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导语:

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可往往活了大半辈子、从未分开过的老夫老妻,临老因为孙子辈需要照看,被子女活活拆散,过起了两地分居的日子。

现在80%的老年夫妻生活状态就是:奶奶这个“角色”相对来说“吃香”,因为其“功能”多:会看孩子、会洗衣做饭;而爷爷呢,除了能抽烟喝酒,其他方面是薄弱环节。

因此,现在基本都是奶奶被“邀请”走,爷爷驻守“老根据地”,过着孤灯清影的生活。

今年62岁的邱大哥前段时间从儿子那回来了,当邻居问起时,他没好气的嘟囔道:“唉,人家不用我呀!只好打道回府啦!”

下面来听听邱大哥家的故事。

邱大哥的讲述:

我一直觉得我这辈子过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首先,我的一儿一女值得我炫耀:女儿邱月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后来虽说是远嫁,但找的女婿家境不错,日子小康,完全不用我们老两口操心,还经常接济我们。

儿子邱阳,是我们村为数不多靠读书走出去的大学生,后来还读了研究生,在城里一家大医院工作。

所以那几年我和老伴就是我们村“成功父母”的典范,只要提到我名字,那大家都竖起大拇指,说我们教子有方。

其实我和老伴读的书加起来小学都没毕业,谈不上教育,就是孩子自己争气。

不过农村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可真不容易,因为我儿子考的是医学院,学制5年,所以比其他家庭的孩子投入的更多。

好在毕业后他就没再花我们一分钱了,后来买房我跟老伴拿了10万,闺女支援5万,剩下的就是小两口自己想的办法,连结婚我都没花钱,就是给他们准备几床棉被。

所以说跟村里那帮没考上的孩子来比,我们家就算挺不错的了,孩子学习好,样样都有能力,不像有些家长还在为儿子说不上媳妇发愁。

儿子结婚后我就觉得万事大吉了,我跟老伴只需要种点口粮田,女儿平时给我们些零花钱就够了,小日子过的挺悠哉。

可一年后,随着孙子的到来,改变了我的生活轨迹,我有点悠哉不起来了,原因就是老伴被儿子接去看孩子去了,没人照顾我。

我们这个年代的人还是封建思想严重,我在家有点大男子主义,这么多年,我除了地里活“挑大梁”外,家里这些琐碎的事我一概不管,煮面条都有煮不熟的时候,更别说其他复杂的家务活了。

但老伴对我这些都习以为常了,她也不强调我哪一件事必须要学会,所以在家我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甩手掌柜。

儿子找的对象是名小学老师,她和儿子两个是经人介绍认识的。

当初一听说儿媳是老师,我很开心,觉得挺好,文教、卫生是“黄金组合”,这两个职业非常符合我的要求。

可如今儿媳坐月子了,她娘家妈在家给自家儿子看孩子,肯定脱不开身,所以我们做公婆的就要负起责任来。

老伴刚开始去的时候就对我的生活就很担忧,临走之前给我蒸了两大锅馒头放冰箱,让我熥着吃。

担心我煮面条、卧鸡蛋不熟,还用纸写好先后顺序。

我笑着道:“你就放心去吧,这么个大男人还能被饿着了?”

可说起来简单,真正让我做起来不容易,自从老伴到城里后,我一个星期做了三顿夹生饭。

好在我脑子灵光,本着浪费就是极大的犯罪这个原则,夹生饭我舍不得倒掉,我加水煮稀饭吃。

听了我在电话里描述,老伴是既生气、又心疼,还责备她自己当初为啥没想起来提前教教我,“临时抱佛脚”肯定要吃亏。

我这人一向嘴硬,尤其是在儿子儿媳面前,我更加不肯服输。

但短期可以,时间长了还是招架不住。

没办法,老伴在孙子满月后就一个月回来一趟,除了洗洗涮涮,还得给我继续预备“干粮”。

有时候我也挺恼火,这叫什么事啊,临老了还搞两地分居,儿子养大了,现在接着养孙子,而且这还是个旷日持久战,没有4、5年时间估计老伴回不来。

但没办法,现在这是许多家庭普遍现象,孩子们要工作,父母不伸手帮一把怎么办?

农民一年四季就是冬天闲点,老伴在家时一到冬闲我还跟村里建筑队去干室内装修,我铺地板砖是最拿手的,算是大工,每天干8个小时,200块钱一天。

后来有一次搬砖时腰扭了,没办法,我只好歇几天。

老伴从电话里得知后,让我赶紧到儿子这来,让他带我去检查检查,毕竟他在医院工作,看病方便。

我想想也是,正好可以去看看孙子。

别看我是个种地的,但每次我到城里都把自己收拾得利利落落,就是不想让别人小瞧我,尤其是到儿子家,不能让儿媳妇嫌弃。

我让隔壁堂兄替我喂那群圈在院子里的鸡鸭,简单收拾几件换洗衣服后,就坐车去了。

一进门老伴看到我清瘦的面孔,直埋怨我干活怎么那么不小心。儿媳笑着忙给我泡茶,还把孙子抱到我面前,让我瞧瞧他长胖了没有。

顿时让我觉得,我在这个家的地位是“第一把交椅”。

那天中午老伴做了六道菜,都是我平时爱吃的,儿媳笑着告诉我,老伴听说我要来,昨天就去菜市场提前把菜买好了,我闻听当然心里暗暗高兴,最心疼我的人是老伴,但我脸上却不动声色。

第二天儿子就把我带到医院做了各项检查,给腰部拍了片子,大夫说没啥大碍,只要静养就行。除了血脂有点高,其他都正常。

儿子知道我冬天没事,家里也交给了他大伯照看,所以就让我多住几天,儿媳也在旁边劝说。

看着老伴期冀的眼神,我就答应多住几天。这一住不要紧啊,住着住着我有点乐不思蜀了!

我们那的气候冬天阴冷,老家没有取暖设备,后来虽说装了一台空调,但为了省电费,每年用的次数屈指可数,只是在夏天最炎热的时候偶尔用几天,冬天即使冷,我们也舍不得开,都习惯早早洗洗上床捂被窝。

但儿子买的房在医院家属区,虽然是套二手房,但沾医院的光,每年冬天集体享受供暖。

这在我们省城是为数不多的小区。

我长这么大岁数,可从没有享受过冬天在屋子里穿短袖这个待遇,所以觉得真是舒服极了!

在儿子家调养的那段时间,是我最享受的生活:白天用小车推着孙子在客厅玩,要不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遇到小风大太阳的天气,我就下楼在附近小公园里转转,看一帮老年人下棋,直到老伴打电话告诉我饭做好了,我才“移驾回宫”。

晚上躺在温暖舒适的席梦思床上,枕边还有老伴陪我说话,仿佛自己在“龙宫里”过日子。

因为离春节只有二十来天的日子,所以儿子说就别回去了,等春节过了一起开车送我回家。

我一听正中下怀,这样回家我多风光啊!

不得不承认在城里生活就是好,虽然花费大点,但只要有钱,啥新鲜的水果蔬菜都可以买到,真是吃的好、喝的好

因此,我们一直到正月初四,儿子开车送我回去的。许多见到我的人第一句就是:“哟,老邱,这么多天没见,你脸色白里透红,皮肤都变细乎了!还是城里水养人啊!”

我洋洋自得,让他们羡慕去吧,养个有能耐的儿子,做父母的当然跟着沾光。

但因为孙子小,怕老家水土不服,所以当天他们开车就回去了。

好在儿子说给他妈妈放几天假,让她帮我把屋里屋外收拾利落了再走。

要不说人容易“变修”呢,从那以后,我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每次我吃着清汤寡水的面条,在视频里看着老伴给儿子儿媳做的三菜一汤,我口水一个劲的往下咽,时不时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我也要到儿子家享福去!

可家里那七八亩地怎么办?总不能荒芜了吧?

也是凑巧,正好有个外地老板到我们那打造生态园,我们村2/3的地都被他租过去了,我家的地一块不剩。

虽然租金不高,一年只有7千多块钱,再加上粮食补贴,每年我可以拿上1万块钱,我也成了失地农民了。

其实这样的状况很多农民挺乐意,因为小规模的种地根本挣不了啥钱,如此一来大家都是自由职业者,有的成了园林的工人,有的出去打工,总之,收入只增不减。

但人和人的格局不一样,我觉得我家的条件不需要我一个花甲之年的老人,还出去奔波,七七八八加起来,还有女儿逢年过节孝敬我的钱,每年也有1万多,拿着这个钱,我去儿子那生活不就多一双筷子的事嘛!

所以有天老伴跟我通电话时,我就把我的想法跟她说了。

老伴当时没直接回答,而是让我暂时别着急去,她跟儿子商量商量。

我一听觉得她多此一举,这还用商量吗?都说养儿防老,我不指望他还指望谁呢?

所以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家里的鸡鸭该卖的卖,该宰的宰,收拾收拾就投奔儿子去了。

我的到来刚开始让儿子儿媳有点意外,等我把家里情况一说,还把粮补卡交到儿媳面前时,儿媳笑着推让说不收,让我自己留着花。

我当时就认为儿媳人真不错,钱心不重,所以我更加放心大胆的准备“常驻沙家浜”了!

我的到来给老伴减轻不少负担,因为孙子眼见就大了,也更加调皮捣蛋难带了,老伴说她一个人在家时,连上厕所都是手提裤子往外跑,生怕孩子磕了碰了回来不好跟儿媳交代。

我来了就好多了,最起码多了一双眼睛,等老伴做家务的时候,我用小车推着孙子去外面玩。

儿子上班忙,在家的时候除了睡觉就是在房间里忙电脑,儿媳相对来说时间多,因为她有双休日,所以跟她接触的时间多一点。

我是个明白人,虽然儿子有本事,学历比儿媳高,但很多方面还是听自己老婆的,所以我尽量做到不讨人嫌,儿媳在家我也是谨开口、慢开言,所以我们之间总是客客气气的。

为了显示我也是勤快人,我在家找活干,例如拖地、晾衣服,甚至把阳台上的花草也用小铲子松松土。

有天看到那盆红掌有点残边,我就用剪子给它修了一圈边。

谁知道有天儿媳发现后,笑着责怪我说不用修,越修越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