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苏频道

杨维琼

这段时日,南京浦口区九华村村民李阿姨天不亮便起床到赭洛山茶叶专业合作社采茶。这个合作社是当地茶产业的领头雁,搭建了完整的产供销体系,去年带动400多户茶农销售茶叶约5000斤。

南临长江,北枕滁河,百里老山巍然居中,浦口区林木覆盖率全省第一,生态资源丰富独特。

除了产出促农增收的名品好茶,当地沿江产业腾笼换鸟,老山复绿物种不断增多,“零碳乡村”美了生态也富了口袋……把绿水青山扮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浦口区正在探索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两山”转化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华村连片茶园内,春茶竞发。人民网 杨维琼摄

“零碳乡村”富口袋

九华村位于苏皖交界处,前有驷马河,后有赭洛山,这里曾是市级经济薄弱村,现已是浦口区农村集体经济“十强村”培育村之一。

村里的变化始于十多年前。2010年起,浦口区生态环境局对接帮扶星甸街道九华村,生态理念由此融入到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实践。

“看到安徽宏村等地被认证为‘零碳景区’,我们也想九华村能不能打造成为‘零碳乡村’。”九华村党总支书记滕腾介绍,“‘零碳乡村’并非不排放碳,而是能在村域范围内将所有碳汇吸收消化掉。”

九华村一手从排放端管控,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一手从吸收端增效,造林添绿增加碳排放吸收量。据了解,该村可再生能源路灯和使用清洁能源采暖的农户占比均为100%,公共场所二级以上能效电器占比92.5%,低碳公共交通工具占比90.38%,村内温室气体总体持续保持零排放;村里4500余亩茶田,每亩年收益在6000元到1.2万元之间。

2023年12月,该村获得全国首张“零碳乡村”认证证书。“这说明我们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有前途也有‘钱’途。”滕腾说。

响堂栀咖啡,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人民网 杨维琼摄

老山复绿“金山”来

国内首家虎凤蝶专题博物馆坐落在浦口水墨大埝景区,在众多蝴蝶标本中,149号中华虎凤蝶前尤其热闹。

馆长邰青轩介绍,“网红”中华虎凤蝶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成虫存活时间只有14天左右,对环境要求比较高,“而在老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中华虎凤蝶的数量在逐年递增。”

据了解,作为生态宝藏的老山,物种数量已达2081种,浦口区则集聚了江苏省已发现生物物种的1/3以上。数据背后,是该区坚持筑牢生态屏障、守护绿水青山结出的硕果。2023年,当地完成森林抚育8000亩、各类造林2650亩。

过去,这里也曾“靠山吃山”,并造成宕口裸露、非法捕猎等问题,当地通过规划管控、资源利用、金融扶持等路径加以修复,将生态颜值转化为产业价值。

不负青山,赢得金山。虎凤蝶专题博物馆旁,以蝴蝶为设计灵感的“蝶梦山丘”,节假日房间供不应求;往东北方向约10公里,百米悬崖边的蜂巢酒店,外形设计灵感正来自蜂巢;响堂村打出栀子花“生态牌”,2023年旅游总收入2000多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江十里”岸线。人民网 杨维琼摄

春江十里绘“芯”景

在长约25公里的长江浦口段,一度布下数十个建设项目,涉及船舶修造、港区物流、石油制品、交通设施等多个行业。但,生态环境问题随之而来。

2016年1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指引下,浦口区当年启动滨江岸线的企业搬迁和复绿行动,当地长江岸线的面貌焕然一新,水环境治理成果愈加彰显。

去年,浦口持续深化长江、滁河“十年禁渔”,实施267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及“回头看”,打造22条幸福河湖,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保持100%,地表水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

如今,曾经的沿江生产基地已变身工业遗址公园、生态保护普法主题公园。当地周营村的李秀老人见证了“十里造船带”变成“春江十里景观带”,“我经常带着小孙子来散步,还会和他们说说以前的故事。”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调谋划产业定位,浦口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攀高逐绿,集成电路产业是重点产业之一。2016年至今,该区构筑起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的集成电路产业链,集聚上下游企业近300家,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从2016年2300万元跃升至 2023年229.64亿元,规模保持南京市第一。

锚定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浦口区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着力提升河湖长、林长履职质效,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