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3月19日,在上海华山路丁家花园(华东局疗养所)内,护士敲开了302房间的门。这天阳光灿烂,屋外鲜花盛开。在医生的叮嘱下,李克农将军可以出外活动。往常日子里,在锻炼回来后,李克农喜欢小饮一杯。然后,他便倚靠在藤椅上闭眼休息。可这一天,李克农却没有碰酒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护士关心道:“李将军,这是药酒,喝一点有好处”。李克农点了点头,可等护士走后,他一把摔烂酒杯。望着窗外,他面色悲痛地呢喃道:“这酒喝了没意思了。”李克农为何这般悲痛?这一切都要从陈赓大将离世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突发心梗,放下工作

1961年2月,陈赓大将来到了上海疗养。除了忙于军务,陈赓还管着军事人才的培养。勤奋的他总是忙碌到深夜。缺乏睡眠,缺少休息,这让陈赓的身体出现了问题。4年前,他便时常出现心绞痛。起初,陈赓没有在意。从战争年代走来,他什么苦楚没经历过。一点小疼痛,他乐观地视为这是战斗的冲锋号。

谁知,陈赓的病情却愈发严重了。渐渐地,他的下腹部涨感剧烈。在左侧一阵痉挛过后,胸口出现锐利的刺痛感。陈赓不愿打扰别人,深夜里他独自苦撑。疼到极点的时候,他把胸口死死抵住桌角,用压迫感来麻痹自己。1957年12月19日,在从苏联访问回来后,陈赓的病情发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大家送往医院后,陈赓被诊断出急性心肌梗塞。因为拖延,他的心肌梗塞蔓延开来,病情比预想的还要糟糕。得知情况,毛主席、周总理都打来了电话。许多老战友、老部下也关心着陈赓的身体。就这样,陈赓放下了手头的工作,他也进入了疗养所。可奋斗了一辈子,陈赓哪里能停下来。在他的要求下,上级任命陈赓担任了国防科学委员会副主任。

1960年2月,陈赓又携夫人巡视南方。在南京、无锡、镇江一带,他考察军容军纪,撰写国防驻防计划。这些内容都成为了军委的参考资料。6月,陈赓又来到上海,并调研岛防工作。虽然是带病之躯,陈赓依旧想要多做点事情。他撰写了战争回忆录,关心军事人才培养,多次向军委提出建设性意见。身为国防部副部长、副总参谋长,陈赓殚精竭虑,时刻战斗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丁家花园,故友重逢

为了治疗心肌梗塞,上级为陈赓大将专门配备了医生团队。可他并不听劝,总会偷偷工作。1961年元旦,周总理打来电话:“陈赓同志,你一定要养好身体,毛主席和中央都很关切。党和人民都很需要你。”听了这话,陈赓才被迫搬入疗养院。1962年2月,陈赓夫妇来到了上海华山路的丁家花园。

一进来,陈赓就碰到了粟裕大将。陈赓住在202房,在隔壁的203房里,粟裕大将正在康养。故人相见,分外高兴。陈赓拄着拐杖(腿部中弹的后遗症),他脸上露出笑容。粟裕起身与他握手,两人一起坐在床上。对于陈赓的身体,粟裕颇为关切:“你一定要多听医生的话,不能再勉强工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赓乐呵呵地回答:“粟裕老弟啊,别人能说我,你可不行。”在这个朴素的疗养院里,因为有了两位大将,氛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到了下午,陈赓夫人傅涯又传来一个好消息:“陈赓!你熟人真多!有个老伙计也住进来了,立刻就囔囔着要见你!”话音刚落,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走了进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见来人,陈赓激动地说:“是你啊李克农,怎么我去哪里,你都要跟着?”。特工之王李克农将军憨笑地回答:“我不是讲义气嘛!听说你陈赓病了!我不生个病来陪你一下,显得我李克农不讲义气啊!”革命时代时,李克农便是陈赓的下级。在上海工作时,李克农营救过陈赓,二人乃是生死之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军离去,谁人不悲

过了一会儿,李克农从楼上取来一个东西,他神秘兮兮地打开来。突然间,粟裕、陈赓都凑了上来。原来,这是一瓶李克农私藏的药酒。粟裕打趣道:“好你个李克农,果然是特工之王,连酒你都能弄到。”陈赓接着说:“这是专门欢迎我的吧,那我得尝尝。”就这样,三位老战友喝半瓶,弄得满屋子酒气。直到护士前来阻止,他们才停下来。因为李克农身体恢复得快,他可以每天小饮一杯。

除了和疗养院的老战友们叙旧,陈赓也向毛主席寄去信件。他过不惯天天被人伺候的日子,希望能尽早恢复工作。当然这一次还是被毛主席拒绝了,毛主席在回信中写道:“陈赓同志!你现在的第一要务就是养好身体!你在信中的问候我已收到,许久没和你说话,我也怀念,等你身体康复我请你和傅涯吃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级不许工作,那就自己找事干。1961年3月7日,陈赓开始撰写《作战经验总结》。即便在疗养期间,他也不想浪费时间。于是,他拿着笔每天写一点。包括《序言》、《作战准备》、《进攻》、《防御》、《追击》、《转移》等6篇章。可天妒英才,3月16日早上八点,陈赓突感不适。被送去抢救后,他还是离开了大家,年仅58岁。

得知陈赓离世,粟裕大将泪如雨下。他一遍遍望着202房间,找寻着熟悉的身影。在遗像前,粟裕哭红了双眼。他实在不敢相信,几天前还和自己谈笑的好友,竟然这么快就走了。见惯了生死的李克农也愣在原地,他奔走在疗养院里,嘴里大骂着:“谁和老子开这种玩笑。”直到傅涯同志打来哀电,他才相信。那天,他没有喝药酒。没了好友陈赓,这酒再也没有意思了。人已走,酒徒留,故人不在,要酒杯何用?李克农越想越悲痛,他狠狠砸烂了杯子,掩面哭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另一方面,正在广州视察的周总理突然收到噩耗。他眼泪夺眶而出,吩咐秘书道:“我知道了!陈赓同志的追悼会一定要等我回去再召开,我要亲自主持他的追悼会!”当天周总理做了一个决定:“广州之行剩余事项暂时放一边,我要先回北京送陈赓最后一程!”在周总理一生中,他从来没有为别的事情放下工作,这是唯一的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菊香书屋里,毛主席早已悲痛地拿不起笔了。因为身体原因,他无法去往上海追悼,便委托汪东兴去。陈赓是人民的好将军,纵然他离开了,后辈们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