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连续两个交易日大涨创年内新高后回调了,北向资金连续两个交易日净流入(224.49亿、108.93亿后开始净流出了(86.17亿)。沪、深跌0.26%、0.90%,创业、科创跌1.55%、1.12%,成交10358亿(沪4738亿、深5568亿)。仍有4220只股票待收复年内失地。

有多少人在这样的上涨中赚到了钱呢?又有多少人在这样的回调中吐掉了前两天赚的呢?没有办法去统计这个数据。只是,我在上两个交易日中的提示说,不要听V们,也不要听媒体舆论们呼吁着牛市来了,就头脑一热往里冲,要有自己的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向资金流入流出柱状图

其实我是反对当下就是牛市来了的判断的,我也说过“永远不要相信A股会诞生全面上涨的牛市。如果非要有的话,那也是指数牛市,也是结构性牛市。”的话,对券商上涨也给过“对于券商这个渣男,我们希望他就本本分分的去做个渣男,…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千万不要再祸害良家妇女。”的预测,对房地产也有过“不应对房地产板块行情持续性抱有太高的期望值。”的评价。

本想着,怎么也不能如此快地应验,可是只有1-2个交易日,这么快就下来了。证券跌了1.75%,跌幅榜排名第9,房地产跌了1.85%,跌幅榜排名第6。

那些闭着眼睛,张着嘴大喊着牛来了的人,听听就好!作为没有资金优势,没有信息优势的普通散户,应该对当下的市场有个清醒的认知:现在谈牛来了,还为时尚早,太早!回想2008年6124点,实际上是从2005年才开始准备的,2015年的5178点,是从2013年开始准备的。期间,经历了太多的波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概念板指表现云图

牛来了,是结果,是结论,产生结果或结论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人真正想过这个问题?假如您是看到了上涨而产生牛来了这样的结论,那么当下跌的时候您又会产生牛去了的结论。牛来牛去,倏忽之间立场就因涨跌而转变。这就是典型的涨了看涨跌了看跌的套路,用已经形成的结果去推导出已经形成的结果,本身就是逻辑谬误。

牛来了,如果是因为看到指数创出了年内新高才产生的结论。那么我们不妨将图形变小一点,将周期放大一些,再看看3100点的位置,很高吗?也就是3000点加上100点而已。而这样的上涨不就是在较低的位置而又下探空间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产生的么?这就是正常的大周期底部区间正常的波动而已。所以,那些喊着“牛来了”的,是夸大市场行为的说辞,只是一种博眼球儿的“技术”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业板指近期K线图

牛来了,如果是因为连续两个交易日的爆量而产生的结论。那有没有仔细看过,量到底爆没爆?长周期看量能还是不足的,与A股5300+只上市公司,近80万亿的市值相比,万亿成交就叫爆量了?当然,如果从短期看,量是爆出来了,但“放量见顶底”的说法没有忘记吧?或者说,如果量能上台阶了,也必然会有确认的过程。确认是否有效,有效则牛,无效则不牛,那从这点上看说牛来了是不是也有点早呢?

所以,很多条件综合在一起,我们只能说是市场行情变好了,操作比以前容易了,赚钱不那么费劲了,但要说是牛来了,还为时尚早。当然,任谁都希望是牛来了。其实在目前的位置,甚至再上去一点,喊牛来了都没有错误,原因就在于现在的位置确实很低,不高,指数大周期向上几乎是确定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沪深300近五个交易日动向

牛市,最基础的特征,就是资金不断的买入而产生指数、板块、个股长周期的上涨,只有1个月、2个月的牛市那是水牛。那么A股目前具备资金持续流入的条件吗?答案是肯定的,已经具备。只是,这个牛还出有出生而已,刚刚怀上而已,刚怀上就想让人看到牛来了,那是做过CT了吗?还没出生,就想着牛要跑起来了,想法多么可笑。

牛啊,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个漫长的等待。所以,先把这想法收起来,高抛低吸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常规操作。就这儿,过节了,给大家浇盆冷水,清醒一下,耐心等待,节后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