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作者: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请多多留言,欢迎指正、评论、点赞和关注,非本人允许不得转载。需要照片视频素材可约,谢谢。)

很早以前就听说萧山有座古寺的地理位置很好,不仅能看湘湖全景,还可以远眺到三江交汇的秀美风光。所以机会难得,趁着过来环湖摩旅的空隙,我便上山实地探访了一番,果然没让人失望。先照寺位于海拔213米的石岩山之巅,由于方圆百里尽为平地,所以很有点“一览众山小”的气势,也十分符合“旭日之光先照此寺”的情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9年出版的 《萧山城厢镇志》中曾介绍过湘湖八景,跟先照寺相关的就有两个,即“光照晨曦”和“览亭眺远”。不过因为当天清晨刚下过小雨,白天基本保持着阴霾,当我抵达山顶,瞪大了眼珠也只能欣赏到远处山水朦胧的风景,可以想象得到吧?连湘湖都“半掩琵琶半遮面”,那“三江交汇”更是只能遥不可及了。

参考相关资料,先照寺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一1162),历史上几度毁建,在近代更是曾被夷为平地,直到1994年重建,这座经历了近900年岁月沧桑的低调古刹才得以再现荣光。现有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卧佛殿、药师殿、圆通宝殿、斋房、客房等,各种建筑55间3000多平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应该是这座金刚宝塔了,它的外观造型为七层八角,高28.85米,十分显眼,在山下大老远就能望见。但只有走近了才会知道,它的主体可能才建成不久,塔前的小广场仍有一小部分在施工。

“晨晖瑞彩耀丛林,晚暮灵光伴梵音。更待夜深风月静,一窗清话赋诗吟。”历史上的先照寺香火旺盛,自然也成为无数文人雅士览胜和创作诗篇的最佳场所。元朝楼立可,明朝刘基、方以规、沈环、来三聘、来日升,清朝王宗炎、傅鼎颐、蔡仲光等名人就在此纷纷留下过诗词歌赋以及文学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众多的文人中,最让萧山人津津乐道的要数本地藉的清代文人汤金钊,他在年轻时脚有点跛,但还是以惊人的毅力,一步一步地爬上山来到先照寺并静心地苦读。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果然得中进士,官至五部尚书。为了照顾先照寺,添加香火之余,还写下了《宿石岩先照寺》七律一首:“湖外长江江外山,湖中几点碧烟鬟。筼筜万个松三径,禾罢千畦水一弯。岩下僧归云乍截,楼头钟动日线殷。幽寻一览亭何处,剩下香泉浸藓斑。”

或许是为了感怀曾经的风雅,寺庙一侧已经另辟出一座先照书院,面积不大却相当精致。因为现在还没完工,所以四周仍被围住,游客入内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泉水叮咚,沿石瓨而下,悄然汇入书院前的池塘,几条红鲤正游弋其间,环境更显清幽和惬意,跟寺前“一览亭”的热闹大相径庭。

对于跑山爱好者来说,上山的水泥路本来颇具挑战性和趣味性,但这里早已是杭州人和周边居民踏青郊游的热闹去处,所以路上常有行人出没,其中不少还是孩子,开车或骑车时,务必提高警惕。

关于交通:自驾按导航走可以直达山顶,步行的选择则更多,至少有三条线路可以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