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马上要到了!

而这周,至少又是上六天班,有些单休的,甚至没有假期了,而之前也写过一篇文章:

给大家多放几天假,天塌不下来。

二关于五一调休这事,到现在热度不减,也引发大讨论,许多人就是不喜欢调休。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居然还真的有几个调休爱好者不高兴了,会不断的的说调休好,不能不调休。

原因是如果没调休,就不能凑个长假出去玩了,也不能回老家看看了。

这…...

其实大家反对调休,主要是为了多放几天假。

没想到居然也能引起误会。

可见人们的悲欢果然并不相同,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了,而现实中也确实有很多人可能在五一是无休或者单休的,对他们来说,能给几天调休,已经是非常大的利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这样的话,其实就更应该多放假了。

回到我们的正题:

多放几天假,到底可不可以啊?

有些人认为这是不可行的,原因就是对经济有损失。

首先这些人屁股就没坐在打工人这一边,满脑子的宏大叙事,自动把身份放在了塔那边。

如果你是上岸的,那也就算了,偏偏许多和咱们一样,都是打工人,那这就未免有点脑臀分离了!

然后我们就从单纯的经济角度来分析。

算一笔账:

2023年鸡的屁总额是126万个小目标,平均到250个工作日中,等于5042个小目标。

相当于一天的产值是5000个小目标。

那么休假多增加带来的消费是多少呢?

以清明那几天为例,文旅的消费,其实单日只有539亿,这个也太不成比例了。

但问题是:

不考虑对比口径不一致的问题,因为现在的经济情况变了。

而我们今天就算站在塔的角度来看,这事也有两种情景:

第一种,是需求旺盛,不管是内需还是外需都是供不应求的。

在这个时候,当然要多调休,不能随便放假。

比如00黄金年代的前些年,接到圣诞和黑五的订单,沿海和包邮区那边制造业的工厂,那都是无休加上三班倒的,再多东西都不愁销路。

那么打工人自然也不愿意放假,毕竟干的多挣得多,错过这一波还要等一年,当然是不愿意放假,那就只能调休了。

第二种,需求不旺,外需受阻,内需不振,消费的场景和意愿受抑制。

就是现在的现状。

外需在产业转移下,不断下滑,内需在房D和就业低迷的挤压下,持续萎缩。

消费场景也被压制:

被要求上学内卷没时间消费,被要求婚恋后要娃,被栓住没时间消费,被就业拉了,收入不稳没信心消费,被996加班没时间去消费。

那么还扩什么内需?

最主要是就都里没什么钱,怎么敢去消费?

宏大叙事凉了,企业和商户不愿意花,D产又一泄千里居民打工人表现出来的就是不消费,三驾马车都熄火了。

各行各业都被重锤,大方面看,从去年开始揍了学区F,重锤了教培,摁住了游戏,搞出了双减,各大风口的互联网大厂都在C员保命,一边是收入减少降低,一边是生活成本还在上升,兜里没钱,也挣不来,谁还敢消费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点钱都存起来了,储蓄上去了,自然没消费!

你说为啥没消费?自己看看各行各业吧:

首先就是就业市场不稳,除了G企和上岸,没有什么行业还有高利润,没有高利润自然没有高工资,那么大家都不喜欢去。

现在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上岸。

收入下行,就业不好,到处C员,对比之下,上岸了只是降薪,但是保险和基本收入还是能保障的,区别很大的,谁都不傻。

更年轻的,觉得普通学历考上岸太卷了。你看现在985/211的硕士博士毕业生,乃至海龟们,都卷到贫困县去了,为了一个上岸的位置,名校生打破头的抢。

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已经达到15.9%了,今年有1076万人毕业,数据显示青年失Y都打到20.4%,这些新毕业的和失Y转而考研上岸的人,狭路相逢,竞争激烈,卷的更狠。

看看这个情况,都挣不到了,还要调休,情绪上更难受,谁还愿意花啊!

但而且大家想过没有:

生产过剩以及内需不足,其实恰好可以通过多放几天假来缓解。

放假可以减少生产的过剩,然后促进一下文旅啊、生活服务啊等第三产业消费消化产能。

而且未来,大概率也是要通过制造业向服务业来转移的,多放假才能催生更多需求,壮大第三产业服务业,不然天天去上班,两点一线,情绪也不好,只要满足吃住行刚需就够了,谁还去花钱啊,服务业也无从谈起啊。

减少调休,改为放假,其实是皆大欢喜的啊。

希望可以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