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节气已过,这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而根据《二十四节气歌》来看: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在接下来的一个节气,就是立夏了。

记得小时候,在我的家乡这边每年的立夏都有一个习俗,就是给小孩子称体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就是俗称的“立夏称人”,小编现在还记得,当时可没有体重秤的,都是传统的古秤,即大人在家门口的台阶上抬起一杆大木秤,而秤钩上悬一根绳子就把人挂在什么,往往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非常的热闹又有意思,常常把大人小孩子逗得哈哈大笑,在你的家乡还有这个习俗吗?

如今立夏节气又快要到了,老人说“立夏在月尾,寡妇不用愁”,这是什么意思呢?今年的立夏是在“月尾”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立夏节气的小简介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在古代把一年四季也是根据五行阴阳的理论来划分,其中春季是属木,而夏季就是属火的,还有秋属金、冬属水。

再加上古人是把立夏当做是夏季的开始,因此就把立夏的前一天称之为“绝日”,说的是立夏后火旺则木就绝。在过去绝日也是有很多禁忌的,比如不宜嫁娶,不宜出行、动土、乔迁等等。

还是说回立夏吧,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七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45°时,便是立夏的时节,时间是在每年公历的5月05-07日,而今年的立夏是在五四青年节后第一天,就是在5月5日交立夏节气。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但是立夏的“夏”并不是夏天的意思,也就是说立夏节气到了,夏天并没有到。古人所说的“立夏”的夏是指“长大”、“变大”的意思。

在古历书中对立夏节气的记载是:“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说的就是到了这个节气,万物开始增大、长大了,所以此节气取名立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说,立夏到了,天气就热起来了,甚至把立夏当做是夏天的开始,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不过在立夏节气的时候,其气候特点之一就是气温逐渐升高了,因为随着阳光照射时间增长,气温逐渐升高,万物开始繁茂生长。

然而,立夏时节的气候并不稳定,常有阵雨或雷雨出现,这是大自然在调节气温,为夏季的高温天气做准备。何况在我国东北、西北的很多地方,到了立夏也才刚刚刚有春天的气息。

“立夏在月尾,寡妇不用愁”,是什么意思?

在古代我国是农耕社会,而农民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安排农事劳作的,因此就有很多和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谚语,这也是是祖先们根据长期的农耕实践总结出的经验之谈。

而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立夏节气如果是在农历三月份的下旬,那么这一年的收成就是不错的,即便是生活艰难的寡妇,也不必为生计发愁。这又是为什么呢?

现在所采用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阳历制定的,因此时间在每年公历的时间基本是固定的,可是在过去农民基本都是以农历来记录时间,而立夏节气在农历的月份一般是在4月份。

其中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立夏有这样的描述:“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说的就是立夏节气,是属于四月的一个节气。

不过有些年份,也会提前到农历的三月份,比如今年的立夏节气就是在农历的三月二十七日。以此来看,那今年将会是一个丰收年了。那么,老祖宗的这句谚语有什么依据呢?

小编就此也请教了村里的一些老人,他们说这主要是因为在过去民间是把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认为立夏到了,夏季就到了。而正常情况下立夏是在四月份,但如果是在三月份就立夏了,就说明当年的夏季来得早,而这也就意味着天气转暖的时间提前,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在中国的农耕文化中,节气的变化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息息相关。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其时间的早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收成情况。

如果立夏来得早,天气转暖得快,那么春季播种的作物就能更早地进入生长期,充分利用夏季的阳光和雨水,从而提高产量。相反,如果立夏来得晚,春季作物可能会因为生长时间不足而影响产量。

此外,“立夏在月尾,寡妇不用愁”这句谚语还体现了古人对于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在农耕社会中,寡妇作为弱势群体,生活往往比较困难。

然而,在祖先们看来,只要顺应自然规律,辛勤劳作,即便是寡妇也能过上安稳的生活。这种乐观的精神,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