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梅子观光工厂效果图。

【人物名片】

徐泽

萧山进化人,作为一名海归创二代,深耕家乡创业8年,串联当地文旅IP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在“千万工程”第一线不断探索乡村共同富裕的道路。

萧山经验让更多的“农创客”脱颖而出

今年以来,萧山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打造乡村运营和资源共享两大区级平台,通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要素配置改革,进一步盘活乡村资源,增强乡村的自我造血能力,进而推动乡村振兴从“政府投入”转向“市场投入”。

特别是出台乡村振兴人才政策,针对乡村经营人才启动“兴乡人”计划,培育更多像徐泽这样的乡村运营官,创新探索出因地制宜的乡村运营新模式。

日前,进化一道“应季”土菜——青梅进化鸡,亮相在央视农业农村频道与央视新闻频道直播间,“馋哭”了全国观众,也让很多像记者一样熟悉进化的人,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徐泽。

5月22日,置身梅园,徐泽为记者打开了一张他勾画了多年的蓝图。这是一座现代化的梅子观光加工厂,整个园区坐落在两个山头之上,并用玻璃栈道连接。

“两年后落地启用,我们将打造梅子全产业链,梅子鸡只是开始,这里还会有梅子料理。”徐泽的描绘,让我们对这座“微笑的梅子”工厂有了更多的期待。

三产链动 让梅子乡亲带笑颜

2014年,徐泽在美国研究生毕业后,回国进入省内一家投资管理公司。一段时间后,心怀创业激情的他渐渐疲倦。“与其拿着两三页纸去游说投资人,不如自己闯荡一番。”于是他下定决心回归故乡二次创业,实施“梅林振兴”计划。

在2016年9月举行的“浙江·台湾合作周”上,徐泽从母亲手中正式接手建长湾农业基地并与台湾南投县信义乡农会签约,达成两岸青梅产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合作,共同研发青梅精、青梅酵素、青梅饮料、青梅软糖等深加工产品。他打造的青梅产业IP“微笑的梅子”也在合作周上首次亮相。

这些年,“微笑的梅子”逐步从乡村走向城市。这一“旅途”中,徐泽牵头组建“吉山青梅专业合作社”,利用自身的线上线下销售平台以及深加工体系,向社员农户以协议保障价每年收购40-50吨的青梅,保障梅农的基础种植收益。他笑言,乡亲们的笑脸,就是乡村振兴路上最美“风景线”。

2024年1月,“微笑的梅子”品牌作为萧山区4个地区特色品牌之一,入选由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省级农业品牌目录。徐泽说:“我们希望通过打造浙字号农产品特色品牌,推动进化的青梅产业复兴。”

随着梅子观光工厂项目的落地,“微笑的梅子”也将结束在外代加工的日子。据悉,该项目总投资额将超过2000万元,目前已取得建设施工许可,将建设万吨级的青梅深加工观光工厂,并逐步整合进化镇的青梅产业资源,大力提高青梅产品的商业附加值。

跨界发展 做深青梅“微笑场景

现在,徐泽的梅园已经是一个集青梅种植、产品加工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千亩现代农业产业园。

在徐泽看来,“微笑的梅子”品牌未来很大一块潜在市场,是梅子料理。“微笑的梅子”经营了8年,在300亩的吉山梅园之外,徐泽已经“孵化”出了吉山梅花节和“微笑的梅子”系列农产品,“接下来的风口,就是梅子料理了。我们也设想举办梅子料理大赛,把大家的视野拉进这一新领域。”

去年,徐泽与湘湖实验室的专家团队一起探讨青梅的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并在今年年初与实验室联合共建“青梅产业联合实验室”,研发新型青梅功能性食品。

前不久,作为进化新联会会长的徐泽又参与到进化镇组织的针对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奔竞工程”,“我总想以不同的视角和维度去调研学习,通过思维的不断碰撞,摸索乡村振兴新模式驱动高质量发展。”徐泽说。

“尽管青梅产业已经给进化乡村带来了流量,但乡村运营这件事,还远远不够。”自称“前浪”的他,希望自己是榜样,做深青梅产业的“微笑场景”,吸引更多年轻人来乡村,持续拉长梅子的产业链,把“流量”变为“留量”。

今年,杭州正全力打造“中国视谷”产业地标,视谷窗口园区就位于湘湖及其以南的萧山南部乡村。最近,徐泽又在计划,萧山的乡村能否与“中国视谷”有更深的合作,让乡村在视觉和味蕾上跳跃。比如“微笑的梅子”将与手游公司合作,打造线上线下实景融合的手游,“在梅园,如果能刷出手游顶级装备,这应该也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体验吧。”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