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封建统治中,社会阶层的分化直接致使人的身位有了尊卑分别,高层贵族官员惜命如珍,底层平农生命贱如草芥。清朝末年,官场腐败无能,内部纷乱相争,加之皇权的空前强大,其弊端也是专横独断更盛,冤假错案频出。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有位堂堂一品朝廷重臣竟被当街斩首示众,这甚至在冤案独占鳌头的清末也属少见。更令人唏嘘不已的是,所有人觉得其罪不至死,甚至直到他死前还对儿子说:你回去打包行李,我肯定不会死。就这样,曾经手握重权的他也终陨落在历史的长河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柏葰官途晋升

巴鲁特·柏葰,蒙古正蓝旗人,在道光六年期间高中进士,后来被选举为庶吉士。庶吉士虽然只是刚刚及第进士后的官位,但不属于庞大的翰林院,通白来讲就是隶属于帝王将相的秘书部。在这样的职位中自然会亲近各类王子皇公,多承蒙优待也致使他仕途平稳晋升。

三年的翰林院实习后进入翰林院编修,自此以后,才算真正地踏入政坛。柏葰为政清廉,办事认真果断,公正严明,十分受到道光皇帝的器重。道光二十六年,柏葰在负责江南乡试中发现,江南地区长期的负重徭役,百姓劳苦,更有甚的地主豪绅地位凌驾于当地官吏。

乡试之后,柏葰又奉旨盘查山东藩库,一查到底。将结党营私,腐败贪图的官吏、亲王尽数上奏。这样的功绩更加独得道光厚爱。道光三十年,他在一年之内连续五次高迁,直至文渊阁大学士。一人之身身兼数职,这并非徒有虚表,其职位都属实职,均有实际调理之权。

正是在这种光辉璀璨的官途中,逐渐引来了更多人的侧目而视。柏葰依旧为官直率,不因他人而屈,勇于谏言上奏。也就是这样的秉性,为他最后的悲剧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柏葰直坦行为

道光驾崩,咸丰即位。咸丰五年的时,柏葰被任命为热河都统,这就直接表明对他的信任,因为在清朝年间,热河是仅次于北京的另外一个政治中心,甚至有“塞外京都”之称。

清代共有七个皇帝在热河驻跸,早在1723年,清政府就设置了热河厅。由此开始,热河成为国家行政机关并且地位逐步递增。咸丰皇帝将热河的兵权予以柏葰,实则是对他的信任不菲,极高的重用。也是没负了道光的万般嘱托,“柏葰,志虑忠纯”这样的话。

柏葰在热河上任后,对于当地的经济,文化,国库亏盈,官吏政绩等均加以调查,合折上奏。他这种极强的能力将热河几乎所有的重点腐化尽数搬上了台面。

柏葰在上奏奏章中直接表明了,在他的统辖范围内,军官士卒懒散怠慢,昏乏不堪。其次官吏管辖无道无方,官场混乱不堪。再者经济膨胀,官者带头印钞,大肆圈钱,引得百姓罢市。国库本就不盈,又逢贪官污吏霸占贪腐国有资产,侵吞商款。

这一上奏使得咸丰龙颜大怒,敕令对热河地区严肃查办,严令整顿。督办当地百官,将众多违例官员问斩。此案的督办,则显示了柏葰的廉洁勤政,但也为他的仕途埋下了诸多隐患。

柏葰在此事后将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中,无形的折损了大批官僚利益,仇恨由此拉开。可柏葰只想直言进谏,忠诚上奏,无视他人目光。也算是因承蒙了两代皇恩的厚爱,以此效忠,为满清操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柏葰被构陷

柏葰直言的性格秉性虽得皇帝喜好,但与朝中大臣之间有些不睦,即使已经拜为文渊阁大学士,却依旧是风行雷利,我行我素的性格。这令他在本就树敌颇多的局面中多有不利,朝中重臣也都在等待嘲笑他陷落的那天。

贵为文渊阁大学士后,柏葰被授为顺天乡试的主考官。主考官是各类官员喜于奔向的。因为在清代,官员充当官员可以获得一笔不菲的收入,叫做“程仪”。包括地方上的上补,承担一次主考的职责,其俸禄也是极为可观的。

考试及放榜当天都是比较顺利的,柏葰也受邀去赴庆功宴,处理完诸多事务后,本可以皆大欢喜打道回府,但在放榜后的二十多天后,御史言官孟传金的奏章将柏葰猛地推入悬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