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昨夜微风吹过小楼,月光下,南唐后主李煜心中不禁涌起对故国的思念。他后悔自己生在皇室之中,认为如果能生在普通百姓家庭,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气质,便能过上轻松自在的生活。

但是,如果他的爷爷李昪在九泉之下知晓了这种想法,一定会对他大加斥责,认为他是何等不孝顺的后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想起曾经,李昪从一个孤儿逐渐成长为南唐国的缔造者,他心中的坎坷和辛酸或许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当他成功之时,递出那杯毒酒给义父之子时,其中的辛酸和无奈也只有他自己最能体会!

李昪始料未及,当他递上毒酒时,对方却突然开口说了一句话,这句话让李昪感到十分措手不及……

父母双亡,寄人篱下

乱世之中,李昪孤苦无依,四处漂泊。一次战事中,被唐将杨行密所俘。

李昪当时还是个幼童,杨行密怜其孤苦,便决定抚养他。可杨家子弟都是纨绔子弟,对李昪来历不明,便欺凌排挤。

杨行密征战频繁,担心李昪留在家中不妥,便嘱咐属下徐温照料他。徐温接受上司嘱托,将李昪收养,并改名徐知诰。

但徐家已有两个儿子,老大徐知训比李昪年长,老二徐知询稍小。这两兄弟不是纨绔子弟,整日斗鸡走狗,沉湎酒色,自私狭隘。

他们原本独霸一方,现李昪突然来到,想要篡夺他们的地位,两兄弟怎能忍受?于是他们不断刁难李昪,企图逼他离开徐家。

然而,李昪却是一个性情刚毅、隐忍有度的人。面对两兄弟的刁难,他表现出了惊人的宽容与善意,从不生气,反而对他们尊敬有加,处处谦让。

这种表现都深深地触动了养父徐温的心。虽然表面上他对李昪赞赏备至,但毕竟血脉相连,关键时刻,他还是偏袒自己的亲生儿子。

有一天,徐温与李昪外出,当时心情特别烦躁。李昪犯了个小错,他竟然怒不可遏,最后竟驱逐了他离开徐家。

对于普通人来说,受到这样的羞辱,恐怕会立刻离开徐家,但李昪从小就明白“屋檐下低头”的道理,因此他竟然选择自己回到了府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温质问他为何敢回来,李昪却跪在他面前,坦然道:“儿子怎能丢下父亲而去?”

这番言语让徐温刮目相看,从此对待他如同亲生儿子般。

忍辱负重,崭露头角

李昪的回归是明智的。自从他回到徐府后,徐温对他格外疼爱,不仅在生活起居和饮食上与两个亲生儿子一视同仁,还让他和两个儿子一起接受私塾教育,这让李昪感到异常受宠。

岁月匆匆,转瞬间李昪从一个历经磨难的少年变成了一个身材高大、才华横溢的有为青年。在徐温的引导下,李昪进入政界,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养父的帮助,很快就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然而,随着李昪在朝中的声望日益提升,徐温对他的嫉妒也日渐显露。虽然表面上对李昪赞扬有加,但在一些具体的人事安排上,徐温仍然偏袒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

与此同时,李昪的才华也激起了哥哥徐知训的嫉妒,他甚至想要除掉李昪以解心头之恨。有一次,徐知训偶然听到父母的对话,母亲质问为何两个亲生儿子不如养子,这让他怒火中烧,于是决定加快谋杀计划的实施。

就像历史上汉高祖刘邦赴鸿门宴时得到项羽的相救一样,一千多年后,一场新的鸿门宴即将向李昪发出邀请。

然而,不同于刘邦的处境,李昪并没有一个"项梁"能与他相助,宴会上萧飒的气氛让他心生不安。

他知道自己实力薄弱,只能低头忍受。尽管没有看到"项梁"的出现,但当徐知训命手下刁彦能斟上事先准备好的毒酒时,刁彦能因为对李昪的仰慕,暗中提醒他不要喝酒。

李昪立刻明白,以上厕所为由避开了毒酒。此后,他更加小心谨慎。

正如俗语所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徐知训倚仗父亲的权势在朝中肆无忌惮。有一天,他强行霸占了大将军朱瑾的新妾,引起朱瑾的愤怒,朱瑾亲自前往徐知训府上,一怒之下,将他斩为两段。

李昪得知徐知训的死讯,心中窃喜,认为机会来了!起初,他被调往富庶的升州,以团结同僚,努力进取,升州治理有声有色。

然而,这并没有得到徐温的认可,反而引起了他的忌惮。不久后,李昪被调往贫瘠的润州。但他上任后,再次展现出出色的管理才能,减轻赋税,与民休息,使润州逐渐繁荣。

得知徐知训被朱瑾杀害后,李昪迅速集结军队,以替兄报仇为名,向朱瑾的驻地广陵进发。

羽翼渐丰,秋后算账

李昪亲自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进攻广陵,朱瑾见势不妙,选择引刀自尽。徐温见李昪为亲生儿子报了大仇,对他充满感激,从此不再怀有忌惮之心,也不再排挤他。

很快,徐温任命李昪担任“广陵辅政”的职务,实质上是将大儿子徐知训的权力全部转交给了李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广陵的任职期间,李昪彻底改变了徐知训慵懒怠惰的作风,他倡导节俭,鼓励农桑,使国库逐渐充盈,百姓生活富足,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此外,对于杨行密的儿子吴王杨隆演,李昪也是百般恭维,同时以谦卑的态度对待同僚下属,积累了广泛的人脉。

与“不肖子孙”李煜相比,李昪绝非只会悲秋伤月的弱懦文人。他深刻记得自己遭受的冷遇、屈辱、陷害和仇恨,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逐一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