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2月的一个普通日子里,上海青浦区的一家公司意外揭开了一起令人震惊的财务挪用公款案件。这起案件之所以引人瞩目,不仅是因为涉案金额高达1350万,更因为这一行为竟然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未被发现。

事件的导火线是公司财务朱某因病请假,公司为保证工资正常发放,决定引入第三方来处理薪资事务。然而,在第三方准备接手前,需要朱某交出公司账目以便核对。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朱某坚决拒绝交出账目。公司代表最初以为朱某是出于对工作丢失的担忧,老板甚至出面安慰,承诺她的工作不会受到影响。但事实证明,朱某的担忧远非如此简单。

由于公司长期以来只有朱某一名财务人员,所有的账目和资金都由她一人管理。她的突然缺席,几乎让整个财务系统陷入瘫痪。在引入第三方公司并强行查看账目后,混乱的账目和巨额的资金缺口震惊了所有人。账面上无缘无故少了1000多万元,这一发现如同晴天霹雳,让公司上下一片哗然。

2024年2月10日,朱某在家人的陪同下走进青浦区派出所投案自首。面对警方的讯问,她最初表现出顽抗的态度,试图回避问题。但当民警摆出一系列的转账记录和银行流水时,朱某的心理防线终于崩溃。在铁证面前,她无法再抵赖,最终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调查显示,朱某从2012年开始就利用公司内部管理的漏洞,以红利、业务款等名义,将公款转入自己的私人账户。这些资金被她用于购买证券、期货和房产。然而,她的投资并未带来预期的回报,反而陷入了巨大的亏损。朱某的丈夫透露,她对炒股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常常深夜还在研究股市动态。

青浦区的民警表示,这起案件的特殊之处在于其持续时间之长。一般而言,类似的职务侵占案件往往只能维持一两个月,最长不超过两年。像朱某这样长达12年的侵占行为实属罕见。对此,民警向公司提出了建议:在设置财务岗位时,应实现职责分离,设立独立的会计和出纳岗位。这样做可以有效减少和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本文源自热点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