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24日,国家蚕桑体系郑州工作站、河南省蚕科院柞蚕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杨新峰,副研究员崔胜等专家组一行四人莅临鲁山县指导春季蚕业生产。专家组一行深入下汤、四棵树、瓦屋等柞蚕绿色高质高效养殖园区,对春蚕生长状况以及移蚕、运蚕、撒蚕等操作流程进行了全方位了解,对蚕农遇到的“疑难杂症”,进行“把脉定向”,现场手把手传授蚕病虫害防治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春蚕整体长势较好,蚕坡上金灿灿的,一片喜人,今年天气较为稳定,比较适合蚕宝宝的生长,但是近几天早上巡坡时发现栎叶上一有露水,柞树下就有落蚕,部分蚕出现吐口水、拉稀,蚕体变色等问题,看的我是心里难受的很。今天经过专家们的技术指导,找到了防治方法,让我放心多了,对今年的收成更有底了。”下汤园区蚕农刘铁良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刚才对各个蚕坡实地察看,鲁山县域内春蚕养殖情况整体较好,现今春蚕已进入三眠场。针对蚕农关心的“落地蚕”问题,经过对南阳、鲁山调查发现,近期无人机大面积撒播农药比较多,加之阴天多云,农药在空气中不易挥发并随风飘荡,通过近几天天气预报可以看出,昼夜温度相差十多度。造成晨露水混合着空气中农药附着在栎叶上,蚕一喝水,就会出现中毒,造成落地蚕现象,因此我们鼓励蚕农搭建塑料棚开展保护育;再一个就是蚕宝宝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是很娇嫩的,特别是眠起刚刚脱去一层“保护外衣”,在移蚕、运蚕、撒蚕等关键环节稍不注意,会对蚕体造成损伤,这样极易受到病毒感染,最终出现落地蚕现象,在这一环节我们一定要把握好移蚕时机,一是在蚕眠前进行移蚕,眠起后可以第一时间吃到鲜美的嫩叶,蚕体可以迅速强健起来,二是在蚕眠起后保持吃一半天的嫩叶再进行移蚕,这样蚕体更加健壮,降低移蚕风险。”蚕科院柞蚕研究室主任杨新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山县是全国典型的一化柞蚕主产区,河南省柞蚕生产基地县。柞坡资源丰富,宜蚕柞坡130万亩,养蚕历史悠久,柞蚕生产一直是该县“名、特、优”传统特色产业,茧丝绸文化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夏代,是古丝绸之路的发源地。2023年该县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柞蚕之都”殊荣,被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领导组、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河南省丝绸文化之乡”并成立河南省丝绸文化研究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在中共鲁山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鲁山县逐渐恢复柞蚕放养面积,今年县域内养殖面积达到97000亩,与2023年同比增长20%。在河南省蚕业工作站、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的帮助下,与贵州蚕业科学研究院深度合作,改良柞蚕品种,优化柞树载蚕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使蚕业生产得到了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通过国家蚕桑体系、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一行专家们的技术指导,为我们送来了技术,也送来了底气。下一步我中心将对园区进行规范化管理,一对一指导蚕农开展生产。蚕业工作站将继续深入蚕坡,及时处置突发情况,全程无死角帮助蚕农做好病虫害防治,同时对转场、移蚕、运蚕、撒蚕、匀蚕等关键环节提供技术支撑,实现让蚕宝宝变成蚕农的“金宝宝”,让蚕丝变成蚕农的“金丝”,放大“一根丝”富民效应,助力乡村振兴。”鲁山县蚕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贺贺说。(马进伟 张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