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宝珠‍‍‍‍‍‍‍‍

从2015年《大圣归来》到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再到2020年的《姜子牙》,这些院线动画电影在取得不错票房表现的同时,也给动画行业在制作流程、职务划分上带来新的启发。

而票房表现最好的动画院线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总参与人数高达1600人,制作人员更是由遍布全国的20余个动画团队共同组成,如此规模的投入体现了产业的协同效应,也铸就了影片的成功。

反观动画番剧市场,即使有了像《斗罗大陆》《完美世界》等多部动画年番作品,但当骨朵与十几位动画从业者、动画番剧制作公司的负责人一起讨论动画工业化这一话题时,他们也直接指出了当前国产动画番剧制作公司制作流程、水平的参差不齐,以及对AI冲击下即将爆发的下一次工业化的期待与担忧。

十年飞速发展,动画番剧的行业地位日渐攀升,隐患也同时留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动画番剧工业化何时算起?

电脑绘制动画、软件技术制作动画、CG制作动画作为海外引进的舶来品,已经在当下的国产动画番剧制作中被广泛应用了。目前只有极少数作品像《雾山五行》一样选择纯手绘的制作方式,其他95%以上的动画番剧基本上都是依靠电脑制作的。

对于动画番剧的制作公司来说,动画制作技术起源于海外,一些动画从业者、动画公司负责人在与骨朵探讨动画工业化从何说起时,都会强调海外的动画工业化。

小墨水(北京)动画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薛冰是2008年入行的,他告诉骨朵,动画工业化这一概念应该包括动画制作的标准化、流程化、可协同作战等工作方式。而从动画流程的角度来看,动画制作流程需要具备系统化、可控性、可持续性的工作逻辑。

纵观整个动画行业,海外影视作品工业化生产方式已经近百年,而国内许多动画制作公司也都有影视公司基因,且许多动画公司在创立之初都在沿用海外的创作、制作、开发、生产方法。“从哪一年开始国内走向工业化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国内动画行业的工业化进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薛冰认为,国内动画行业真正开始走向相对成熟的工业化,大概从2013-2015年开始。

在他看来,2013-2015年之前,国内动画行业主要还是以传统的手绘动画为主,所以制作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而在2015年之后国内出现了许多优秀动画制作公司,动画行业开始逐渐向数字化、工业化方向转型。这些公司采用了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工业化生产模式,大大提高了动画制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降低了制作成本。

若森数字制作总监翁世华也告诉骨朵,国产动画走向工业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开始年份。但他认为,动画工业化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的电影制作时期。一是在电影技术刚刚兴起时,人们就开始探索如何将动画与电影结合,使其更加生动和有趣;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动画制作逐渐变得更加规范和高效,这可以说是动画工业化的初步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例来说,美国导演麦克·赛纳特在1912年建立了好莱坞制片厂制度,这可以被视为动画电影工业化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他把电影生产工业化的概念引入到动画创作中,使得动画制作更加标准化和规模化。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动画行业逐渐实现了从手绘到数字化的转变,制作流程也变得更加高效和精细。虽然没有一个确切的年份可以标志动画工业化的开始,但动画工业化正随着动画技术和动画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渐入佳境。”

杭州黑岩科技CEO倪臻杰也认为,动画工业化是一个很大的议题,如果要从海外的黑白电影时代说起,确实经历了太多次工业化。“皮克斯在1995年上映的《玩具总动员》应该算是动画工业化全球化的标志性事件。”他告诉骨朵,《玩具总动员》是第一部完全使用计算机生成的动画电影,可以说这部影片开启了3D动画的新时代。

在此之后,动画工业化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比如2012年的动画电影《无敌破坏王》是首部全面采用PBR技术的动画;2013年着重自然物理特性模拟的《冰雪奇缘》,让动画作品在逼真的基础上更具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

倪臻杰认为,这些作品各自在动画电影的制作技术上建立了新的工业化标准,推动了整个行业向更高质量的视觉表现和艺术表达进步。

但是反观这两年国内的动画番剧市场,确实如同薛冰所言,并不活跃。他认为国产番剧的制作水平,是在2015年国产动画院线电影爆发之后才出现显著提高的。据骨朵统计,这一年共有44部院线动画电影上映,其中有两部票房破亿,分别是9.54亿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与2.94亿的《熊出没之雪岭熊风》。

薛冰告诉骨朵,动画院线电影市场的良好态势推动了动画制作流程的规范化与专业化,许多视频平台在2015年左右也开始入局动画市场、布局动画内容,这也对动画行业工业化带来了有利影响。

总体而言,国产动画制作受到海外引进技术、市场环境等影响,并没有严格意义上正式进入工业化进程的年份。但通过对话大量的从业者与调查,骨朵发现,2015年可以说是国产动画工业化进程的重要转折点,2014年之前,应当算作国产动画工业化的萌芽期。

动画工业化这十年,有何突破?

实际上,从2016年开始,陆续有许多游戏动画作品出现在市场上,而在此前成人向动画番剧作品只有《秦时明月》系列与《画江湖》系列两部原创,以及2015年上线的由漫画改编同名动画番剧《狐妖小红娘》和原创动画《凸变英雄》。

到了2016年,《一雪》《从前有座灵剑山》《镇魂街》《灵契》第一季等十余部动画作品接连上线,加之《秦时明月》《画江湖》等IP改编影视剧的成功以及各视频平台的纷纷入局,动画番剧数量在2017年迎来大爆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骨朵2018年发布的《2018年动画白皮书》显示,2017年累计上线71部成人向动画番剧,与2016年的42部相比有明显提升,而到了2018年更是有75部动画番剧上线。

作品数量的提升,一方面是市场需求的增长,观众对于动画的喜爱推动了平台的关注度;另一方面是动画工业化水平的提升使动画制作变得更加高效,从而提升了动画作品制作能力。

而到了2018年,视频平台入局的决心更盛、力度更强。根据骨朵白皮书显示,2018年腾讯视频新增动画番剧32部、独播作品共17部,B站更是在2018年上线了43部动画番剧,其中12部为独播作品。而优酷、爱奇艺在当年也上线了大量动画番剧,前者上线的41部作品中有9部独播作品;后者更是上线了52部动画番剧,其中11部为独播作品。

从2018年的作品数量来看,动画番剧的产能在这一年实现了三倍的增长,这正是动画工业化的体现。上海某动画公司负责人郝哩哩(化名)告诉骨朵,2008年刚刚入行的时候,一是动画制作周期较长,二是动画人才较少,三是动画市场体量较小,他根本不敢想有几十部动画作品能在一年内上线。

“2018年整个行业都处于兴奋的状态,毕竟在这一年出现许多上亿播放量的动画番剧。”正如郝哩哩所言,骨朵统计2018年动画番剧播放量排名时发现,累计播放量上亿的作品达37部。

但动画工业化在带来成倍动画番剧作品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新的问题。“过度强调工业化流程可能会抑制一些独特创意的发挥,从而出现一些因追求效率而产生的同质化现象。”薛冰告诉骨朵,过度依赖技术会导致动画作品缺乏创意和个性,所以需要在工业化和创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制作出优秀的动画作品。

薛冰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整个2020年到2022年,国产动画番剧数量、产量逐年攀升,但很快也陷入了画面、题材、内容同质化的困境。

直到2023年,各平台与动画公司都开始意识到问题。“从去年开始有许多新题材、新类型的动画作品出现,经过几年的合作、观察,各平台也开始对一些有原创能力的动画制作公司加大了投入,试图孵化一批新的原创动画。”郝哩哩告诉骨朵,从当下看,国产动画番剧制作公司要想作出具有特点、区别于市场大部分作品的优质内容,就必须要付出更高昂的制作成本。

但这也间接地提高了动画番剧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和进步。“虽然当前国产动画番剧在工业化进程下呈现出了诸多问题,但一定是利大于弊的。”

国产动画制作公司的工业化,

仍存在差距

在和动画番剧从业者们探讨国产动画工业化这一议题时,很多动画公司的负责人表示,目前国产动画确实进入了工业化阶段,但由于每家动画公司的基因、定位不同,所以从整体来看,尚未完全地实现工业化。

“每家动画公司的制作流程、软件插件开发上还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我认为当下动画产业还没完成工业化,或者说就目前而言,还有许多动画公司并没能达到行业内标准或是流程共通。”2000年就进入动画行业的李育成(化名)告诉骨朵,目前许多动画制作公司只是单独模块越来越成熟化,和国际化的动画标准流程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一方面是国内许多动画制作公司正在使用的软件基本是海外软件,另一方面是国内目前的动画制作公司有许多都是动画特效公司、游戏CG公司转型而来。“每家公司过往经历不同,导致了各自的制作流程存在一定的差异。”

苏州某动画公司的动画创意总监鱿鱼虽然赞同许多动画制作公司并没有完全进入工业化的观点,但他认为除了制作技术、制作流程的问题之外,国产动画人才缺失也是主要原因。

“2020年之前动画公司面临的是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但是从2024年开始,动画公司缺乏的则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人才。”作为从海外留学归来的高级动画师,他认为皮克斯这些大厂牌之所以能够源源不断地向市场输送作品,一是标准化的制作流程加持,二是这些头部厂牌也有自己的人才培养计划。

“我们应该看到的不只是表面上的技术、流程、工业化这些能够跨越的鸿沟,还有深层问题的解决办法,比如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完善制作流程、加强人才培养。”

鱿鱼相信,虽然目前国产动画在工业化进程上还有明显的不足,但通过平台、动画制作公司们的共同努力,国产动画一定能够逐步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