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完成大一统的封建皇帝,秦始皇的威名可谓家喻户晓。然而,这位千古一帝的死因却是一个晦涩难解的谜团,引起了长久以来的广泛争议。尽管他的伟业举世闻名,但在后来的岁月里,人们对于秦始皇的逝世仍有诸多不同的解释。这位备受争议的帝皇,在巡游四方时突然辞世,而伴随着他的死亡,秦朝的盛势也突然动摇,最终走向了土崩瓦解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秦始皇的死因一直是历史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它涉及到秦朝的兴盛与衰亡,是一个充满谜团的历史之谜。在众多关于秦始皇死因的说法中,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的观点备受瞩目。据郭沫若的判断,秦始皇是被人用一根三寸长的铁钉活活钉死的。那么,郭沫若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呢?他的说法是否能够揭开这个悬而未决的历史之谜呢?

一、祖龙之死,成为谜团

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通过变法图强,最终在秦始皇的领导下完成了“奋六世之余烈”,实现了统一天下的伟业。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帝皇,秦始皇创立了多项事业,有些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实施了一些残暴的行为,比如“焚书坑儒”,使得他成为一个让人爱恨交加的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宣扬皇帝的功绩等目的,他经常离开京城咸阳,展开巡视四方之旅。然而,就连秦始皇自己也未曾预料到,他的生命终结的地方竟然是在沙丘行宫。在巡游至平原津时,秦始皇罹患重疾,无法起身。他来到沙丘行宫养病,同时致信给自己的长子扶苏。

然而,随同秦始皇出行的赵高却利用自己掌握玉玺的权力,故意拖延秦始皇的信件盖章,并推迟信件的发送。原来,此时的赵高已经心怀叵测,秘密与丞相李斯勾结,意图支持公子胡亥登基为帝。可怜的秦始皇病重难医,最终未等到扶苏的回音,便在沙丘行宫辞世,驾鹤西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始皇辞世后,赵高和李斯扶立胡亥为秦二世,成为新皇帝。而在这一过程中,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却因为赵高伪造圣旨,被逼迫自尽。由于秦始皇去世后,原本并未被视为继承人的胡亥却继承了帝位,而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却遭受阴谋害死,这使得秦始皇的死因是否为自然死亡成为人们关注的谜团。

二、动机成立,可能他杀

如果要分析秦始皇死后谁最受益的话,毫无疑问是赵高、胡亥等人。胡亥原本只是秦始皇众多皇子之一,却在赵高的推波助澜下成为新皇帝,而赵高则从中书车令晋升为掌握朝政实权的权臣。可以说,他们杀害秦始皇的动机不仅成立,而且相当充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秦始皇病重时,显然已经考虑到了自己的身后事宜,因此才派人通知远在千里之外的扶苏。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秦始皇万万没有预料到赵高会插手其中,实施自己的阴谋。

从秦始皇卧病开始,赵高就敢肆无忌惮地施展阴谋,所以秦始皇的死对于赵高来说可能在意料之中。因此,赵高有可能参与了秦始皇的杀害。虽然赵高、胡亥等人的杀人动机成立,但郭沫若先生是如何得出秦始皇被人用三寸长的铁钉活活钉死的结论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史料考证,露出端倪

作为杰出的历史学家,郭沫若早在很早就开始深入研究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透过对各种历史资料的详尽考证和深入探究,郭沫若发现秦始皇很可能患有当今仍然复杂的脑膜炎,导致他在沙丘行宫病重难起。

除了身患重病之外,郭沫若还注意到一些史料曾经记载秦始皇在生前右耳流出过黑血,而这并非脑膜炎的典型症状。联想到秦始皇可能死于他杀以及古代曾经发生过的一些谋杀案例,郭沫若构建了整个逻辑链条,认为秦始皇是被人谋杀,而死因是被人用三寸长的铁钉活活钉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