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14日,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重点论坛——2024女性时尚消费年会在海口举办。

现场,21世纪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果主持圆桌对话,就“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这一话题,邀请到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朱华友,仲量联行华西区董事总经理、仲量科技中国区市场总监周懿,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大中华区首席代表Helen Sawczak面对面展开交流。

中国消费市场规模庞大,催生新商业和新机遇

周懿表示,仲量联行在2024年迎来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30周年,这刚好也是中国消费市场蓬勃发展的30年。从研究机构的视角来看,今年的整体消费市场稳中向好,今年前2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市场销售继续恢复,消费潜力加快释放。

尽管服务消费与美国相比仍有差距,但可以明显观察到国内的消费需求是越来越旺盛的。“今年春节,大家都到海南来,旅游业非常旺,同时,国内的体验类消费,包括会展、演唱会、沉浸式演出等细分市场也很火热,服务消费获得很大的增长,逐步缩小与美国市场的差距。”周懿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建平分析称,中国的零售消费市场潜力无限,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乃是顺势而为。2023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2.5%,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显著,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2020年其零售市场规模曾一度超过美国变成全球第一大市场,预计不久远的将来,中国将登顶全球第一大零售市场,这是一个大的趋势。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适应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能够发挥辐射作用、带动作用和引领作用,满足庞大的市场消费需求。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又是一件复杂的事,意味着城市需要有足够规模的消费能力,吸引国际品牌、国际大牌集聚的能力,同时消费市场环境还需得到到国际、国内消费者的认可,因此,有潜力的城市仍需继续努力。”张建平说道。

消费多样化、多元化、分层次已成趋势,新质生产力在规模庞大、复杂多样的消费市场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能观察到一批潮牌成长迅速,在国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依托于新的技术、新的平台,也将出现新的商业模式,原有的旧的产业也将变成新质生产力。

质生产力如何对零售行业进行加持?数字化是绕不开的话题。商圈的管理者可以通过云上打通,把盒子消费品、街区消费品在云上进行互通,融入VR试衣镜、机器人导购员等具有未来感的元素,以此与消费者进行线下的互动,利用数字化趋势,未来的商业极有可能做到线下的千人千面,为不同的消费者设计出个性化的消费场景和消费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Helen Sawczak表示:“中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消费市场,有非常多元化的消费选择,居住在此有非常舒适、非常便利的生活体验,但对于国外游客而言仍存在一定的障碍,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会更好。”

文旅消费之战,各城市应如何应对?

庞大的消费市场规模孕育了诸多消费现象,但竞争始终存在于消费市场的各个领域,包括品牌之间的竞争、行业之间的竞争、线上线下的竞争,甚至包括城市之间的竞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华友认为,其他自贸试验区客观而言确实对海南自贸港带来一定的挑战,但整体而言,海南自贸港的定位仍是独特的,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在这个过程中海南会走在前头,“我们期望2025年封关运作以后,许多政策会陆续落地到位。”

城市之间的文旅消费竞争,有哪些“必争之地”?首店经济不容忽视。张建平表示,当前中国已经变成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消费者对品牌、品质、性价比的要求都变得越来越高,首店经济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十分火热,甚至都已经延伸到三四线城市中。

“近些年国内各个地方都高度重视首店经济,包括消博会在内的四大会展都是高度国际化,都把首店经济作为重要的抓手加以推进。即便是在三四线城市,新入驻的首店也能凭借品牌效应达到销售额度的要求,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当前的形势下,依然可以期待首店经济能够振兴一座城市的经济,为带动消费作出新的贡献。”张建平说道。

要引进首店,更要打造城市名店。周懿表示,“以前香港品牌做得好,吸引了很多内地的游客,但近一两年,我们发现很多香港人的周末是在深圳度过的,深圳挖掘了本土特色,反向吸引了香港人在此消费。每个地方都有其特色,海南咖啡、本土首饰等在本地做品牌化并向外拓展的时候,需要展现出自身特色,这样的互动才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诸如哈尔滨、淄博、天水等城市的爆火和出圈也带来一定的启示意义。

张建平分析称,去年哈尔滨爆火不是偶然现象,这背后蕴含着哈尔滨文旅部门、宣传部门等管理部门的联动和精心安排。

“哈尔滨一系列精心策划,体现了以游客为本、以消费者需求为本的理念。在新的消费时代,地方文旅产业完全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数字化来赋能。每一个城市,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更充分、更高效地把特色产品和服务做成爆点,并以此拉动消费增长和经济增长。”张建平说道。

周懿认为,哈尔滨、天水、淄博都是文商旅融合的典范,在地居民可以形成归属感和感情的共鸣,爆点的产生就是由此而来,而北京、上海,包括大湾区的城市,则较难形成精神共鸣,“这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国潮想要做好,需要与消费者进行情感连接,激发归属感和凝聚力。”

文/陈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