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几个朋友都给我发了我们行业内的一个CIM龙头企业发布了停工待岗的通知,同行也基本上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

停工待岗基本上是一种合规的手段,本质就是变相裁员,这样做可以不用支付裁员的费用,因为大部分人收到这个通知,正常情况下就要开始着手换工作了,毕竟这些基本工资很难维持正常的生活,然后就是算作主动离职了。

这个公司之前还准备上市,保荐单位还有人找我咨询行业相关的情况,但是没想到情况恶化的这么快。

相比之下,上周和一个互联网大厂做数字孪生的同行聊天,他最近也提了离职,但是公司有政策,还是给了N+1的补贴,可以做到相对体面的分手了。

但是身边的绝大多数的公司都无法做到这种基本的体面,基本上都要搞到对薄公堂,就着这个事件,这边总结几个市场下行情况的一些常见的现象:

一、风险初期开始重新梳理业务,有条件的公司开始找咨询公司进行业务的诊断以及规划,基本得到的结论就是当前业务收缩聚焦,规划第二曲线业务,更加强调市场导向以及组织之间的协调配合,这个阶段经营分析会会增多,PPT汇报的工作量会显著增加,然后听课都觉得讲的很有道理,但是做起来难度很大,或者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二、风险早期企业现金流紧张,但是市场是存在一定的惯性的,这个惯性就体现在即使当期订单不理想,但是企业依然可以靠历史项目的收款在维持,为了摆脱出现的困境,公司会加大收款的力度,包括开始整合内部资源将资源投入到能够有回款希望的项目上,一切向回款看齐,会有专门的催收人员进行项目的回款跟进,然后设定阿米巴的制度,优先回款的部门会优先处理差旅报销,同时这个阶段有些公司会选择停发奖金。这也是我在上一家公司人事那儿学到的,即使上法庭仲裁,劳动法也支持基本工资的诉求,不支持奖金的诉求。

这个阶段公司人员的流动性开始变大,不断有人离职,部门之间的矛盾冲突开始激化,其实主要体现在业务负责人和公司老大之间的矛盾,因为大家都在争抢资源。

三、风险爆发企业无法按时支付工资,能够给公司比较及时的贡献现金的方式包括实施阶段的进度款以及合同签订的首付款,当项目储备的进度款快速消耗,同时缺少新增合同或者新增合同迟迟无法签订的时候,这个时候现金流的风险就会爆发,公司开始无力及时支付基本工资。为了应付这个局面,先是管理层降薪然后就是全员降薪,还有的公司会选择将当前的工资拆分成基本工资和绩效,绩效部分年底再发,这也是一种延缓压力的方法。

这个阶段有的企业也在开始谋划裁人,但是裁人的成本很高,更多还是希望通过一些合规的办法,劝说其主动离职,这个时候公司的小白兔基本上都会被优化掉,同时这个时候公司会出现一个比较魔幻的局面:

“一边裁人,一边招人”,在这个阶段公司配备资源都是“By 项目”的,有项目就会配置资源,没项目的就会被优化掉,能力强的基本上都主动离职了,需要补缺就需要招人。

四、风险持续恶化企业拖欠工资周期变长,「欠薪只有一次和无数次」,这句话是一个经历了欠薪的同行跟我说的,出现欠薪基本上已经表明老板已经将能够使用的手段都使用了,公司蒸蒸日上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公司老板都是「神秘大佬」,深不可测,但是一出问题,公司每个人都觉得老板是个「傻蛋」,你早就应该听我的,应该这么搞,这么搞……

这个阶段基本上也开始出现树倒猢狲散的局面,大家经过努力之后觉得困境难以改变,开始出现核心团队人员的出走。

同时这个阶段公司开始被各种欠款纠缠,包括员工的工资欠款的仲裁,供应商的欠款官司等…...

五、公司开始走向僵尸化,不是所有的公司最后一定是破产,公司僵尸化也是一种表现,就拿我们行业来说,大多数都是项目制,公司老板只要意志不倒,不主动申请破产,同时负担不重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勉强维持运转的,因为只要公司不被查封,公司就能够拿到项目,有项目自然也会有资源进行实施交付,公司不是一出现欠薪就会所有人都跑光了,即使公司欠薪一年,其实公司依然还会有很多人选择留下来,因为这个时候行情不好,没有新的工作机会,在这边呆着起码还会给你交社保和公积金,这种情况可以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虽然现在大家都在说行业不景气,但是我同样发现行业存在一定的「错配」现象,具体的表现就是:

1、有些人有资源但是缺乏靠谱的团队和产品支持,有些人空有技术但是就是找不到项目订单,大家都在自己的圈子里打转,即使是互联网时代也同样是有资源壁垒,你无法知道自己不知道。

2、具体到特定的行业,同样是做GIS的,有的同学做的领域天天项目做不完,而有的同学做的领域则面临裁员欠薪,所以不要放弃信心,情况可能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

3、民营企业和国企冰火两重天,民营企业削尖脑袋都拿不到项目,但是有一些国企只要接内循环的项目就可以完成年度指标了。

最后说一句,每次市场和行业的变化的过程都是痛苦的,但是「穷则变,变则通,通才久」!

社群交流/原创投稿/ 商务合作

来源:GIS小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