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元,字中民,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出生,是我国著名的抗日英雄,在淞沪会战中曾带领“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

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谢晋元等八百壮士以四行仓库为阵地,抗击日军数万人,接连战斗数昼夜,最终以牺牲九人、伤二十多人的代价,击毙日军200多人、打伤日军无数的辉煌战绩。

谢晋元没有死在敌人的枪炮之下,然而在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24日的时候,却死在了“自己人”手中,他最后是被汪精卫收买的汉奸叛徒杀害的。当时他年仅37岁。谢晋元被杀的消息传开后,震惊上海、震惊全国。单上海就有二十五万人自发地去瞻仰遗容和吊唁谢晋元。

对于谢晋元和他带领的八百壮士,不仅受到了蒋介石的赞扬,而且还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许。蒋介石称谢晋元为“精忠贯日”,并追晋为“陆军步兵少将”。毛泽东则称八百壮士为“民族革命典型”。而人们则赞誉谢晋元为“盖世的英雄”。

谢晋元等八百壮士死战四行仓库几昼夜,他们用生命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鼓舞了人民的抗战热情、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期间,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升起了中国国旗,这面中国国旗在硝烟滚滚的战火中屹立和不倒,捍卫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同时振奋、激起了全国的抗战决心,也让世人对中国军队有了新的看法。

通过四行仓库保卫战,通过八百壮士的英勇和不畏牺牲的决心,让国人心中重新激起了希望:“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同胞们起来,快快上战场,拿八百勇士做榜样。”

其实,谢晋元八百壮士,虽然名为“八百”,但实际只有414人。为了迷惑敌人、也为了震慑敌人,谢晋元故意对外宣称有800人。不仅如此,从四行仓库出去的人,也一律统一口径说“共有800人”。所以后来就有了英雄群体“八百壮士”。

其实,不管是414人,还是八百人,面对日军数万大军,如果敌人用重炮攻击,谢晋元和将士们是很难抵挡的。

但尚幸,一,四行仓库离英租界、法租界很近,日军不敢轻易的用重炮攻击,因为这样可能会误伤英国、法国的军人,这是日军所不愿看到的。二,四行仓库有很多煤气包,如果用重炮攻击,可能会发生大爆炸,这样就可能会伤到英国和法国军人。所以,日军不敢轻易的用重炮攻击和轰炸四行仓库。三,四行仓库本是混凝土的建筑,其建筑坚固,墙壁很厚,这也给谢晋元等八百壮士提供了良好的抗击日军的条件。最为最要的是,这四行仓库在之前,本是第88师的师部,里面储备有大量的弹药物质和食物。

总之谢晋元带领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是沉重地打击了日军不可一世的气焰,也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和极大地提高了全国抗战的决心。

可惜的是,这位“盖世的英雄”谢晋元没有死在日军的枪炮之下,也没有死在抗日的战场上,结果却被汪精卫收买的叛徒杀害了。实在让人悲痛和叹息。

那“盖世的英雄”谢晋元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四行仓库保卫战又有着什么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呢?

谢晋元,字中民,光绪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1905年4月26日)出生,是广东蕉岭县人。其为人正直、果敢,以及有着极其深厚的家国情怀。

当时社会正处于极其动荡不安的时期,国家内有军阀混战,外有列强欺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下,有着极其深厚家国情怀的谢晋元就立志要为国效力。

民国二年(1913年),这一年谢晋元9岁,父亲谢发香将他送到育民学校学习。

在育民学校里,老师除了教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外,还常常讲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所以,谢晋元在这里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得以接受到了进步思想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谢晋元深深体会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所以,虽然环境恶劣,但他仍然刻苦读书学习。正如谢晋元在日记中写的:“要努力学习,以求增长个人的学识,不管什么事业,都是以学问为出发点的。没有学问,就算是简单的事都做不好,可能还会做的更坏。”

当时国家贫弱,日军一直对中国虎视眈眈,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军也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谢晋元见到日军的侵略恶行,深为痛恨。同时也见到军阀的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于是就放弃学业,开始弃文从武,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12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

当时谢晋元还作了一首从戎诗:“山河破碎实堪伤,休作庸夫恋故乡。投笔愿从班定远,千古青史尚留芳。”班定远也就是班超,他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的哥哥是班固,妹妹是班昭,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班超自幼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但他后来还是弃笔从戎,随军出征匈奴,后有又出使西域,为东汉的稳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因功被封为定远侯,故而被称为“班定远”。谢晋元以班超弃笔从戎为榜样,体现出了谢晋元的决心和强烈的报效国家之志。

谢晋元在黄埔军校里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在北伐的时候,谢晋元提前毕业,得以参加了北伐战争。后来,由于谢晋元作战勇敢,他先后担任了国民党军队中的排长、连长、营长等职。

民国十九年(1930年),谢晋元被调入第十九路军蔡廷锴军中任营长,之后随军保卫上海,并进驻上海的闸北。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海军司令盐泽指挥日本海军陆战队攻击闸北,这就是著名的“一?二八事变”,当时日军叫嚣“四个小时内占领上海,并解决第十九路军”。但我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部队奋起反抗。期间日军发动四次总攻,都遭到失败,日军不能前进一步,给予了日军沉重的打击。第十九路军全体将士的抗日决心得到了上海各界人士的赞扬和支援。比如宋庆龄、何香凝两位巾帼英豪就发起救亡运动,号召大家捐款捐物支援前线抗日的第十九路军。第十九路军经过一个多月和日军作战,打死打伤日军1万多人,沉重地打击了日军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

谢晋元作为第十九路军的一名营长,自然是在此次战争中作出贡献的,同时他的英勇作战也极大地体现了中国军人英勇无畏和不怕牺牲的气概。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蒋介石调第十九路军去围剿红军,但第十九路军不愿打内战,所以就反对蒋介石。

日本虽然在“一?二八事变”中没有达到想要的战略目标,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并没有放弃,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加快了全面侵华的步伐。

到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的时候,此时谢晋元为国民革命军第88师262旅旅部中校参谋主任,面对日军侵略中国的野心,谢晋元再次毅然加入了抗击日军的行列中。

谢晋元为了专心抗日,为了能把全部精力用在打仗上,他把妻子凌维诚送回老家广东。

当时谢晋元对妻子凌维诚说:“半壁河山,日遭蚕食,亡国灭种之祸发之他人,一不留心,子孙无遗类。为国杀敌是革命军人之素志也,职责所在,为国当不能顾家。这场战争会很激烈,我们可能会有局部失利,也会有很大牺牲,但我们最终一定能取得胜利。到战争胜利的时候,我会亲自接你回来。”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在卢沟桥的日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此次事变也称“卢沟桥事变”。当时我国第29军132师219团奋勇还击。

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国共摒弃前嫌再次合作联合抗日。自此,全国抗战拉开序幕。

8月13日上午,日军海军陆战队向我军攻击,“八?一三淞沪会战”也开始拉开序幕。

之前在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的时候,谢晋元参加了“一?二八事件”之战。此时谢晋元又打响“八?一三淞沪会战”的第一枪。当时日军向我军攻击,我524团一营立刻给予还击。

日军仗着有先进武器和陆海空优势,就大言不惭地叫嚣“三天占领上海,三个月灭亡中国”,但事实上,中国军队却沉重地打击了不可一世的日军嚣张气焰。

淞沪会战是抗战时期的第一次大型会战,也是整个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情况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这次中日会战,双方共投入约100万的兵力,会战持续了三个月。通过这次淞沪会战,彻底粉碎了日本“三天占领上海、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傲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淞沪会战持续了三个月,虽然最终中国军队撤出战斗,是中国战败了,但对于全部的抗战局势和整体战略而言,却意义重大。

首先,通过三个月的淞沪会战,让世界各国以及日军侵略者认识到了中国政府的明确立场:无论如何,中国是不会向日军投降的。也让世人看到了中国抗战的决心,同时也激起了全国抗战热情。其次,从持续三个月的淞沪会战中,让全国军民对抗战有了希望,也对中国军队重新有了希望,那就是“中国纵然战至一兵一枪,也不会投降,也要抗战到底。”而世界各国也从这次会战中看出,日军根本不可能在短时期内结束这场战争。中国地大物博、人力雄厚,日本则资源有限,一旦日本不能在短期内结束这场战争,那日本最终战败的事实是不可避免的。最后,虽然中国最终在淞沪会战中失败了,但在三个月的会战中,却为长江下游的工厂和物资内迁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这些内迁的工厂和物资为后来我国长期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资基础,为最终的抗战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

淞沪会战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8月13日正式打响,三个月后,也就是11月12日,这次会战结束。自此中国军队以损失60%精锐部队的沉重代价,彻底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傲计划。

在国军撤退的时候,为了掩护大军主力撤退,第88师师长孙元良受统帅部命令,需要选派一名勇敢坚定的军官,带领一小队据守要点作为掩护部队。据守的目的,除了掩护大军撤退,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争取到九国公约的召开,以此希望引起国际舆论的支援和谴责日军的侵略行为。

在日军重军之下据守要点,还要坚持到一定的时间,可谓是九死一生的责任,所以担任这项艰巨任务的军官,必须是意志坚定、不怕牺牲之人。第88师师长孙元良经过几番的慎重考虑,最终选定了谢晋元带领的524团一营作为掩护据守要点的部队。谢晋元临危受命,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他誓死以死报国也要完成任务。

当时四行仓库由于本是第88师师部所在之地,所以里面有大量的弹药、物资,是有利于长期坚守,于是掩护部队决定在四行仓库据守。

本来在淞沪会战开始时,谢晋元为第19集团军第72军第88师第262旅第524团第一营团副。524团第一营开始的时候有将近800人,经过淞沪会战三个月的消耗后,还有423人(还有一说是453人)。当谢晋元临危受命、准备转移到四行仓库据守时,当转移到四行仓库后,实际到达人数为414人。

当时为了迷惑日军,也为了震慑日军,于是就对外宣称是800人,以此让日军认为据守四行仓库是一个团的兵力在防守。这就是800壮士的由来。

由于四行仓库是混凝土建造的,墙体很厚,再则又有很多煤气包,而四行仓库又离英、法租界很近,日本不敢轻易用重炮轰炸,不然一旦引起爆炸,会伤到英国、法国军队,这是日军不愿看到的。所以,这样就更加有利于据守四行仓库了。

谢晋元带领第一营进驻四行仓库后,这支部队就已经成了深入敌军重围中的一支孤军奋战的军队。谢晋元为了完成据守的任务,决定与四行仓库共存亡,哪怕战到最后一人,也绝不后退。

四行仓库保卫战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26日开始,到11月1日结束,固守时间为7天,蒋介石本是希望以524团第一营的牺牲,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同情。

谢晋元等八百壮士面对数万日军的围攻,一次次地打退了日军的进攻。

当时谢晋元对全体将士说:“四行仓库就是我们最后的阵地,也可能是我们最后的坟墓,只要我们还有一个人,就要抗战到底,就要和敌人血战到底。”

10月27日,四行仓库保卫战打响了,在第一天的战斗中,谢晋元带领将士奋起反击,这一天共击毙日军80多人,被打伤的日军更多。

由于四行仓库离英、法租界很近,当时谢晋元等800壮士血战日军的情景,在租界的人看得清清楚楚,英国人见我军英勇不畏生死,也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就多次劝谢晋元等将士弃械退到英租界,同时英国人还保证800壮士的安全。但都遭到了谢晋元的拒绝。谢晋元说:“我们是中国军人,宁可战死在四行仓库,也绝不放弃杀敌卫国的责任。没有上级的命令,就算战到最后一人,也绝不后退。”英国人听了谢晋元的话,对800壮士非常敬佩,并赞誉他们是“勇敢的中国敢死队。”

对于800壮士血战四行仓库的英勇事迹,对面租界上的人们奔走相告,各报纸、电台也广泛传播。有时租界观战的人员竟高达数万人之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晋元等800壮士的杀敌壮举让上海各界人士深为震撼,于是纷纷捐献物资增援前线。谢晋元对此激动地说:“我们绝不辜负同胞们的期望,就算战到最后一人,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要血战到底,绝不丢中华民族的崇高气节。”

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为了阻止敌人的进攻,期间,800壮士中的战士陈树生身上绑着手榴弹,从六楼跳下和10多名日军同归于尽。我军战士们这样的壮举,陈树生只是其中一例。战士们的壮举则深深地感动了对岸观战之人。

四行仓库保卫战中,800壮士以一支孤军和数万日军激战数日,沉重地打击了日军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也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激情。800壮士的壮举也成了当时世界瞩目的重大事件。

期间,除了800壮士血战日军让人感动的事迹外,还有爱国人士的举动也深深地让人感动。比较有名的、影响重大的事件,就是杨惠敏送国旗事件。

当时由于524团第一营进驻四行仓库时没有带中国国旗,为了振奋人心、军心、国威和全国抗战的士气,谢晋元希望能有一面中国国旗屹立于四行仓库顶层。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惠敏不顾危险和牺牲,带着中国国旗冒着枪林弹雨,从租界出发,她匍匐爬行,本来相距不远的距离,杨惠敏用了约两个小时的时间,终于到了四行仓库。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是对杨惠敏的生死考验,但就算如此,她还是义无反顾,最终成功地完成任务,将中国国旗送到了谢晋元手中。

当中国国旗在四行仓库飘扬起来的时候,在租界观看四行仓库战事的人民激动万分,都高喊着“中华民族万岁”、“抗战到底”的口号。谢晋元见人民激昂万分,八百壮士高声喊道:“我们将和国旗共存亡,誓不投降。”直到10月30日,八百壮士多次得到上级撤退的命令,虽然谢晋元等八百壮士一再要求抗战到底、绝不后退,誓要与四行仓库共存亡,无奈军令如山,八百壮士只得撤退。

在几天的激战中,八百壮士面对数万日军,以牺牲9人,受伤20多人的代价,取得了共击毙日军200多人,打伤敌人无数的战绩。孙元良师长致函谢晋元说:“诸同志能服从命令,死守据点,誓与闸北共存亡,此种正义不拔临危受命之精神,余以全军将士同致无上之敬意。此役杀敌致果,实开震天动地之历史伟绩,我黄帝兆亿子孙,全世界百万后世人,必以血诚读此史页”。谢晋元成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8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里边写道:“坚守在四行仓库里的中国官兵,耀眼地出现在硝烟弥漫的上海。这是当年最为轰动的一次抵抗....。”

可惜的是,谢晋元没有死在敌人的炮火之下,后来反而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

在八百壮士撤退的时候,英军当时答应掩护他们撤退到租界,然而英军当时还是受到了日军的威胁。当时日军要求八百壮士退到英租界时,必须缴械,同时还要限制八百壮士的人身自由。不然八百壮士去到哪里,日军就追到哪里。由于当时日军势大,再加上英租界为了英国的利益,结果,英国就屈服了。

虽然八百壮士拒绝缴械,但由于政府不愿得罪英国人,所以就派人劝说谢晋元等八百壮士。在军令如山的情况下,谢晋元最终答应缴械撤退。结果导致血战日军、闻名天下的八百壮士之后成了苦役,不仅远离了抗日战场,而且还有很多人客死他乡。

谢晋元等八百壮士被迫缴械后,就被关在了孤军营进行隔离看管,自此八百壮士在这个孤军营中经历了四年多的看管生涯,在这期间,八百壮士除了做苦役外,谢晋元还带领大家学习历史、国文等知识。以此希望将来抗战胜利后,能为国家继续出力。

当时孤军营生活简陋,到处都是垃圾,谢晋元就带领大家盖房子、办工厂,让战士们学习技能。其实,说白了,这座孤军营其实和“俘虏营”差不多。但就算如此,八百壮士的爱国之心却没有消减。在这里,他们生活了四年,也战斗了四年。然而因为八百壮士曾给日军沉重的打击,所以日军对他们一直还是虎视眈眈,所以日军一再要求将他们引渡。但八百壮士毕竟是抗日英雄,全国人民一直在关注他们,所以政府迫于人民的舆论压力,并没有答应日军无理的要求。

当时全国人民都在为八百壮士的安危担心,甚至还有人多次提出,用难民以慰问为名去孤军营,然而和八百壮士调换,以求救出八百英雄们。谢晋元是英雄,以救国为己任,自然不会答应为了救自己而伤害到人民,所以拒绝了,并且还说“我们光明正大而来,也应该光明正大地离开。”

此时上海除了有想救出八百壮士的,还有想劝降他们,那就是投降日军的汪精卫伪政府。他们让谢晋元投降日军,谢晋元对此深为痛恨。

当时汪精卫伪政府给谢晋元许以高官厚禄,谢晋元痛斥他们说:“你们的行为,简直是丧心病狂。你们愿作张邦昌,甘作亡国奴。我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

张邦昌是北宋末年时期的大臣,后来金军入侵,发生靖康之难,之后张邦昌在金国的帮助下,建立伪楚政权。

汪精卫的伪政府见谢晋元不肯投降,于是丧心病狂地决定杀掉谢晋元。

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24日,这天日寇收买的谢晋元部队里的兵痞“郝鼎诚、龙耀亮、张文清、张国顺”等4人故意迟到了。谢晋元问他们原因。谁知他们早已被汪伪收买后,当了汉奸,突然取出预先藏好的匕首及铁镐等凶器,猛刺谢晋元,谢晋元多处重伤,血流不止,殉国时年仅37岁。全营官兵均痛哭不止。

他死后,上海30万人前往吊唁,国民政府追赠他陆军少将。刺死谢晋元的四个汉奸被当场抓捕,因为在租界内,只能移交租界当局。后来四个汉奸郝鼎诚(下士)、张文清(下士)、尤耀亮(下士)、张国顺(上等兵)被处以死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晋元被刺杀后,举国震动。国民政府追晋他为陆军步兵少将。当时上海市民自发地去吊唁和瞻仰他的遗容,前来的市民竟高达25万人之多。前来之人无不掉泪哀痛。如此盛大的惦念,是对“盖世英雄”谢晋元的高度肯定,也是对他的敬仰和怀念。蒋委员长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28日发出通电:“谢晋元同志之成仁,为我中华民国军人垂一光荣之纪念,亦为我抗战史上留一极悲壮之史迹,回溯该团长率领八百孤军,坚守闸北,誓死尽职,守护我国旗与最后阵地而绝不撤退,其忠勇无畏之精神,已获举世之称颂。而其留驻孤军营中,为时三载以上;历受艰难,尚能坚韧不移,始终一致,保持我国民革命军人独立自强之人格。此种长期奋斗,实较之前线官兵在炮火炸弹之下,浴血作战,慷慨牺牲,尤为艰苦卓绝,难能而可贵。此次被刺殒命,显为敌伪方面久已蓄意,收买暴徒,下此毒手!而我孤军营之忠勇官兵赤手擒奸,固绝不损其全体之荣誉。谢团长不幸殒命,然其精神实永留人间而不朽。谢团长不仅表现我军人坚贞壮烈之气概,亦为我民族不屈不挠正气之代表。除已优予抚恤外,甚望我全体官兵视为模范,共同敬仰。以期无负先烈之英灵,而发扬我民族正气之光辉也。”

谢晋元虽然牺牲了,但他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以及抗战决心却永远常存,人们不会忘记他,祖国也不会忘记他,他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谢晋元带领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血战日军,他被人们称为是“盖世的英勇”,毛泽东高度赞扬八百壮士为“民族革命典型”。他们是抗日英雄,他们是人民的骄傲,他们是盖世英雄,他们是中国人民不畏牺牲、英勇抗战的杰出代表,他们鼓舞和振奋了全国抗战的士气,他们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他们就是谢晋元等八百壮士。他们的精神将永远长存,国家和人民不会忘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