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知道传统汽车的进气格栅(又名汽车前脸、鬼脸或水箱护罩)曾经是汽车外观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们的存在首先是用于水箱、发动机、空调等部件的进气通风,同时也能防止行驶中外来物对车厢内部部件的破坏,设计好了还可以起到装饰车头前脸、彰显个性的作用。在传统汽油车品牌中,德国的宝马、奔驰的进气格栅是设计的最为成功的,百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其品牌设计的谱系标识,我个人曾经最喜欢宝马的“双肾”设计。

但是,现在全新推出的宝马新能源汽车就遇到了一件非常尴尬的事,因为新能源汽车(尤其纯电车)是电力驱动的,从实用功能上说已经基本上不需要再设一个进气格栅,或者会变成所谓可以随时关闭的主动进气格栅,这也是现在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的前脸设计与传统油车截然不同的原因,但是,宝马汽车百多年来已经把“双肾”设计作为谱系标识了,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这种“双肾”标识就反过来成了其新能源汽车的“拖油瓶”,所以,现在我们看到宝马的新能源车前脸仍然还会有一个巨大的“双肾”造型,但是你仔细看那玩意其实就是一个纯粹的设计,不再是一个进气格栅了,不再有任何实用功能了,换句话说,宝马新能源车现在把前脸做那么大,不但从形象上看显得丑,实际上更是个累赘的废物。

但是,也看得出来,宝马的新能源车现在根本不敢把这个延续了可能超过百年的“双肾”造型完全丢掉,而让人们去接受一个全新的视觉系统,宝马汽车的这种半旧不新的设计观念也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它们没想到这个废物式的“双肾”会是把它的新能源汽车搞得不伦不类老气横秋。

尤其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现在真是雨后春笋一般一个紧接着一个产生,因为它们本来就没什么品牌历史,也没有什么品牌负担,所以无论是名称,还是外形,还是别的,都显得非常自由自在,而且市场也在不断证明,现在的消费者们更喜欢新东西,接受新东西-----这可能是宝马、奔驰这种欧洲传统汽车品牌短期内根本接受不了、适应不了,也实现不了的。

这里面的逻辑是,那些看似曾经的光荣传统,有时候会一不小心就变成你创新前进道路上的累赘,如果放不下瓶瓶罐罐,打不破条条框框,你就根本走不完最艰难的万里长征,这个道理放在新能源汽车上,至少我们看惯了比亚迪的“王朝”、赛力斯的M系列,还有蔚来、理想等品牌在创意上的层出不穷,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消费者们再不可能回去从什么“双肾”符号上去回忆宝马汽车的旧日荣光了,所以,宝马新能源汽车想在中国打开市场,惟有放弃“双肾”一途,只有勇于放弃,才能有所获得。

这对曾经称霸整个地球的德国传统汽油车来说,如果想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仍然保持市场的荣光----但说实话,以现在欧洲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来说,它们已经不可能胜任了,想想10年前默克尔的德国的“工业4.0”和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在10年后的今天的强弱赢输就一目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