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杨德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聊天,只见他神色落寞,眼神黯淡无光,语言断断续续,还不时唉声叹气。我问其缘故,他说,从研究生毕业至今,四、五年时间了,竟一事无成,平平庸庸,真是糟糕透顶,继而又急不可耐和忧心忡忡。

他继而还告诉我:他在一个科研单位里上班,单位里大把专业人才,他显得有点“多余”似的,有他无多,没他不少;跟着别人一起做的几项科研项目,也由于在功用上转化率低而形同“纸上谈兵”,产生不了实际的社会效用,小团队的其他人也有点气馁和灰心,而他自己更觉得事业失败,无脸见“江东父老”,因而意气消沉,情绪低落;事业没有大的“显功”,而在个人婚姻大事上,也是屡屡碰壁,多次被恋爱对象“蹬掉”了,“屋漏偏逢连阴雨”,因此,更是烦不胜烦、恼上加恼……听他说完,我叫他先喝一杯茶,平复一下心情,还安慰他,如果急火攻心或抑郁成疾,那可要出大问题,更加得不偿失,现在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或行为方法也许还来得及。

我说,一个人无论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中,只要用功的做着事,到了一定时候,就一定会显现其成效和印记的,如果没有显现成效和印记,那只说明时候未到,尚需努力,亦或还要调整方向、攻坚克难才行,并非永远就是这种“胶着”或“平衡”状态。我给他打了一个比方,你看,火箭一飞冲天,震天动地,多么耀目!这种明显的功绩与成果,世人都看得见、说得出,这是“显功”;而“一飞冲天”的背后,是多少人无数个日日夜夜、呕心沥血沉潜研究与实践的努力,这是许多人看不见、说不出的;如果只看见明显的“一飞冲天”,而看不到背后的“默默付出”,或只求“一飞冲天”、不愿默默付出和努力,那么,这就不是事情发展的全貌和经过,任何人做事做不到“只求显功,不要潜功”;如果是这样,事业上受挫受阻是必然的。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显功”与“潜功”恰到好处的“共情”体现。所谓“显功”,就是显而易见努力争取到的功绩,是一个人拼搏到最后将光彩夺目的成果、成绩、成效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一种行为;所谓“潜功”,就是潜心钻研某一专业或技术所投入的功力;它是显功背后的呕心沥血、潜心付出的一种努力状态描摹;两者相辅相成,没有“潜功”的付出,就不可能有“显功”的出现;“显功”是对“潜功”的阶段性检验成果或测试结果,“显功”多少取决于“潜功”的力度和时长;没有一蹴而就的“潜功”,也没有易如反掌的“显功”,一个人如果不明白其中的转换关系和内在因果逻辑,难免在事业上会迷惘、蹉跎不前,个别人甚至愤世嫉俗、埋天怨地,怀疑人生。

有时候,“潜功”做了不少,也鲜见“显功”出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觉得要从方向、方法、路径、目标定位、实践形式上找原因;一个人如果方向错了,再努力便更加速了“南辕北辙”;如果方法错了,那就像“拳头打在棉花上”、事倍功半或“费力不讨好”……所以要时常审视和校正这些成功要素,使之形成综合合力,才能发挥更正向的效用,要做“有用功”,不要做“无用功”;“潜功”真正做到位了,就有“水滴石穿”“百步穿杨”的绵绵之力,就有“水到渠成”“手到擒来”的绵绵之功,届时,“显功”想“不显”,也难了。

当然,有了“显功”,也别骄傲自满,更不要狂妄自大,自以为从此可以“安枕天下”或“纵横捭阖”;殊不知,在变革时代,信息潮流风起云涌,一浪高过一浪,任何懈怠、停滞不前或居功自傲的行为,那都是自戕的前奏和表现,所谓“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所以,不能让“显功”变成“显摆”,也是一个成功者必须注意的一个潜规;让“潜功”真正沉潜下去,将来才会真正呈现“潜力无限”的状况。

在生活中也是一样,一个人想着过鲜衣怒马、锦衣玉食的近似“显功”一样的幸福而体面生活,那么必须以奋斗不懈、艰苦打拼的“潜功”作基础和铺垫,这样才会因果相陈、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显功”自显。“显功”可以让人幸福一时,而“潜功”则可以让人幸福一辈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作者简介:杨德振,中共党员、复转军人、工商硕士、中国散文作家、广东作家,现为酒店高管;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杂文、诗歌、散文随笔数百篇;已出版七部散文著作,两部企业管理专著。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