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与他人产生互动时,如果不能说出对方能够理解的那层意思,那么这段对话本身可能对人们自身也毫无价值。

做事也是一样的,千万不要打着所谓“做自己”的旗号来做一些感动自己的事情,同时也希望他人能理解,这样的事情通常只能满足自身需求,但无法与他人产生真正的有益连接。

那人们究竟为什么非要去做让他人能够理解的事情、或者说对方能听懂的话呢?

因为人是群居动物,我们需要跟人打交道。

每个人对同一件事做出解释都会带着自己的滤镜,这一点是永远不会变的。

单方面对一个人来说意义重大的事情,对其他人来说真的未必如此。

并且每天都在与不同的人打交道,那怎么能保证能把每句话都说清楚呢?

不能,谁都不能确保这个结果,但只能用心去做。

智慧的人会把人际关系划分成几个层次,有非常亲密重要的、有次重要的,还有不那么重要但必须要打交道的。

也有些人的能力其实不必划分圈层,也能在需要时做到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日在读书单

职场、社会、家庭、朋友、伴侣,不论是哪一种关系,在沟通中都是需要本着良性发展的目的去推进的。

那么我们就需要拥有对他人感兴趣的能力,毕竟我们自身也是需要在沟通中实现合作共赢的。

谁都不希望单方面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满足他人的需求,因此不要只希望一段沟通能单纯满足自己的需求。

实际上所有的关系都可以理解为合作关系,只是和不同的群体之间合作的部分不同。

而所有的合作有利他心作为前提,目的性才不至于太强,对方才更有可能真正感受得到这层用意。

也不是必须这么做,只是凡事只以自身利益为准则的沟通永远无法真正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同,最多只是敷衍式的短暂共情,这样的交集对于一段长久关系没有任何实质价值。

今天我们在社交媒体上能看到无数教人如何“做自己”的言论,做自己,遵循自己内心的前提是,我们能够分别出各种关系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程度。

换句话说,你可以对不同的关系分享你认为(在这层关系中)合理的内容,而不是盲目地在所有人面前疯狂地“做自己”

比如谁让自己感到不开心了,哪个亲戚在父母面前说了什么诋毁你的话了,公司领导把各种别人不爱干的活都甩给你了等等,遇到这些情况是正常的,没有谁的人生是只有开心、没有任何不开心的成分的。

而我们能够做的,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设定和他人之间依然能够保持沟通的界限,让对方知道者在这段关系中你有一些苦恼必须要和对方聊一聊。

前提是,告诉对方这段关系对你来说很重要,这样开诚布公地聊天可能会带来一些让你更加吃不消的冲突,但你需要尽量让对方明白一段关系的存在,需要满足双方的诉求,而不是单方面的。

但一定要把握分寸,同时不要期待这样划定界限的沟通,仅仅一次就能解决掉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

那如果只是一段关系就要这么麻烦,还需要确定双方的需求才能达成合作关系,那我们整天要跟那么多人打交道,岂不是会很累?

没错,正因为需要我们长期打交道的人不只一个,所以我们需要确保自己不被不健康的沟通方式裹挟,因此才必须要探索出有效且高效的沟通方式,同时对方也能够理解你的做法不是在满足个人利益,而是为这段关系能够良性发展而考虑。

总不能遇到问题就换工作、换伴侣、断亲,把自己封闭起来吧?如果自己始终不去打破固有思维中的行为模式,那么更多关系带来的将是更复杂的问题。

有没有见过那种认为跟父母无法沟通就提着行李离家出走的网友,换手机号、人间蒸发,这样的状态下出去独居内心的这个结将会导致他内在越来越空虚,因为这个举动只是他自己在单方面惩罚父母。而在父母那的理解也未必能如他所愿;

还有一些工作做得不开心、不做任何复盘,就立马递交辞职报告的朋友,只要是跟人打交道就不会顺畅无比、一路绿灯,找到自己不开心的原因,比马上换工作更加重要。因为这个不开心的原因还有可能延续到下一份工作当中。

要做到利他,也利己,真的不容易,但什么都不做,或是单纯利己,或是自我牺牲式的付出,或是盲目给他人设立界限,都不是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思路。

最后,不得不提到,关于前文中合作这个概念的部分,可以去看阿德勒的书,关注如何在沟通中设定界限的部分,可以直接看《界限》这本书。

总之,任何一段关系都是需要用心经营的,不论它存在的时间有多短暂。

但愿面对每一段相对重要的关系,我们都能说上一句“我在用心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