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说到余杭知县刘锡彤和杭州知府陈鲁,经过威逼利诱和刑讯逼供迫使杨乃武和毕秀姑屈打成招,最终拟判两人一个“斩立决”,一个“凌迟处死”。两人是否真的性命不保呢,请继续往下看。

七、三司会审

是不是杭州知府判决之后,就可以立即行刑了呢?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否则这冤案也就没有昭雪的机会了。相信很多人在古装剧中,会看到很多诸如就地正法或者直接判决死刑的画面,就认为,古代社会的法治根本不健全,对死刑犯的行刑太简单了,说杀就杀,说砍头就砍头。

实际上,远没有那么简单。就拿杨乃武与小白菜这一死刑案件来说吧。

第一步,州、县衙门初审定罪。这一步,刘锡彤已经完成。

第二步,上报于府或直隶厅的同知或者通判,这一步也已经完成,陈鲁已经审理完毕,并拟定了判决初步建议上报省里。

第三步,省里的最高司法部门按察使司接报后,根据府的意见进行判决。如果对案情没有异议,就直接上报刑部。如果有异议,就要由省里的巡抚衙门、巡按衙门和藩台衙门再次审理,称为“三司会审”。三司会审后,基本就成了铁案了,很难再扭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步,三司会审结果由省里上报到刑部。

第五步,刑部接案后进行复审,无误后呈于皇上。

第六步,由皇帝本人做了批示,至此死刑判决才正式生效。

应当说,这个程序还是相当严格的,但是如此严格的司法程序,依然会有很多冤案发生,那就说明执行这套程序的人和相应的监督程序出了问题。

我们再回到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杭州知府陈鲁对杨乃武和小白菜的判决传到余杭,杨家陷入了极大的混乱和悲愤,一家人哭得死去活来。这个时候,杨家姐姐杨菊贞除了悲痛之外,显示出出奇的冷静。这个弟弟是她一手带大的,三十多年了,他们几乎朝夕相处,弟弟是什么样的人,她是非常清楚的,弟弟肯定是被冤枉的。

于是,她忍着悲痛,四处奔走,除了求神问卜,就是四处托人搭救。她先去找葛母沈喻氏,知道了她在县里、府里前后口供都不一致,又到爱仁堂找“钱宝生”,钱已经被关进牢里,钱母和店里的伙计都说从没有卖过砒霜。而钱宝生这个名字也是乱供出来的。杨菊贞了解到这些情况,信心大增,更加确信弟弟杨乃武是被冤枉的,她决定破釜沉舟也要把弟弟救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乃武与小白菜》剧照

杨菊贞把自己打听到的情况告诉了家人,一家人决定去省里告冤状。由于清朝的法律规定,妇女是不能出面告状的,而杨家的男丁只有杨乃武七岁的儿子杨荣绪。于是,就由杨乃武的妻弟詹善政抱着杨荣绪去省里告状,称为“抱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乃武之子杨荣绪

“抱告”诉状到了三司,陈鲁的审讯结果和判决建议也到了巡抚衙门。浙江巡抚杨昌濬,字石泉,湖南湘乡人,为人专横,刚愎自用。看完基本的案情,杨昌濬就派了一个叫郑锡滜的候补知县到余杭去密查。结果这个郑候补到了余杭之后,既不密也不查,而是被刘锡彤花天酒地地给供了起来。

刘锡彤跟郑说,此案没有任何问题。郑觉得,有刘锡彤这句话,能回去复命也就行了。于是就准备打道回府去复命,临走刘锡彤自然是孝敬了一份厚礼。郑锡滜回到杭州之后,就按照刘锡彤所说向杨昌濬汇报。杨按此将把案子交给三司进行了一次会审,基本没有什么改动,就按照陈鲁拟的罪名,准备上报刑部。刑部批文一下,就可以行刑了。

前文说过,案件到此基本就成了铁案了,想扭转很难了。但是,杨家姐姐杨菊贞再次展示了她强大的毅力。

八、两次京城告状

浙江巡抚将杨乃武的案子审理结束之后,杨乃武的“谋夫夺妇”的恶名就由各种渠道传到京师了。在京师的一些浙江籍官员听闻此事后,认为是浙江士林的奇耻大辱,都希望早正刑典,他们自然不知道这里面有着似海的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