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它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时期,最初源于古人对天文、物候的观察和总结。大约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左右),立夏节气已经确立,它属于太阳历法的一部分,依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当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便是立夏之时,通常在公历的5月5日至6日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立夏的“立”字意味着开始,“夏”则代表了季节转换至炎热的夏季。古籍记载“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形象地表达了立夏时节自然界万物蓬勃生长的状态,农作物进入快速成长期,气温逐渐升高,雨水增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历史的长河中,立夏不仅是季节转换的标志,也是古人进行农事活动的重要节点。古代帝王会在立夏这天举行迎夏仪式,率领文武百官到郊外祭祀炎帝、祝融等神祇,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5月5日立夏,记得“1喝,2吃,3要忌”,遵循传统,家人平安入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喝”

喝午时水。是部分地区的传统习俗,尤其在台湾较为盛行。午时水是指在立夏当天中午11点到13点之间(即午时)汲取的井水或山泉水。这个习俗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节气和时间的特殊认知,认为立夏时节阳气旺盛,而午时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刻,此时汲取的水蕴含着充沛的阳气和天地间的灵气,因而被认为具有特殊的净化和疗愈作用。

民间相信,在立夏这一天饮用午时水,能够消暑解毒、强身健体,甚至治疗某些疾病。有谚语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强调了午时水的珍贵与功效。有的人会将午时水储存起来,用于日常饮用或煮茶,认为长期饮用可以带来健康和好运。

除了直接饮用,午时水还被用来制作药膳、酿酒或是用作祭拜祖先、神灵的净水,以此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健康的祈愿。

“2吃”

1:立夏吃蛋。民间有“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的说法,认为在立夏这天吃鸡蛋可以预防夏天常见的体弱乏力现象,增强体质。有的地方还会进行“斗蛋”游戏,孩子们将煮熟的鸡蛋相互碰撞,看谁的蛋壳最后不破,以此增添乐趣。

2:尝三新。立夏时正值初夏,许多新鲜果蔬上市,人们会品尝时令的鲜果蔬菜,如樱桃、竹笋、蚕豆等,称为“尝三新”,庆祝丰收和自然的馈赠。

“3要忌”

1:忌坐门槛。在很多地方的习俗中,立夏日忌讳坐在门槛上,尤其是儿童。相传这样做会导致夏天容易感到疲倦多病,影响一年的精神状态。如果孩子不小心坐了门槛,需要坐满七根门槛来解除这一禁忌。

2:忌晴天无雨。部分农村地区认为立夏不下雨是不吉利的,因为雨水对于农作物的播种和生长至关重要。俗语有云“立夏不下,高田不耙”,意味着立夏无雨可能导致庄稼无法正常播种,影响收成。

3:忌情绪浮躁与饮食不当。夏季开始,天气渐热,人们容易心浮气躁,情绪波动大。传统上认为,立夏应注重养心静心,避免情绪过度激动。同时,应忌食过于油腻、冷饮及湿热的食物,以免伤害脾胃,影响身体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了,今天文章就分享到这儿,如果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关注,若您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小简和您一起探讨!人生是一场荒芜孤独的旅行,冷暖自知,苦乐在心,照顾好自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