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胡琏因病在台湾去世。

据他儿子所说,他死前曾画过一张地图,而且终其晚年,都不敢提起粟裕的名字。

那胡琏对粟裕的这份“恐惧”到底来自哪里?他临终手绘的那份地图,又有何深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国有功,误入歧途

在讨论胡琏与粟裕的“纠葛”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胡琏这个人。

在国民党一众将领中,他虽不算出名,但是能力和功劳其实都不差。

先说能力,他凭本事考进了黄埔军校第4期,在校也曾跟林彪、张灵甫等人一争高低,军事素养和能力上自然差不到哪去。

毕业之后胡琏又加入了第十一师,之后又在陈诚的第十八军任营长、团长,是“土木系”的骨干。

再说功劳,1943年日军逼近石牌要塞的时候,他率领挡在了重庆城前。

当蒋介石和陈诚等着问胡琏守不守得住的时候,胡琏表示,“不成功,便成仁。”

此战之惨烈程度,在抗战时期各大战役中都能排得上,双方先是枪炮角逐,距离近了又变成白白刃战。

最终第十一师歼灭日寇一千余人,使敌军未能占领石牌要塞,保证了鄂西会战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役之后胡琏荣获青天白日勋章,升任第十八军副军长。

这也成为了胡琏的成名之战,蒋介石不仅将他提拔为副军长,还走到哪都是“琏真乃我虎将”!

只可惜,功劳再大也没用,抗战胜利后,他甘为老蒋鹰犬,屡屡冲我军挥起屠刀。

将个人义气放在国家大义之前,为一己之利置万千同胞不顾,这就是胡琏最好的写照,而他也从抗日名将沦为反革命分子。

这固然令人扼腕,却不值得惊奇。

在1931~1934年间,胡琏跟着陈诚对我军进行了多次围剿,抗战刚结束时,他也在蒋介石的暗示下多次向我军挑起争端。

至于内战期间,胡琏更是彻底沦为了杀戮机器,仗着自己有全美械装备,便肆意猖狂。

殊不知,胡琏的一举一动都在将他推往人民的对立面,而民心是能胜过坚船利炮的,就更不用说我军之中骁勇之将不计其数了。

最终,胡琏一路败走,一直逃到了广东潮汕地区,我军紧追不舍,他再度逃往金门。

蒋介石任命他为“金门”总司令,他也觉得蒋介石的痴人说梦近在眼前。

孰不知,这不过是蒋介石为了安定人心所许下的“空头支票”罢了,直至1977年6月22 日,胡琏因患心脏病在台北逝世。

一代名将落得如此下场,虽是自作自受,但也着实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