制胜的法宝。这一切的起因,还要从1931年的9月开始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

1931年9月30日,经蒋介石同意,原属广东省政府主席陈铭枢麾下的十九路军被调往京沪地区进行卫戍,11月份即全部被部署安置在京沪沿线地区,由蒋光鼐和蔡廷锴统一指挥,全军上下共三万多人,分别驻扎在各个紧要隘口处,这也为后来抗击日军奠定了基础。

此时的上海人民抗日热情十分高涨,十九路军的官兵也不免受到影响,在这种氛围下的军队,抗日决心其实是异常坚定的。1932年1月15日,蒋光鼐和蔡廷锴等人从各方情报中判断出日军对上海地区发动进攻已经不可避免,于是全军上下很快就进入了战备状态。

虽然十九路军的动作和反应已经很快了,但是此时距离日军原本计划的实际进攻时间,只剩下不到两周了。据蔡廷锴回忆,总指挥蒋光鼐当时提出了几点临时战备要求,这些要求的内容对后来的战局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光鼐

一、如若最近日军有骚扰类型的行动,我军必须时刻保持戒备,决不能姑息养奸,给敌方可乘之机; 二、我军有三个师,分别驻扎在苏州常州一线、南京镇江一线、上海嘉定一线,其中驻扎在上海嘉定一线的区寿年师,就是部队打光了,最低限度也必须死守五日,以待援军; 三、各线防区官兵须立刻开始构筑阵地工事,选择好后续退守处阵地与最低抵抗线。一旦敌人来袭,各部依照原定部署节节抗击; 四、除上海嘉定一线的部队,其余两个师必须在战斗爆发后的5天之内急行军到上海,轮流接手阵地,想尽办法坚守; 五、处理好上海租界的相关事宜,确认好西方列强的具体态度; 六、自明日起,十九路军上下官兵除因公外,不准在租界居住,以免走漏风声,泄露军事机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内容都在有力的表示:十九路军已然进入战斗准备状态,随时可以应对来自日本侵略者的进攻,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十九路军出色的完成了坚守待援的任务,等到了最近的第五军赶到,只是最后不得已奉命在1932年3月1日放弃上海。

不忘国耻

虽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依然出现了宋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飞班师的千古遗恨,蔡廷锴将军同样也是这样,他输在了南京国民政府的一意妥协之下。

1932年1月下旬,即淞沪抗战爆发前夕,日军就厚颜无耻的选择了“先礼后兵”的方法,向十九路军发出了官方文书,要他们直接后撤15公里,基本上让出了其驻扎防线的所有工事和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汪精卫

消息上报之后,国民党当局的汪精卫着手就开始拟写同意日方要求的文件,还派出了时任军政部长的何应钦向蔡廷锴传达这一命令。

蔡廷锴接到命令后立即表示了拒绝,反复强调:“十九路军是中国军队,现在驻扎在中国领土,已经退无可退。”他还说:“如果日军胆敢来犯,我部必将对其迎头痛击。”

1月28日,日军按原定计划对上海发起进攻,十九路军有条不紊的开始进行回击。蔡廷锴还联合总指挥蒋光鼐和淞沪警备司令戴戟,三人共同写下遗书,表示要与上海共存亡,并通电全国,内容有八个字:“尺地寸草,不能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九路军在敌军两倍于己,且敌军各方面都优于我方的情况下,以出色的战术调度和强悍的执行力硬是顶住了日军接近一个月的狂轰滥炸,一步也没有让日军前进,撑到了蒋介石紧急调张治中组成的第五军驰援上海。

消息传来,蔡廷锴、蒋光鼐、戴戟三人从此深得全国人民、海外侨胞的拥护和爱戴,被誉为“抗日民族英雄”。战后,蔡廷锴、蒋光鼐获南京国民政府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

由于十九路军打的出色,蒋介石和汪精卫在跟日方和谈时手上就有了更多的筹码,他们依旧认为,只有“一面打,一面交涉”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依旧将希望寄托于英法等西方列强,本质上还是东北三省“绥靖政策”的延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判成功后,按照约定中国军队要撤出上海,但如果此时明令让十九路军撤退,国民政府很有可能会彻底站在舆论和民心的对立面,所以他们选择了卡掉十九路军的弹药粮饷补给,让他们只能不战自退。

二月底,十九路军的弹药粮饷已经见底,再固守下去只是徒增伤亡,且日军已经重兵云集,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在腹背受敌、又无援军物资的供给的情况下不得已奉命放弃阵地,挥泪撤出上海。

事后,被国民政府寄予厚望的西方列强给出的这样一份处理方案,即同年5月5日中日双方代表签订的《淞沪停战协定》。这份协定中规定了从上海起,到苏州、昆山一带的地区中国军队无权驻扎,只能保留基本的警察队伍维持治安,反倒是日本军队可以随意驻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结果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公愤,明明我们打出了漂亮的战果,却由于政府的背叛和西方列强的利益交换拱手将国家主权让出,这是对中华民族莫大的羞辱。

不过后来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日本侵略者也体会到了什么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众志成城,抗美援朝更是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名,从此再也没有列强敢随意欺辱中国。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要时刻感念先辈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冲锋陷阵,是他们让中国在历史上站得稳、坐得住,而并不是以一个完全卑躬屈膝、任人宰割的可悲形象出现在文字记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完这段有关抗日名将蔡廷锴,下令对日军不用讲人道主义的往事,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参考资料:

1. 《中国共产党历史系列辞典》——中共党史出版社

2. 《中国抗日战争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 《九·一八事变》——全国征兵网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