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要说春秋战国时期,精彩的故事很多,但文叔我更喜欢是长平之战前后的这段时期,从我们现代人的视角来看,长平之战已经是战国的决战了,天下大定。这种想法其实是我们开启了上帝视角,感觉长平之战以后就是垃圾时间了。

但如果我们把自己假设成一个战国时期的人,你就不会那么觉得,长平之战后,诸国不仅再次合纵战败秦国,赵国后来甚至又独自歼灭了秦国10万人,楚国这个时候还灭了鲁国,甚至打算再次攻打秦国。

那你觉得这种情况下,当时秦国以外的人会以为自己必定被秦国统一吗?显然不可能。

写长平这段历史的人也很多,那文叔写一个系列,就想以一个穿越当事者的视角,来总结从长平之战开始这段历史,今天我们接着来讲长平之战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赵两国阵前换将 效果截然相反

上党地区的战事已经持续两年半了,这赵孝成王竟然突然间想要阵前换将,蔺相如在知道这件事之后,他拖着他重病的身体,拼死去劝谏的赵孝成王,千万不可以阵前换将,但是很抱歉,赵孝成王只回答蔺相如说,他知道了。但,他还是执意要任命赵括领军替换廉颇。

临行之前,赵括的母亲跑来找赵孝成王说:大王,我请您收回成命,千万不要让赵括领军。

赵孝成王一看,这么神奇的吗?连赵括的妈妈都反对他领军。

他问赵妈妈说:你儿子当大将军不好吗,你干嘛反对啊?

赵妈妈直白的跟赵孝成王说:大王,我跟您说件事你就明白了,我死去的老公也就是赵奢,平日他会亲自端着食物来招待用餐的客人,这种人大约有数十个,而他的朋友则是多达有数百人,对于您给他的赏赐,他是一律分配给下属,收到军令的那天起,他就全心全意准备战争,不再过问家里的事。

然而赵括呢,赵括自视甚高,他从不愿意放下身段与人交往,而对于赏赐,他则是全部留在家里,他打算用这些钱买房买地。您说,这俩父子的作为到底哪里像,加上赵括从未上过战场,你能将这两人放在一起比较,认为虎父无犬子吗?

听到这,赵孝成王打断赵妈妈的话说:别说了,已经很多人说过了这件事,我已经决定了。

这赵妈妈一听,她回复赵孝成王说:大王,我可以再请教您一件事吗?

赵孝成王说:只要不是换掉赵括的问题,你就说吧。

赵妈妈说:大王,您执意要用我的儿子担任将领,那我可以请教您,要是战败,您可不可以不要牵连处罚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知子莫若母,这赵妈妈才是最清楚自己儿子的人,人家妈妈话都说到这份上,赵孝成王,还会用赵括吗?

没想到,赵孝成王竟然回答道妈妈说:好,我答应你,若赵括战败我绝不处罚你,反正,我相信他绝对不会战败的,所以,你就别担心。

就这样,在赵孝成王一意孤行之下,赵括带领着20万大军前往上党,接替廉颇统领赵军,继续与秦军对抗,而蔺相如以及赵括母亲,对赵括评断的这段话,之后成为了成语典故“纸上谈兵”的由来。被用来比喻不切实际的议论。

那赵括到底行不行,行不行有时候得看对手的,秦国这一头,秦昭襄王这边在听到赵孝成王,改用赵括代替廉颇的消息之后,他开心。

终于等到赵孝成王上当,换上赵括啦,这赵括全无作战经验,加上目空一切,这可给了秦国,一个突破目前僵局困境的机会。

于是,秦国这边,秦昭襄王换上了秦国的王牌将领,就是杀神白起,秦昭襄王改命白起成为攻赵主将,将原先的王龁换成副将。

同时,为了掩人耳目,白起一到前线之后,立即下令:所有士兵,对外,仍听从王龁的指挥,军中一律不准谈起白起、上将军或是武安君的名号,违令者,斩!

怎么会这样做,白起来到前线,不是刚好可以鼓舞前方秦军士气吗,为什么要这么偷偷摸摸的。因为,白起知道,不只是赵军,秦军也已经是强弩之末,面对这40万的赵军,这仗,秦军想要获胜并不容易,要是因为他的盛名,再换来赵军或是其他诸侯国的支持,那可就不妙了。

所以,他隐匿自己来到前线消息,目的,就是为了不要让赵国再有增援,并且对于赵国来个出其不意,甚至是最后的致命一击。

公元前260年,赵括带领着20万赵军进驻上党,连同之前的赵军,总数达到40万人。

百万大军正式就位 赵军转守为攻!

赵括一到任之后,他立刻要求士兵准备转守为攻,他的目标很明确,赵军要一战,歼灭秦军。

同时,另一头,已经到了上党郡的白起,在观察了这一带的地形,以及了解之前廉颇的防御安排之后,他心中暗暗的佩服这位赵国的名将好家伙,廉颇利用地形优势,将这上党给围了三层壁垒,根本就是固若金汤,怪不得,王龁久攻不下,不过,这壁垒的设计主要是用于防守,并不利于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接下来,就得看赵军的新任主将,瞭不了解廉颇的用心,要是他贸然出战,这三层壁垒,将会成为埋葬他赵军最后的坟场。

了解了赵括的性格,并掌握了现场状况之后,白起下令,命士兵沿着丹河东岸天然高耸的地形在长平,也就是现在山西高平西北处的这个地方,筑起了一座18里长的秦军主阵地。

准备好了之后,白起派出了2万5千人,前往小东仓河北岸埋伏,另外,再派出5千骑兵,预先埋伏当作奇兵,其余的秦军,则全数安排在主阵地,准备迎战赵军。

那赵军会来吗?赵括一看,秦军竟然也筑起壁垒,那不就是准备要打持久战,这可不行,此战,我赵军必须速战速决。

于是赵括下令,赵军,主动出击,目标,扫荡眼前秦军并摧毁眼前秦军的壁垒,一举将秦军赶出上党。

就这样,这百里石长城故关的战鼓声再次响起了,响起了这场冷兵器时代最大规模,一场动员超过百万人的大战,长平之战,在此,正式拉开序幕。

不同以往,这次赵军不再是坚守不出,而是主动出击,赵国大军渡过丹水之后,立刻向秦军发动攻击,而双方在接战不久之后,秦军便依照白起的计划,开始向后往长平的大路后撤。

这赵括一看,太好了,我军初战获胜,秦军已经开始后撤了,这是一举歼灭秦军的大好机会,若让秦军退回壁垒,这仗又得花不知道多少时间。

所以,赵括下令,大家跟我一起上,追击秦军,就这样,赵国40万大军,除了一小部份留在故关,百里石长城,以及保护粮道的人之外,其余的,全部一次押上。

赵括就是想要来个一战定输赢,那你觉得赵括傻吗,从客观的事实来看,秦军是后撤了,但是,秦军是因为被打败而后撤,还是因为假装战败也就是诈败而后撤,这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那秦军有没有可能是假装后撤,故意要吸引赵军,然后埋伏突击呢,赵括还没有天真到没考虑到这一点,这山谷之中两旁都是山壁陡峭,根本就不容易隐藏大军,因此赵军会遭遇埋伏这一点,他可以不用担心。

那么,眼前的景象,唯一可以解读就是,秦军真的败退了,这就是为什么,他敢押上所有的身家,去追击秦军,而秦军这边,由于大战前期,王龁已经攻入赵军第一层壁垒,与这廉颇,对峙在第一层以及第二层壁垒之间,白起接手之后,他知道,要攻陷第三层壁垒相对困难,那既然攻不进去,就干脆把他引出来。

所以,他下令秦军故意战败,目的就是要引出赵军,这秦军在长平筑好了主阵地以及壁垒,除了能抵挡赵军将他们困在长平,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心急的赵括,全军出击,一旦赵军全军出击,那后方必定空虚,这时候,要是秦军能反过来偷袭故关,以及攻下百里石长城,那就可以截断赵军的粮道。

而这赵军的三层壁垒,也将极有可能成为反过来困住赵军的屏障,这一路追击秦军的赵括,告诉将士们:大家一起跟我全力冲刺,这山势陡峭,秦军不可能有埋伏,加上兵法上说十则围之,换句话说,秦军要达到我赵军10倍兵力才能包围我,以目前我们两军兵力相当来看,我方也不至于被秦军包围,就让我们展现赵国骑兵强大的野战能力,一举将这秦军歼灭吧。

面对赵军一路的追击,秦军在拚死抵抗后,终于逐步退至这秦军主阵地,长平。其实双方心里都很明白,这一仗,极有可能就要结束这场近三年的战争。

所以,大家铆尽全力拼命杀敌,就算秦军早就听闻赵军胡服骑射的厉害,而赵军也知道秦国虎狼之师的强悍,但,没有真的交过手,谁也不知道鹿死谁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在战国时期,两个当时最强战斗力的国家,谁会更胜一筹呢?答案是,平分秋色。

这赵军虽然勇猛,但是秦军也不遑多让,就这样一场双方拼尽全力的殊死战,便在长平正式展开,就算白起事先料到,在双方都有粮食短缺的压力下,这战事无法久拖,而决胜的关键,除了计谋,剩下的,就是双方将士们的意志力了。

但他猜想不到的是,这饿了许久的赵军,竟然还是如此难缠,眼看双方死伤惨重,白起能做的,只有让秦军坚守主阵地。因为,秦军必须在长平,成功挡下这波赵军的冲击,直到赵军主力全数进入到这长平主战场,而赵括这边,则是为了突破秦军防线,进而瓦解秦军,所以,他毫不保留精锐尽出。

白起看着领军的赵括,没错,这就是我要的,赵军几乎是倾巢而出,于是他下令埋伏在小东仓河北岸的2万5千名秦军出击,占领韩王山,切断赵军退路,以及赵军后方大粮山的粮草基地。

另外,原先埋伏的5千骑兵,突袭故关,让离开故关12里的赵军40万主力部队与赵军粮草基地顿时之间被一分为二。

眼看着赵军有无法补给,以及粮草断绝的风险,这时,赵军士兵向赵括报告:我军遭到秦军包围了。

听到这消息,赵括惊讶的反应道,这不可能,秦军要是要包围我的话至少要有400万人,看样子,赵括好像搞错状况了,要知道,孙子兵法中所谓的十则围之,是在大平原作战的准则。

但是,目前是在长平关附近,这山势高高低低,这山谷就形成了天然包围你赵军的屏障,加上之前廉颇与白起刚刚所筑起的壁垒,整个第二层壁垒仅剩下两个出口。

一是长平关,第二就是你赵军原先防守的故关,但很不幸,由于赵军主力全数出战,这百里石长城唯一的关口,故关,已经遭到秦军趁虚攻陷了。

现在,秦军只要拚死守住这两个重要的出入口,哪怕就算秦军的数量少于你赵军,依旧可以将你这40万大军,给包围在这第二层壁垒之内。

这就是白起与赵括最大的差别,白起活学活用所知,但赵括却是死读书,就像当初蔺相如引用赵奢的话所说的,赵括无法随机应变,不可以让他担此大任,不过现在说这些已经晚了,事实已经发生了。

现在赵括的当务之急是,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突图,或是打通与粮草基地的信道,要不然,他所率领的这赵国40万大军,很可能,就会饿死在这里面,赵括这么想,白起怎么猜不到,除了要求秦国将士死守两处关口,只守不攻,绝对不可以让赵军突围。

另外,白起还在山势较高的地方广设弓箭手,不断地朝谷内赵军射箭,务必要将赵军,压缩在韩王山以及将军岭中间一处低谷,泫氏谷中间,这兵凶战危,赵括很清楚,自己已经被秦军给逼入死地,他告诉大家,冲出这泫氏谷,要不然,我军将全数战死于此。

这山谷之中扣掉峭壁,能出入的地方本来就不多,加上这秦军在山头上,疯狂如雨般下来的箭雨,根本就不给你有机会离开,而两处的关口也是一样的,这拼死抵抗的秦军,不管这赵军如何突围,始终无法打破一个缺口。

不过,话虽如此,其实秦军也很不好受,因为这赵军就像是发狂的野兽拼死挣扎,所以,秦军的死伤也相当惨重,面对这一具一具倒下秦国将士冰冷的尸体,以及遍地的哀号之声,白起就算明白。

但他也不能放手,只要三天,三天之后赵军武器必然短缺,战力将会大减,若再过五天,赵军断粮八日,士气必然会崩解无力再战。

所以,秦军现在必须咬牙死撑,一定得撑过这八天,对秦赵两军来说,现在战场上的每分每秒,就像是一年一样的漫长啊。

眼看着这秦军巨大的伤亡人数,白起派人去告诉秦昭襄王,赵军粮道已断,目前被我军困在泫氏谷做困兽之斗,但秦军能否取胜,取决于秦军人数能否支撑到最后就是赵军缺粮倒下。

所以请大王火速派兵支持长平,此战,若秦胜则赵灭,若,赵胜,则秦,恐有覆国之灾。

没有听错,赌这么大,没想到长平之战,竟然成了关系到秦赵两国的生存之战,毕竟这场仗,是战国之中最强大的两国在较劲,谁都没有输的本钱。

但,话虽如此,秦国哪里还有那么多的兵源,不管了,秦昭襄王在收到白起的信件之后,立刻赶赴河内郡,他赐给所有郡民愿意出战者,给予一级的爵位,然后要求所有15岁以上男生,全数出战支援长平,是原先需要打仗的人需要满16岁,所以,他等于是把这年纪往下调了一岁。

他的目的,就是要协助白起,务必要阻断赵军的援军以及粮食补给,那赵孝成王这边呢,听到赵军被围,惊恐的他,试图召集军队支持前线,然而,赵国哪还能挤出多少援军,加上他之前未采纳虞卿的建议,导致楚魏两国,担心秦赵结盟而不愿意出兵。或是说,其实,这就是楚魏两国想要的结果,就是秦赵火并,两败俱伤。

反正赵国这边最后的结果就是,赵王只能派出自己少量的士兵以及粮食,去支援前线。

然而,这杯水车薪,根本就无法进入这长平战场之内,完全起不了作用,那赵括该怎么办呢?

没有粮食,那就将受伤的马杀来吃了吧,受伤的马杀完了,那接下来就杀战马。

赵括看看眼前这景象,他很清楚明白。他不会有机会可以活着离开长平了。绝望的他。在被秦军围困46天之后。他决定冒死突围,他告诉赵军将士,我们就算死,也是要战死。

于是他下令全军突围,能走一个算一个,务必要冲破这秦军的关口,为这赵军打出一条血路来,这长平之战最终的战鼓声,终于再次响起。

赵括率领着所有精锐的赵军,试图为大家冲开一个破口,他疯狂朝秦军冲去,而白起一看对方主将来了,他知道,这是最后一波冲击了,他下令全军,无论如何一定要死守关口,顶住这赵军垂死的一搏,就在这秦军乱箭之中,赵括身中数十箭,最后倒地而亡。

然而,他有为赵军打出一个缺口吗,很可惜,赵军依旧未能冲破出一个缺口,而眼看主将阵亡,这群群龙无首并且饿得饿,伤得伤得赵军,最后大家决定,全数投降,放弃战斗。

长平一战,赵军的坚持完全超出了白起的想象,白起原先想的是8天。但赵军支持了46天。

而这一战,赵军阵亡人数高达25万人,那秦军呢,你猜都猜不到,秦军阵亡的人数,也高达20万人。

秦军是胜了,但这却是一场动摇国力的惨胜,那结束了吗,长平之战,会因为赵括的死而画下句点吗,还是,一场更残忍血腥的事件即将发生,这故事会如何的发展呢。我们要到下次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