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调休,好多打工人就开始精神恍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六休一,忍忍就过了。

真正凄惨的是那些本来就单休的朋友。

调休叠加单休意味着他们可能需要连上7-12天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很多人心里,调休就是个恐怖故事。

一则,它会打乱作息节奏,甚至造成内分泌失调。

为了连休五天,连上n天班的小伙伴常常陷入记不清今天是周几的症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则,出于对生活的尊重,大家普遍会利用长假,把身体诚实地挪到旅游景区去。

这就带来了扎堆出行的烦恼。

哪儿哪儿都是一亿人,难免让旅行者有种外出渡劫的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桂林山水挤成水泊梁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被人流隔成两个次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兵马俑参观者发出“兵在哪儿,俑在哪儿,我在哪儿”的天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水漫金山沦为人漫金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去寒山寺消除108种烦恼的游客被人群挤了108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假早就褪去了它应有的惬意。

所以,只要媒体询问大家愿意“短假无调休”还是“长假有调休”,多数网友都会选择前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骂归骂,调休却始终坚挺地横亘在我们的生活中。

原因无他,只因假日经济的规模效应实在太香。

对消费者来说,人挤人会必然影响旅行体验,可也正因为有规模效应的支撑,很多景区才能打出假日特价,给那些平时不敢消费的中下层打工者发福利。

对国家来说,只要人从众的盛况出现,就说明调休确有刺激经济的作用,那么这种凑假模式注定会继续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边统计学也能说明些问题。

尽管调休在网络世界里面目可憎,可我发现现实里竟然有不少人是支持它的。

有些朋友在离家很远的大城市工作,五一假期正好回家看看老人。

如果没有长假,他们整个五月都很难找到机会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那些舍不得买高铁票的打工者,他们更盼着长假回家多呆几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的朋友是上班族,平时沉迷工作没时间捯饬生活,正好利用五天长假一边休息,一边清洁家里的角角落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的朋友是宝爸宝妈,他们就趁着假期天晴把家里大人和孩子的衣服、被褥进行换季整理。

工程量之大,没个四五天还真整不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除了出门旅游,大家还有很多种把长假过充实的方法。

每次网上讨论调休的话题,都有一些激进的网友出来骂骂咧咧,说“调休忽视民意”,“变相割韭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人呼吁国家向隔壁俄罗斯看齐,多送些法定假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连放十天不调休已经是俄罗斯的老黄历了。

调休的风目前已经吹到俄罗斯。)

可你看,网友的态度很多时候只是民意的冰山一角。

很多喜欢调休长假的人未必会上网表态。

在假期安排上,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群有自己不同的诉求。众口难调的状态很难传达出整齐划一的民意。

如果翻翻五一放假史,你会发现无论国家怎么安排假期,都会有人呼天抢地地宣泄不满。

2000年到2007年的时候,五一节放假三天,通过调休连上前后的双休日,总共可以放七天假。

央视还有档综艺节目叫“五一七天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那会儿很多人并没从七天中收获快乐,反而只体验到交通拥堵和出行困难。

而且他们觉得七天假期太冗长,影响赚钱。

当时我国经济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遍地是机遇。

比起休假,好多人确实更爱工作,以只争朝夕的态度追求财富和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些网友看到某个邻国对咱们的传统节日虎视眈眈,相当担忧。

种种理由交织在一起,使得“取消五一长假”的呼声不绝于耳。

一位叫蔡继明的教授就在两会期间提出:

变黄金周集中休假为分散休假,增加部分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全面推行带薪休假。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尽管黄金周可以为旅游业带来大量的收入,可股票、证券交易、外汇、期货、外贸,包括会展业,在黄金周期间都会停业,这笔损失不会少于黄金周所带来的利益。
另外由于人们集中出行,黄金周期间游客对旅游景点、著名旅游景区的破坏较严重。”

后来,国家采纳了这些建议。从2008年开始,五一放假七天的模式被废止。

原来劳动节的三天假期被拆给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国家法定节假日从10天增加到了11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照理说多得一天假期,大家应该觉得满意吧。

可那些期待“五一七天乐”的网友心态又崩了。

有人感慨:

“只有黄金周家人才可能同时放假团聚,带薪年假也不能保证所有家庭成员同时休假。” “如果将‘五一’分解到清明端午,大家做的多是祭祖、包粽子之类的事务性活动,还是没功夫休闲。”

还有一些背包客旗帜鲜明地反对取消五一黄金周。

理由是出行机会变少了,而且这么调假可能让大家集中在十一黄金周出行,交通压力反而更大。

学者们还担心,缩短五一假期会给企业带来压榨员工的机会,因为:

“黄金周假期长,政府机构这段时间都不运作,从一定程度上也迫使中小企业给员工放假。如果改成现在的分散休假,打工人的假期很难得到保证。”

还有一些服务业的从业者哭诉,拆掉五一黄金周,是拆掉了他们在五月的生计。

各方吵成一团。

极端人士甚至把蔡继明当成发泄对象,对其掀起一轮接一轮的网暴,从他的家人骂到他的祖宗十八代。

他女儿一度在外面都不敢提自己的父亲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照顾各方情绪,从2020年开始,国家又通过调休的方式把五一的一天假变成了五天长假。

这下五一黄金周又回来了。

然后新一轮的骂战又开始了……

横也被骂,竖也被骂,就挺难的。

项目管理界有句名言:“用户永远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你总是根据用户的想法来推进自己的case,你会发现自己将面对一个又一个的信息茧房,而你的项目一定会在“一三五往东走、二四六往西走”的状态里迅速跨掉。

搞公共政策同样如此。

无论怎么做,总有人会不满。可如果因为有人东骂西骂就束手束脚,那注定什么都做不成。

政治学上有一个概念叫“muddling through”(在泥泞中前进)。

它告诉我们,在信息不对称和制度资源分散的情况下,任何决策都会有瑕疵,能凑合应对当下的局面即是成功。

放假安排同样如此。它需要综合考量国家经济的形势、不同行业劳动者的意愿,还有企业的生产安排,如何从中画出同心圆是门大学问。

其中的磨合与让步,更是大有门道。

虽然大家对调休态度不一,但必须承认它确实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增量。

文旅部给出的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

出境游也相当火爆。欧洲全境旅游同比去年增长118.4%。

各大洲都有中国游客钟爱的旅游目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是那三年宅得太久,也许是因为平时被豢养在格子间无法体验光合作用的妙处,现在大家只要有时间就疯狂地想要出去玩。

肯德基的运营商都看透了这种趋势,今年准备把30%的新店开在高速公路休息站等位置。

当经济运行到存量博弈的阶段,所有人都想抓住珍贵的增量。

这也是部分网友骂不走调休的根本原因。

当然,想让假日经济的增量持续下去,也并非只有调休一种办法。

目前我国现行法定节假日为11天,周末休息104天,带薪年假5-15天,总天数处在国际中等偏上水平。

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增加法定假期,肯定更利于打工人灵活安排时间,错峰出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不新增假期的话,落实好带薪休假和周末休息制度,同样利于旅游经济的繁荣。

无论如何,人们只有休息好了,才有力气继续搬砖,才有闲情雅致出门消费。

但愿有一天,扎堆出行不再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后台回复“投胎模拟器”

我把投胎模拟器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