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本文转自《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法学大家陈光中先生的传记终于面世了。《陈光中传》书写了先生为时代立德立功立言的家国情怀,潜心学术研究和法学教育的学者风范,为后世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提供了一个比较个人化的切口。

陈光中先生出生于1930年,是我国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新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的重要奠基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和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他长期致力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中国司法制度史和国际刑事人权法的研究,为培养法学高级人才,发展诉讼法学特别是刑事诉讼法学,改革和健全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加强刑事司法人权保障,开展国内外诉讼法学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将立德、立功、立言完美结合起来的一代法学宗师。在80岁时,陈光中先生曾作诗“风雨阳光八十秋,未敢辜负少年头。浮生九旬传经学,法治前行终生求”,表达了其学术理想。在90岁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向先生赠送了贺词“九秩春秋存浩气,三千桃李誉光中”,表达了对先生的敬意。近十多年来,陈光中先生既与时俱进、为革故鼎新呐喊,又坚持求真务实,不被西方的“学术新潮”左右,在学术重要事件上强调“不能缺席”。同时,笔耕不辍,佳作不断,鲐背之年志犹宏,成为晚生后辈的榜样。

陈光中先生与百科社颇有渊源,是国家重大文化出版工程《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三朝元老。百科全书被称为“人类知识的宝库”,代表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水平,具有建设国家知识体系,传承文化、启迪智慧的作用。他曾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法学卷编委,第二版法学学科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启动后,德高望重的陈光中先生受法学界诸位专家一致推荐,受邀出任法学学科主编。为保证百科的学术水平,陈光中先生组织了权威的学科编委会,邀请时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黄进,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兼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吴志攀担任学科副主编。学科编委会在短时间内召集了国内法学领域的领军人物,组建了学科编委会,确定了18个分支,制订了详细、有序的编纂计划。在陈光中先生的运筹帷幄下,学科编委会先后召开多次会议,解决了学科的总体设计、跨学科条目归属、重点条目的审定以及法学条目时效性等问题。陈光中先生举重若轻,定下了明确的撰稿原则,即确保准确、客观、经得住历史检验。法学学科先后动员并汇聚了全国数十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300位优秀法学学者参与编纂工作。陈光中先生曾言,“担当《中国大百科全书》三版法学学科的主编工作,是我追求法治一生中浓重的一笔”。《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以网络版为主,法学学科在陈光中先生的领衔下,历时7年,在2022年底上线发布了近5000条,圆满完成了编纂任务,助力建设有中国特色、有国际影响力的权威知识宝库。

《陈光中传》作者张建伟教授是陈门弟子,历时两年听先生口述记录整理相关信息,又查证很多史实资料。完稿后,先生曾两次审阅。书稿三审三校后,编辑又逐字逐句读给先生审定。各方倾力投入,正是为了序言里所表述的共识:“应当用文字或者影像的形式将老一辈法学家的经历记录下来。他们的个人史,是国家史、民族史的一部分,他们从事法律研究和教学的个人经历,随时代而浮沉,是我国政治与法制历史的一部分。因此,本书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记录一位法学大家的生平事迹,还意在为我国的法律和法学的发展历程留下一份重要的史料。”

《陈光中传》以时间脉络梳理了先生90多年的人生轨迹,差不多以每20年为一个时间段,重现了先生在战火纷飞年代的辗转求学经历,随时代浮沉的苦雨交加与春和景明的时刻,全面呈现了先生在法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著书立说,成果丰硕;传道解惑,培育法律高端人才;学以致用,助推立法完善;不遗余力,推动海外学术交流;求真务实,完善学术思想。

可以说,这是一部可读性非常强,能让人沉浸在时光里的传记。在书中,我们既能感受到先生作为法学大家的一面,又会发现先生是一个多才多艺、有浪漫志趣的人——懂英语和俄语,喜欢写诗和下象棋,会拉二胡,曾是北大中乐队的乐手。跟随作者的笔触,我们似乎也从白泉村一步步走向永嘉、温州、南京、广州、南宁、北京,感受先生的每一次惊心动魄与精神焕发,感受时代的变化与发展。

我们希望更多读者借由先生的生平事迹,了解先生的法治人生,得以一窥中国刑事诉讼法和中国法治的现代化发展历程,从先生的治学精神、教育理念、为时代立言的志业中获得启发,助力自己的人生规划和中国的法治建设。

相关图书:《陈光中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查看链接

作者:张建伟

定价:78.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欢迎点“在看”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