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讨厌父母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我猜,大部分人会说,我最讨厌父母拿“别人家的孩子”来贬损自己。

是的,很多父母都是在孜孜不倦、永不悔改地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教育的自己。

即便明白父母的行为很荒谬,也能理解有时候他们不是恶意的,但还是免不了会因此心情糟糕。

著名心理学曾说:

“ 父母对孩子抱有期待,本身是一件好事。

积极的、正向的期待,有利于孩子的自信心的树立,孩子能够从自己的努力中得到成就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在孩子耳边提起那些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他们自以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励孩子。

殊不知在这样的比较暗示下,孩子会把不如“别人家的孩子”的过错归咎于自己的身上,从而陷入自责与自卑的漩涡。

我叫长枫(化名),今年18岁,原本正在读高一的我却经历了两次休学。

我的爸妈学历都不是很高,为了不让我像他们一样辛苦,从小就对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我能够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小学和初中期间,虽然我也在努力地学习,但成绩却一直平平无奇。

为了让我接受更好的教育,爸妈不惜花费很多钱,把我送到一所学费特别昂贵的寄宿高中。

他们还在学校旁边专门租了房子照顾我,只为给我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然而,进入高中后,我才发现自己与同学的差距很大。无论我怎么努力,成绩始终无法达到预期。

在巨大的压力下,我不顾爸妈和老师的劝阻,坚持选择了休学。

第二年,在父母的劝说下,我勉强复学了。

然而,复学后的生活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尽管我每天拼命地学习,可成绩还是没有丝毫的起色。

那段时间,我内心特别地焦虑,虽然每天会按时去上学,但却什么也听不进去,晚上也是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

我瞒着爸妈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我抑郁了。

为了逃避内心的压力,我开始沉迷于小说和游戏。

经常玩游戏到半夜,早上起不来床,频繁地请假,根本不能按时去上学,整个人每天过得浑浑噩噩。

最终,承受不住压力的我再次选择了休学。

我当时的状态让爸妈既失望又痛心,也曾尝试各种方式劝我回到学校,但都无济于事。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陷入如此的境地呢?

如今,我愿意将这段过往的经历分享出来,希望我的故事能给那些还在迷茫中挣扎的父母和孩子一些启示和帮助,帮助他们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正确道路。

1

父母的期望,让我想成为“别人”

爸妈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当初他们在就业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

我们家的生活条件一般。尽管日子清苦,但小时候的我却觉得特别的知足。

为了不让我走他们的老路,爸妈从小就对我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希望我能通过努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然而,从小学到初中,我的成绩却始终平平无奇,一直徘徊在班级的中等水平。

尽管如此,爸妈对我的期待不仅没有丝毫地减少,反而总是希望我能成为那个“别人家的孩子”,那个能让他们引以为傲的孩子。

在他们看来,不管我做成什么样,只有超过他们,我才能算得上是优秀的。

而我,却始终达不到他们的标准。

也正因为如此,每当考试成绩公布时,我总是特别地忐忑,害怕会让他们失望。

初二下学期,学校通知召开家长会,我心中五味杂陈。

那段时间,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尽如人意,名次也有所下滑。每次开家长会,我都会特别地忐忑不安。

我知道,妈妈一定会从老师那里得知我的学习情况,也必定会拿我和那些成绩优异的同学做比较。

果然,妈妈一进门就没好气地对我说:

“你看看你,这成绩这么差!也没少见你学习,怎么就考不好呢?别人怎么都能学好?”

“你看看人家那些考得好的学生,多给爸妈长脸,你怎么就不能向那些好学生看齐呢?”

爸爸也在一边附和:“我和你妈每天辛苦干活,不就是希望你能有个好未来吗?你就不能争点气?”

有一次周末回家,我无意间听到了爸妈在谈论我的事情。其中就说到我的学习,说我让他们很失望,多年的心思都白费了。

那一刻,我心如刀绞。我一直努力成为他们眼中的好孩子,却没想到在他们心中,我竟然如此不堪。

听着他们的话,我感到一阵心酸,特别不是滋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父母的“牺牲”,让我深感内疚

在我的记忆中,爸妈从来舍不得吃好的,舍不得穿新的,每个月的工资几乎都花在了我的身上。

从小到大,他们经常告诉我,我们家里很“穷”,不能随便乱花钱。爸妈的这些话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要省吃俭用。

从小,我就背负着一种自卑感,总感觉自己矮人一截。

因为家庭条件的差距,让我在和同学、朋友的交往中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事情会被别人看不起。

小时候,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我们家住在离市区比较远的地方,那里的环境特别差。

有一次,几个同学要来找我玩,问我住在哪里。我却支支吾吾不好意思告诉他们我家的地址。

因为我担心同学们会因此嘲笑我,看不起我。

中考时,我勉强考入了一所中等水平的高中。

爸妈为了让我接受更好的教育,四处托人找关系,让我上了一所市里比较好的私立学校。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学校的费用特别昂贵,学费加上各种杂费,几乎占据了爸妈每个月多半的工资。

不仅如此,为了让我能够更专心地学习,爸妈甚至还特意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

妈妈也因此辞掉了工作,每天变着花样为我做好吃的,还专门把饭菜送到学校门口。

他们的这些付出和牺牲,让我既感动又愧疚。

我觉得他们为我付出了这么多,而我却无法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他们,这种担忧让我变得特别地自卑。

3

超预期的自我要求,最终崩溃

升入高中后,为了不辜负爸妈的期望和付出,我下定决定努力学习。

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成为爸妈期待中的样子。

我开始疯狂地学习,不仅给自己定下了每个月的成绩提升目标,还把重点大学当作自己努力的方向。

每天,我如同上了发条一样不停地学习,就连课间那宝贵的十分钟也舍不得浪费。

本以为我的努力能够换来好的结果,可一个月之后,我发现尽管我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也没有特别大的提升,反而和那些学习好的同学差距越来越大。

我觉得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达到爸妈的期望。每次一想到这,我内心的挫败感就越发强烈。

从小到大,我从来都没离开过爸妈。可如今,我却不得不独自面对高中的寄宿生活。

陌生的环境和同学经常让我感到无所适从,内心充满了忐忑与不安,总是习惯一个人独自呆在角落里。

这种自卑和孤独感让我变得越来越封闭自己,不愿意与人交流,身边更是连一个说知心话的朋友也没有。

慢慢地,我的成绩也因此受到了影响,甚至开始出现了大幅度地下滑,几乎到了班级垫底的地步。

每当看到这惨不忍睹的成绩,我都会想到爸妈对我的期望和付出,我就更加自责和不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长时间的内心挣扎,我不顾爸妈和老师的劝阻,坚持选择了休学。

这一休学,便是整整一年。

在这一年里,我独自在家中复习,然而自控力的缺乏总是让我难以坚持。

而妈妈也总会失望的冲我发脾气:“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能好好上学,你却不能?”

每当听到妈妈说这样的话,我都会忍不住和她发生争吵。

我们的关系因此变得特别地紧张,彼此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一年后,在爸妈的多次劝说下,我终于鼓起勇气复学了。

尽管我依旧很努力地学习,但成绩却似乎总是在原地踏步。那段时间,我变得更加焦虑了。

想到父母为了让我上学付出了那么多,我内心就充满了愧疚感。

那段时间,我虽然每天按时上学,但老师讲的内容我却什么也听不进去,晚上回家也是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

我有时候甚至会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偷偷跑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不出所料。

为了逃避内心的压力,我开始迷上了小说和游戏,几乎天天熬到半夜,早上也很少能按时起床去上学,频繁地请假。

每天过得浑浑噩噩,整个人变得特别地懒散。

最终,承受不住压力的我再次选择了休学。

为了拯救即将坠入深渊的我,爸妈四处奔波,经过多方专业的咨询,他们最终找到了心理咨询师桑老师。

经过桑老师专业的分析和建议下,他们最终决定把我送到了基地,想要借助专业的力量帮助我重回正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ART/1

转变思维方式,调整期望与心态

在咨询的过程中,桑老师深入了解了我内心的困扰。她说,我过高的自我要求和“无能”的信念是导致我如此困境的主要原因。

桑老师耐心地引导我,让我审视自己过去那些理想化、追求最高标准的思维方式。

帮助我降低对自己的苛刻要求,让我逐渐松动内心深处那个认为自己无能的信念。

同时,桑老师还积极鼓励我建立一种积极的学习信念。

她让我明白,学习不是一场与他人竞争的比赛,而是一场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

在她的鼓励下,我学会了把关注点放在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上,而不是过分关注他人的评价和比较。

PART/2

调整认知,改变人际互动的方式方法

由于过去的经历和对自我认知的偏差,让我形成了一种自卑的性格。

桑老师耐心地帮助我松动内心深处那个认为自己不受欢迎的信念。

且通过一系列的心理疏导和对自我认知调整,让我逐渐认识到这些信念的不合理性。

同时,桑老师还引导我还原了之前和父母、同学之间一系列的互动情境。

帮助我分析每次互动中的细节,让我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在与人相处时的一些不当行为方式。

除此之外,桑老师还教给我一些改进人际互动的方式方法。

她教我如何更好地倾听别人的想法和感受,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如何在冲突中保持冷静和理性。

这些实用的技巧可以让我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更加得心应手。

PART/3

学会理解父母,培养共情能力

由于爸妈对我有着过高的期望,他们总是习惯拿我与他人进行比较,这使我倍感压力。

桑老师深入地了解了我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还特别关注了我和爸妈之间的互动模式。

同时,她还帮我深入分析了爸妈的期望以及他们进行比较行为背后的原因。

让我明白,爸妈的期望和比较往往源于他们对我的爱和对我未来的期望,虽然这种方式确实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为了帮助我更好地应对这种情况,桑老师还通过一系列的情境模拟,增强我在共情能力方面的训练。

她教我如何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人的情感和需求,使我能够更加理解和包容父母的行为和想法。

通过桑老师的指导,不仅增强了我对爸妈的理解,还提高了我的共情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在基地一段时间的调整,现在的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不仅赢得了教官和学员们的认可,对爸妈的用心与期望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如今我自信满满,不仅积极参与基地的各项活动,还能够勇敢地站在台上,不再像过去那样胆怯和自卑。

我会继续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我都会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让爸妈真正为我感到骄傲。