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拉上窗帘

飞机是人类工业的“皇冠产品”,能制造飞机非常了不起。现代化客机价格高昂,能买得起也很了不起。因此有一些人有意或无意地利用这个特点,抛出订单,吸引眼球,起到了较好的广告效应。等历史的车轮滚过之后,人们总是能发现不少“买飞机骗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天马航空A380 网络图片

空客A380是迄今为止人类最大的客机,盯上它的人非常多。历史上想靠A380出名的航空公司也很多,甚至有3家成功地与空客公司签订了采购协议,它们分别是日本天马航空、印度翠鸟航空和香港航空——但它们最终都未购买,成为了“骗局”。

翠鸟航空当时是印度第二大航空公司,说要买5架A380。但实际上它根本没有钱,它靠不断贷款支撑飞机引进与运营,从来都没有盈利过。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支撑到2012年倒闭,但它确实靠A380订单吸引了大量关注,甚至一些投资。

香港航空的口气更大,说要买10架A380,这10架A380不知是“意向订单”还是“确认订单”,总之最后没有买,空客公司也未认真对待。倒是天马航空的6架A380订单空客很认真,甚至生产了2架。但天马也根本没有钱,它后来被全日空收购了。

空客和波音是老手,其实很少上当受骗。它俩的飞机不愁卖,用户不付钱就不安排生产,无钱接收不付尾款就转卖给下个用户。历史上无钱接收飞机的情况很常见,比如海航的A350无钱接收,基本上都被泰国航空拿走了——但这种情况不算骗,毕竟已经交了订金,只能说时运不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时运不济而已 摄:拉上窗帘

飞机买卖是大宗交易,门道很多。飞机订单一般分为“意向订单”和“确认订单”。意向订单就是只有意向未决定购买,供吹牛使用,你说100架也可以,10000架也可以,有人相信就行。确认订单得掏订金,波音空客一般收1~5%,小公司一般收10%~30%,违约不退。但也有厂商为了面子,不但不收订金,还提供贷款,赔钱赚吆喝嘛……

俄罗斯的飞机不好卖,为打开国际市场费尽了心思。2014年曾经有一家河南公司说要买200架SSJ-100,把俄国人高兴的够呛。双方你来我往茅台喝了好几箱,还说要在郑州航空港建设一个苏霍伊制造中心,投资N百亿!生产出来的飞机卖给他她它她他等好多好多的国内航空公司……

后来自然没有下文,SSJ-100质量不太好,把墨西哥人坑得很惨。这款俄罗斯的“国之重器”后来卖不掉,只能摊派给各家航空公司使用。它家的伊尔-86/96也是如此,号称有1000多架订单,每家国营公司都会使用几百架,但实际最后只生产了106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SSJ-100销量不佳 网络图片

不仅大飞机有骗局,小飞机和公务机也有骗局;甚至在退役飞机和备件交易中,也经常能够见到骗局,就像有人打电话给肯德基,要说买2000份全家桶那样。这使得我国通用航空市场从业人员的警惕性很高,订金一般要付至少40%才肯发货,通航圈中经常有人公布微信头像,说此人是骗子,货款至今不付,云云。

骗子可能并不是很多,主要是飞机生产周期很长,三年河东三年河西,轮到接收时王汝聪变成王金豆,财富灰飞烟灭了而已。比如说我国曾有老板与英国一家公司签订协议,说要买人家10架通用型飞机。但现在八年过去了,这款飞机还是没有看到一根毛毛。

公务机领域也是如此。2014年上海一位商界大佬豪情万丈,说要买ARJ21公务机。为此厂商撅着屁股忙活了好几年,媒体也宣传的红红火火。但2019年这位仁兄以“非法集资”罪名入狱,首架国产公务机订单也因此被认为是一桩“买飞机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