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野战军是由之前的中原野战军,在1949年改编而成的。成立之初的中原野战军,是下辖七个纵队,一纵的司令员是杨勇,二纵的司令员是陈再道,三纵的司令员是陈锡联,四纵的司令员是陈赓,六纵的司令员是王近山,九纵的司令员是秦基伟,十一纵队的司令员是王秉璋。

经过1949年,重新改编后的人民军队,取消了之前的纵队编制。就比如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经过改编后,部队新番号是第12军,首任军长还是之前的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担任。第三纵队经过改编后,部队的新番号是第十一军,军长是曾绍山。在此之前,任职三纵司令员的陈锡联,升职成为第三兵团司令部。

那也就是说:在1949年之前,各大野战军下辖的一个纵队,就相当于是后来的一个军,只是称呼不一样,其它的并没有变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拥有七个纵队的中原野战军,在1949年改编后,为何多出了两个军?

想必了解解放战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由刘邓二人领导的第二野战军,在1949年,是下辖三个兵团,每个兵团下辖三个军,共计九个军。

陈赓将军领导的第四纵队,鼎盛时期下辖四个旅(第10,第11,第13,第22旅),是中原野战军实力最强的一支部队。号称刘邓麾下第一把尖刀的第六纵队,也才下辖三个旅。

正是因为陈赓将军的第四纵队是下辖四个旅。所以在1949年全军改编时,这支纵队被整编成第13军与第14军。

第13军是由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旅与第13旅改编而来的,军长为周希汉。在此之前,他就是第四野战军的主力战将,是纵队司令员陈赓将军最器重的猛将。

第13军成立后,参与了渡江战役,南下追歼,解放云南,在滇南战役中,活捉国军陆军副总司令汤尧,为加快西南地区的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

据统计,第13军在战略追歼阶段,共消灭敌军53万余人,是解放战场上,战斗作风最顽强的一支王牌军。

第14军也是由之前的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一旅与第22旅,外加豫西地方武装力量,以及在淮海战役中起义的110师一部,合并而成的,军长是李成芳。

成立后的第14军,参与了渡江战役,湘赣战役,广东战役,广西战役,就在白崇禧军事集团覆灭后,第14军又进军西南,参与西昌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在1949年,下辖的第一旅与第二旅,还有地方武装力量独立旅合并成第16军,军长是尹先炳。在此之前,他是第一纵队的副司令员。

第16军也是革命战争史上一支枭雄劲旅,还是第五兵团的头号主力部队,参与了西南地区的解放战争。在新中国成立后,第16军是全军第一个换苏械装备的王牌军。

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下辖的第20旅与豫皖苏军区的地方武装力量,合并成第18军,军长是张国华。

第18军在战略追歼阶段,参与了西南战役,而该军最大的亮点,就是在1950年率部挺进西藏,为促进西南地区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1949年全军改编时,第二野战军之所以多出两个军,是因为第四纵队,被整编成两个军(第13军与第14军),第一纵队也是被整编成两个军(第16军与第18军)。

这样一来,本来仅拥有七个纵队的中原野战军,在整编成第二野战军后,就变成了九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