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北来风满眼春

摩崖山,七马古道上的石刻

寻寻觅觅,寻找那段岁月的痕迹。

朝朝暮暮,回忆那段历史的酵藏。

驿道通幽,在边关繁茂的明万历年间,边疆诉说着一段段佳话,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动了边贸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那时的马关县境内有多条通往外界的驿道,有茶叶布匹、陶罐谷粮等多种物种运往外界,与交趾(今越南)互市,在地域民族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下,出现了边关持久的边贸市场。或在幽静的角落场所收录所需,或在康庄大道牟利,也与现在的蒙自市等多地商品互有往来,呈现纵横相交、东西连贯的贸易往来。在阿雅土司统治年间,在坡脚老山地村就有这么一块石碑,用文字的方式叙述着这一段历史。

摩崖石刻位于坡脚镇坡脚村委会老山地村东面700米处的撑腰岩岩壁上,石刻刻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五月十二日,石刻在一天然的石壁上,经人工打磨出一半圆碑状,坐南朝北,距离地面1.6米。摩崖石刻通高1.31米、宽0.56米,半圆额宽0.66 米,额部横书“天朝”二字,正文从左至右刻直行楷书16 行,共346字。落款为云南都司直隶八寨长官司古木土官龙胜诠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刻记述了当地贸易互市的便利,在熙攘的人群往来中,各民族团结互助在规划中形成商业脉络,为改善交通环境,还多方筹资修筑了多条道路,畅通着连接南北的驿道交通线。

如今,走进坡脚老山地村,依稀有着历史的那些痕迹,在那通往外界的纽带上,一路的羊肠小道,光滑的石头路仿佛回响着当年的马铃声,清脆入耳。在新农村建设的号角中,老山地村的广大彝族农户沿着历史的痕迹建设自己的家园,正是一派新气象。沿着村庄向东,重峦叠嶂、沟沟壑壑,低洼处,碧水上蜻蜓起舞,蝴蝶纷飞,水中鱼儿欢快游动,好一派田园风光。如果远方的客人来到,好客的村民定会带你领略一番美景。

后续将有更多精彩

请持续关注我们

带给你不知道的文山

来源:马关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吴小梅

审核:李 敏

(免责声明:我们重在分享,也尊重原创,文章版权属原作者或原刊载平台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或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